资讯中心

碳市场扩围,研究启动了!

2023/5/25 8:27:17
13083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
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
导读:从去年7月到今年4月,在10个月时间里,两位司长、宣教司司长,还有法规与标准司二级巡视员先后5次公开表达过全国碳市场扩围的意思。这充分说明,全国碳市场扩围,在生态环境部内部基本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未来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全国碳市场扩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2023年5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在环境规划院顺利召开。大家一致认为,碳市场对于落实企业减排责任、发挥碳定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
 
  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继生态环境部多次喊话之后,关于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一事的研究终于正式启动了。未来待研究成熟后,有望正式颁布实施。
 
  1 专项研究启动,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
 
  众所周知,环境规划院是生态环境部下属的重要智库机构,生态环境领域的许多重要政策措施,都是由他们提供评估研究和技术支持的。5月24日,环境规划院官微发布文章显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已于5月18日顺利召开。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副司长逯世泽,环境规划院院长院士王金南、副院长严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其功,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以及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环境规划院、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发展中心、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冶金工业规划院、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美国环保协会、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20余家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由逯世泽副司长主持。
 
  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碳市场作为碳排放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政策工具,对于落实企业减排责任、发挥碳定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通过专项研究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会上,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作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总体设计报告,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民航、造纸等7大行业专项研究情况和技术路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还介绍了电力行业纳入碳市场的运行经验。随后,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对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提出了十点展望。
 
  最后,生态环境部李高司长在总结时强调,专项研究要充分吸收国际碳市场建设、国内地方碳市场试点以及电力行业碳市场建设运行等有效做法和经验,围绕碳市场扩围中的关键要点和共性议题展开深度研究;要对行业精准画像,务必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方案可操作性;还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单位研究优势,形成合力,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各行业分阶段目标任务和建设路线图,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下一步,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将会同有关单位,坚持“系统谋划、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深入调研”的工作原则,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并通过召开系列研讨会等凝聚社会共识,加快形成研究成果。
 
  2 10个月内5次表态,碳市场扩围“板上钉钉”
 
  大家知道,我国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最早开始于2011年,当时是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到了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当时只是纳入了电力一个行业。试点一年,显示全国碳市场运行良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随后,在多个场合,生态环境部都先后表达过全国碳市场扩围的意思。例如,2022年7月,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就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将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2022年10月27日,在环境部10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也表示,下一步,在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到了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出席相关活动时也表示,在发电行业配额现货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时间进入2023年,今年4月7日,在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也表示,在发电行业配额现货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将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的行业,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4月21日,首届中欧绿色创新发展大会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二级巡视员王炜又表示,“我们正在研究扩大碳市场排放在行业的覆盖范围,现在的碳市场覆盖行业只有火电,未来像水泥、建材、民航都有可能会纳入碳市场进行交易。”
 
  总之,从去年7月到今年4月,在10个月时间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应对气候变化司两位司长、宣教司司长,还有法规与标准司二级巡视员先后5次公开表达过全国碳市场扩围的意思。
 
  这充分说明,全国碳市场扩围,在生态环境部内部基本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未来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3 代表委员建议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北京市已率先将非发电行业企业纳入碳市场
 
  事实上,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议要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普及碳标签及碳普惠制度。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和欧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的流动性与成交量还相对不足,目前很难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也难以引起企业对碳减排的足够重视和长远规划。”对此,他建议,应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纳入数据基础较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十五五”期间纳入所有重点排放行业,同时稳步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也认为,应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鼓励民间自愿交易。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建议,应当建设全国统一碳交易所,加快推动实施碳税政策,优化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机制,建立碳配额回收注销机制。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也提交了一份《关于制订〈碳普惠促进法(草案)〉的建议》,建议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建立全国碳普惠平台。
 
  事实上,在地方层面,去年9月,北京市已率先将非发电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也是国内首次将非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去年9月30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厅发布《2022年度本市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的排放单位名录》,其中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民航行业共8家非发电企业首次纳入全国碳市场(只需报告碳排放量,不用承担履约义务)。
 
  公开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每日收盘价在40-60元/吨之间波动。2022年,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全年共运行50周(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5088.95万吨,年度成交额28.14亿元,成交均价为45.61元/吨,全年市场运行整体维持在55-60元区间窄幅波动。
 
  至2022年12月22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已突破100亿元大关。
 
  原标题:碳市场扩围,研究启动了!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

下一篇:四部门联合公布《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第一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