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浙江省发布2023年第二批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涉及一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

2023/7/26 8:49:42
18083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处
关键词:环保服务环境监测
导读:本批案例涉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案件查办在部门联动协调、专家技术支持、证据保存固定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发布管理办法》,现将2023年度第二批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本批案例涉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案件查办在部门联动协调、专家技术支持、证据保存固定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请各地认真学习、参考借鉴。
 
  杭州市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在生态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案
 
  案例特点
 
  该案件为杭州市通过市县联动、部门联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查处的案件。
 
  案情描述
 
  2023年1月4日,根据上级移送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问题线索,杭州市、临安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赴杭州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发现该检测机构存在在出具检测报告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嫌疑。为防止关键证据灭失,执法人员对该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电脑主机和所有检测报告进行先行登记保存。随后,杭州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多名专业人员对该检测机构的电脑主机及检测报告开展核查,同时由执法人员对该检测机构实验室分析人员及采样人员进行调查询问。最终查实该检测机构有1份检测报告纸质原始记录数据与相应编号的仪器分析谱图数据不一致,4份检测报告伪造监测时间。
 
  处理结果
 
  该检测机构的行为违反了《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2023年4月6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6.4万元,对该检测机构处罚款人民币7.55万元,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孟某某处罚款人民币1.4万元。同时,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三年内禁止该机构参与政府采购的生态环境服务项目。
 
  典型意义
 
  一是市县联动,紧密配合。本案中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紧密配合,发现线索后,第一时间组织协调邻县(区)专业人员强化执法力量,集中精力对案涉多份报告进行细致核查寻找突破口,最终确定5份检测报告存在弄虚作假情形。
 
  二是部门协作,规范取证。本案证据主要为电脑留存的数据资料,为防止信息被人为破坏或修改,生态环境部门及时与公安部门对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的方式固定证据,以防证据灭失,为后期案件办理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多措并举,严厉打击。本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做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三年内禁止该机构参与政府采购的生态环境服务项目。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形成震慑,有效维护了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秩序。
 
  湖州市长兴县某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篡改、伪造自动监控数据案
 
  案例特点
 
  该案件为通过在线监控发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直接参与的重点排污单位篡改、伪造自动监控数据刑事案件。
 
  案情描述
 
  2022年11月21日,省生态环境厅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发现浙江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在线监控数据存在异常情况,向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交办该线索。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执法人员立即对业主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发现2022年11月21日12时37时分左右,业主单位废气自动监控数采仪历史数据有监测因子配置修改记录,但具体日志内容已经删除。调阅相应时间段视频监控发现,长兴县某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运维人员在此期间对数采仪进行过违规操作。执法人员邀请设备技术专家对日志内容进行恢复,同时对业主单位环保负责人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运维人员进行调查询问。查明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运维人员在自动监控设施现场运维时,多次在数采仪上篡改温度和流速参数,并用氧含量乘以相应系数来伪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线数值,致使业主单位废气自动监控数采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温度参数计算公式长期不正常,上传省平台的废气自动监控数据失真。
 
  处理结果
 
  2023年4月6日,湖州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七项的规定,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4月7日,公安机关对该案立案调查,目前,已对业主单位环保负责人李某,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运维人员强某某、毛某某等3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典型意义
 
  在本案中,生态环境部门运用“大数据+专家会诊+突击问询”方式开展案件侦办。一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对可疑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嫌疑对象,通过回放监控视频初步锁定嫌疑人员的可疑行为,提升问题发现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对日志数据进行快速恢复,确认日志数据被删除的违法事实,及时固定证据;三是充分借鉴公安机关问询方式,在涉案第三方运维人员拒不承认违法事实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将涉案人员分开并连夜突击问询,最终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交代了违法事实。
 
  绍兴市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开展环境检测过程中弄虚作假案
 
  案件特点
 
  该案件为一起多部门联动、专家技术支持查处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的涉刑案件。
 
  案情描述
 
  2022年12月20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向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移交线索,反映绍兴市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开展环境检测活动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12月27日,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局会同相关行业专家成立联合专案组,对该检测公司开展突击执法检查。联合专案组通过调取实验记录、软件图谱、原始台账等方式对该检测公司2022年以来出具的700余份监测报告进行逐一甄别,并通过书面材料审查、人员问询、实地踏勘等形式开展进一步调查,制作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笔录,固定违法犯罪证据。最终查实,2022年以来,该检测公司为降低成本、拓展市场、迎合客户,在监测活动中采取不采样、不送样、篡改实验数据及伪造原始记录等方式为44家排污单位出具了99份虚假监测报告,通过银行账户流水及相关技术服务合同折算,违法所得已达15万余元,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查处情况
 
  2023年3月13日,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3月23日,公安机关对该案进行刑事立案,4月13日对5名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典型意义
 
  一、通过区域协同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工作合力。本案案件线索来自上海,办案过程中浙沪两地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机制,打破两地在线索移交、证据排查、案件会商等环节的区域壁垒,充分共享信息,多次进行联合案情协商,推动案件侦办,为长三角区域协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实践经验。
 
  二、通过行业专家鉴定确保违法行为定性准确。面对技术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本案委托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出具的700余份监测报告进行核查,及时固定书证物证,形成完整证据链,认定其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均实施了检测报告造假行为,确保案件定性准确。
 
  三、通过部门联动建立协同办案机制。该案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实施地点多、经办人员杂,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借力多部门联合办案机制,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监测、公安部门在证据固定、市场监管部门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联合调动市县人员力量,协同开展案件调查,共同守护环境检测工作生命线。
 
  原标题:浙江省发布2023年第二批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热门评论

上一篇:常熟市“清洁空气示范社区建设”党建联盟正式启动!

下一篇:全省交易第一单!肇庆广宁成功卖出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项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