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会举办
- 2023/6/2 8:31:07
- 12784
- 来源:吉林生态环境
- 关键词:流域治理水环境治理
2023年6月1日,在“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吉林省正式公开《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坚定实施生态强省战略,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2023年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编制了《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正式公布。我们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旗威先生为大家介绍《公报》相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生态环境厅两位副厅长张天华先生和蔡宝峰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张旗威: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经省政府同意,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此,我谨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向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生态环境部的关心指导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实施生态强省战略,深入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和提高。现就主要内容发布如下:
一、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位列全国第9,同比上升3个位次。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实现“四年连降”,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指导值。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4%,优于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5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
全省监测的15个城市降水pH均值为6.56,呈中性,无酸雨城市。
二、水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地表水111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Ⅰ——Ⅲ类)断面占比81.8%,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高于国家年度考核目标6.6个百分点,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IV类水质断面占比14.5%,V类和劣V类断面占比均为1.8%,劣V类水质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优于国家年度考核目标4.6个百分点,新凯河公主岭市断面历史上首次消劣。除受自然本底值影响的白城市莫莫格和向海水库(一)断面外,国考断面首次实现劣V类清零。
2022年,鸭绿江、图们江水系水质为优,其中图们江水系水质同比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水质良好,同比没有明显变化。绥芬河水系监测的2个断面均为Ⅳ类,同比持平。
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延吉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
三、声环境质量总体好转
2022年,主要对全省9个地级及以上政府所在城市的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以及功能区噪声进行监测及评价。全省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均值为54分贝(A),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均值为67.5分贝(A),评价为“好”,同比下降0.5分贝(A)。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保持稳定,夜间达标率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连续5年持续提高。
四、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全省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系统完整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67.32,同比增加0.22,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评价为“二类”,生态环境状况连续19年保持良好。
以上是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情况,《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已经发布,各位媒体朋友可以通过公报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情况。
光明日报:去年,我省水环境质量再创新高,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为81.8%,“十四五”以来首次突破80%,高于国家年度考核目标。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这样的成绩?
张天华:
2022年,是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的关键之年。为实现我省水环境质量显著跃升,我厅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两河一湖”为重点,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全方位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转变。
一是抓重点,强化水质管控。2022年,我厅围绕全省水质波动较大的38个重点断面,突出“保目标、抓问题、强措施、求实效”,严格实行“第一时间掌握水质情况、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采取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处罚问责”的4个“第一时间”水质管控机制,共采取会商、通报、督办、预警、提示等各类措施20次,加密监测样本456个,研判分析数据1828组,有效压紧压实各方工作责任。
二是强措施,实施综合整治。着力补齐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2022年完成18座污水处理厂(站)扩能建设,新增处理能力19.85万吨/天、管网500余公里,68座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标准排放。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制定了《吉林省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已经排查出的5898个排口全部完成新一轮复核。强化日常监管,压茬开展“春季清河”“夏季攻势”“秋冬会战”系列专项行动,清理垃圾、畜禽粪便3.5万余吨。
三是促协同,实现联防联控。推动省内上下游、左右岸相关县市签订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不断完善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根据断面水环境治理达标和改善情况,实行横向资金补偿、纵向资金奖励机制,使各市县自觉融入到“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格局中来。2022年,全省42个市县区共实现上下游互相补偿1807万元,落实流域奖励资金1.1亿元,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协作共治的水生态治理模式已基本形成。
四是谋长远,突出规划引领。去年,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了《吉林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推进水生态惠民利民、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用水保障能力、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水环境风险防范等5大方面制定了系列重点任务,计划在“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建及修复湿地面积732公顷,建设生态缓冲带770公里,恢复“有水”河流4条,以重现土著鱼类和水生植物为目标的水体数量3个。截止目前,重点流域规划各项任务扎实推进,750公顷湿地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完成建设生态缓冲带83公顷、生态渠塘70公顷,1条河流已实现恢复有水目标。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统筹好“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全面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强化流域水环境质量管控,持续深化“四个第一时间”水质管控机制,全力推进水质稳中向好改善。二是加快实施水污染治理项目,推动《吉林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尽早落地见效,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三是着力打造水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源头区涵养林、河湖岸线生态缓冲带等水生态提升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水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凤凰网:大气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从《公报》中可以看出,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4%,位列全国第9。请介绍一下去年我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今年将如何持续“吉林蓝”?
张天华:
去年,我厅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点,突出抓好秸秆禁烧管控,统筹推进燃煤污染、工业污染和移动源污染治理,聚焦攻坚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全力推进空气质量巩固提升,取得积极成效。全省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持续处在较高水平。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4%,位列全国第9位,同比上升3个位次,连续两年保持上升态势;细颗粒物(PM2.5)浓度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指导值,降至25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比例仅0.4%,超额完成了生态环境部确定的1%的目标;各市(州)连续两年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秸秆禁烧管控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秸秆全域禁烧的工作部署,落实“两段式”管理和“四抓”的要求,超前谋划秸秆离田和禁烧监管工作。坚持“厅领导包地区、处室包县区”的包保帮扶机制,成立18个包保组开展重点时段驻地式帮扶,推动各地贯彻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方案和秸秆禁烧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管和灭火机制,共明确禁烧网格长73935名,组建巡查、灭火队员18万人,全省耕地已实现网格化监管全覆盖,有效压实了禁烧责任。建立了卫星监测、视频监控、巡查监督相结合的“天地人”监管体系,对火点实行全覆盖、全时段监管,有效遏制违规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因焚烧秸秆引发的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1天。
燃煤污染治理方面:推进燃煤锅炉监管和提标改造。提前完成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全省151台20蒸吨/小时燃煤锅炉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持续加强燃煤小锅炉淘汰,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59台。推进散煤污染治理。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散煤治理严重滞后”的问题,提请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吉林省散煤治理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建设,目前长春、吉林、辽源和白山市入选全国清洁取暖项目试点城市,共申请中央资金12.8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全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行中期评估,累计完成65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与省工信厅联合印发《支持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支持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升级。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对全省24家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泄露检测与修复摸底排查工作。开展夏季臭氧管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累计完成治理272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
在移动源治理方面:加强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成品油全链条监管,严格机动车检验机构管理,全面执行《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HJ1237-2021)。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构建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全年检测不合格车辆96967台,并推送维修企业对超标排放汽车进行维护修理。加强在用机动车辆监管,充分利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系统)和路检路查等手段对上路车辆开展抽测,全年处罚柴油货车超标排放车辆761台。全力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全面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全年登记编码非道路移动机械2970台;依法划定并公布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控制区内禁止使用超标排放工程机械,基本消除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冒黑烟现象。
“吉林蓝”已经成为新常态,为了巩固并提升空气质量,下一步,我厅重点聚焦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生态环境部的工作要点,抓好工作落实,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三大标志性战役,以“控源减排”为抓手,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推进空气质量巩固改善。
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是坚定全域秸秆禁烧不动摇,对春季秸秆禁烧工作全面总结,探索秋冬季切实可行的禁烧管控手段,制定新的管理模式,指导各地依据清单台账科学管控;二是持续推动重点工程实施,推动各地65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的实施,紧盯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三是全面加强柴油车环保达标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力度,开展加油站和油品质量专项整治。四是强化三省一区联防联控,指导各地不断完善应急减排清单,深化企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
人民日报:刚刚公报里提到,全省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系统完整稳定,生态环境状况连续19年保持良好,请问近年来我省自然生态保护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蔡宝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稳步推进,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地区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稳固。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深入开展青山、黑土、草原湿地保卫战,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湿地与河湖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东部天然林保护、中部黑土地保护、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效益凸显,东辽河、查干湖治理保护等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成果。2022年,完成造林绿化221.4万亩,建设中西部农田防护林体系28.4万亩,退化林修复10.3万亩,森林抚育157.64万亩,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完成草原修复21.74万亩,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新认定公布省级重要湿地16处,全省省级重要湿地达到37处,新建省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率达到45.22%。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拯救项目,对东北虎、豹、中华秋沙鸭、东北红豆杉、朝鲜崖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不断提高生态监管能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加快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持续完善自然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的常态化监管、定期现场检查监管相结合的一体化监管机制,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应用,规范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台账管理,持续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组织开展野外巡护值守、清山清套清网行动和候鸟护飞行动,全力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力度。连续6年组织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率先开展自然公园人类活动状况遥感解译,严厉打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内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改完成率达99%。
三是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全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有机融合,强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在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作用。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引领作用,通过创建工作推动地方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保护、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清洁低碳能源建设等方面探索有益经验。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典型宣传,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已有5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2个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防风固沙综合治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万里绿水长廊建设、黑土地保护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按照国家部署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生态环境成效评估;不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能力建设,综合运用空天地一体化手段,持续加大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质量监测,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成效评估。进一步扩大创建工作影响力,以生态县创建县域全覆盖、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全覆盖(两个全覆盖)为目标,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整体跃升,为建设美丽吉林奠定生态基础。
中国新闻社: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同时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请问,我省今年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是什么?生态环境部门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旗威:
今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是: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力争保持在94%左右,PM2.5平均浓度力争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重污染天气比例保持在0.8%以下;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确保达到78%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控制在1.8%以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确保达到100%。
年初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生态环境厅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真抓实干,系统谋划并扎实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巩固提升。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要求,坚决抓好各项年度重点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积极谋划推进美丽吉林建设。美丽吉林建设是生态强省建设的升级版,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年初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厅积极推动《美丽吉林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形成了思路框架。经省政府专题会议审定,确定了“绿色、安全、肥沃、优美、富饶、创新”的六大美丽取向,提出了“寒冷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全国黑土地保护核心与绿色农业示范区”“北方生态屏障关键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典范区”的四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引领”“安全筑底”“黑土强基”“环境增彩”“两山推动”“制度赋能”的六大战略路径。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内容,全力推动《规划纲要》编制,力争在9月26日——第三个“吉林生态日”之前发布实施,为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打造吉林样板,提供吉林经验。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严格落实秸秆全域禁烧政策,统筹推进“三水共治”,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治理攻坚,集中开展守护吉林清澈河水、守护吉林蔚蓝天空、守护吉林黑土地等专项执法行动,确保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优良水体比例稳步提升,力争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水平巩固进一步提升。
三是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五化闭环工作法”,以台账式管理和项目化方式,统筹推进历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年度整改任务全部按期完成。全面提升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办理质量,确保问题有效解决、长效长治。持续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去年,对四平、白城、延边3个地区开展了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的基础上,今年6月底,我们将分两批对长春、吉林、通化、白山、长白山等地区进行督察,着力解决百姓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四是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基础上,持续完善重大项目环境要素保障,今年以来,已与11个地区、119个产业园区和132家重点企业完成现场对接指导服务,梳理形成“两清单一台账”,针对支持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发展和“千亿斤粮食”等重大项目,研究破解了涉及重金属总量指标豁免等10余类影响项目的重点问题。我们将不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对清单内的1437个重大项目和277个重大问题持续实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深入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生态环境项目谋划储备力度,省级项目储备库新增项目55个,向中央项目库推送项目43个,总投资约17.57亿元。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试点(EOD)建设,在现有近10个EOD项目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全力推动生态示范创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不断满足百姓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今年我们提出三个全覆盖,无废城市的建设、生态示范的创建,还有工业园区的创建,这三个示范的创建实施全省全覆盖,全面实施,全面启动,以扎实的工作、严格的措施、坚定的决心不断的推动环境质量改善,进一步增强吉林的老百姓对环境的期望,也进一步的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吉林日报: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请问今年我省在六五环境日活动方面有什么安排?是否有创新性的举措?
蔡宝峰:
再过四天,我们就将迎来六五环境日—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共同的节日。六五环境日,是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重要契机和平台。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在各省市举办国家主场活动,是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参与度最广的环境保护社会动员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六五环境日开展活动,在对去年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中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我们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今年,国家明确的六五环境日共同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提升质量,扩大影响力,今年我厅将参照国家部省联办的做法,采取省市联办的方式举办主场活动。考虑到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重要批示五周年,经省政府同意,我们将与辽源市政府共同举办2023年六五环境日省级主场活动。下面,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活动安排。
2023年六五环境日省级主场活动将于6月5日上午在辽源市隆重举行,活动共安排三项内容:一是辽源市安北村辽河源头治理典型展示;二是生态强省成就、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果以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案例等内容展览;三是在辽源市月亮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场活动。
此次主场活动,我们将邀请省市和有关部门领导、生态环境保护各界人士出席,并发表致辞。我们将举办现场颁奖仪式,对获评吉林生态县的5个县市代表进行授牌,对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委宣传部联合评选出的10名“吉林好人·最美基层环保人”进行颁奖,激励全省生态环保系统形成比学敢超的良好氛围。邀请获得2022年全国最美环保志愿者代表以及绿色学校、绿色企业代表发表倡议,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还要开展家庭徒步走、歌舞表演、环保知识科普等活动。通过主场活动,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展示生态强省建设成效,努力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推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另外,在主场活动之外,我们还将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搭配省级主场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境保护的高潮。我厅也将同步组织各地开展六五环境日活动,鼓励各级竞相举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地方主场活动,以主场为核心,拓展环境日形式和范围,丰富环境日内容和内涵,展示各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强省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等取得的新成效、新进步、新突破,讲述美丽吉林建设的生动实践。
以上便是今年我省六五环境日的主要安排,还请各位媒体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同时,更诚挚的邀请你们能够参加主场活动,并积极行动,对全省六五环境日活动开展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原标题:《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实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