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3年6月江苏省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

2023/7/17 9:13:44
14863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关键词:空气质量大气环境
导读: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对54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排名。
  依据《江苏省县(市、区)PM2.5浓度排名规程(暂行)》及《关于公布江苏省县(市、区)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通知》(苏环办﹝2018﹞535号)规定的排名要求,对54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排名。
 
  2023年6月,54个县(市、区)中
 
  PM2.5浓度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溧阳(常熟、太仓、如东、启东、建湖、宝应并列)、溧水(通州、海门、盐都、阜宁、兴化并列)
 

 

  PM2.5浓度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睢宁(沭阳并列)、东海(泗阳、泗洪并列)、高淳(沛县、邳州、昆山、灌南、仪征、丹阳、姜堰并列)
 

 

注:PM2.5为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PM2.5浓度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盐都、宝应、灌南、建湖、兴化、涟水(高邮并列)、海安、新沂、阜宁
 

 

  PM2.5浓度改善幅度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高淳、昆山、通州、江宁、张家港、邳州(丹阳并列)、睢宁、太仓(如东、启东并列)
 

 

  注:PM2.5浓度改善幅度为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优良天数比率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如东、太仓(启东、射阳并列)、江阴(宜兴、常熟、张家港、昆山、通州、灌南、大丰并列)
 

 

优良天数比率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东海、邳州、新沂、江宁(沛县、睢宁并列)、六合(丰县、灌云、仪征、泗洪并列)
 

 

注:优良天数比率为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优良天数比率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丰县、江阴(宜兴、邳州、泗阳并列)、常熟(如东并列)、沭阳、沛县(灌南、大丰并列)
 

 

优良天数比率改善幅度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高淳、海门(赣榆并列)、建湖、吴江(洪泽、涟水、阜宁并列)、溧水(启东、海安、灌云、滨海、东台、仪征并列)
 

 

注:优良天数比率改善幅度为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2023年1—6月,54个县(市、区)中
 
  PM2.5浓度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启东、如东、太仓(海门并列)、江宁(通州并列)、六合(宜兴、吴江、常熟、昆山并列)
 

 

PM2.5浓度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沛县(沭阳并列)、东海、丰县(泗洪并列)、灌云(泗阳并列)、睢宁(灌南、响水并列)
 

 

注:PM2.5为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PM2.5浓度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溧阳、宜兴、六合、靖江、江宁、溧水、金湖、高淳(金坛、宝应并列)
 

 

PM2.5浓度改善幅度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张家港、响水、东海、昆山(太仓、如东、启东、海安、赣榆、涟水、大丰、滨海、东台、江都并列)
 

 

  注:PM2.5浓度改善幅度为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优良天数比率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启东、如东、太仓、江阴(张家港并列)、宜兴、海门、昆山(通州并列)、溧水(常熟、盱眙并列)
 

 

优良天数比率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东海、沛县、丰县(兴化并列)、灌云(泗阳、泗洪并列)、新沂(赣榆、沭阳并列)
 

 

注:优良天数比率为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优良天数比率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
 
  宝应、溧水(邳州并列)、高淳、江阴(扬中并列)、金湖、丹阳、宜兴、江宁(盱眙、靖江并列)
 

 

优良天数比率改善幅度相对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
 
  建湖、赣榆、阜宁(东台并列)、沛县(东海、姜堰、兴化并列)、大丰、射阳
 

 

注:优良天数比率改善幅度为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并列的区县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结合排名情况,进一步加大对上述排名靠后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的稳定、持续改善。

       原标题:2023年6月江苏省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

热门评论

上一篇:北京市开展2023年低碳试点工作!

下一篇: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典型案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