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杭州市拱墅区开展“宁静东新”试点,打造噪声智治样本

2023/8/10 13:49:45
13944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关键词:噪声污染治理噪声监测
导读:5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噪声污染防治试点(宁静小区建设) 工作的通知》(环办便函〔2023〕168号),杭州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杭州市拱墅区率先在东新街道试点“宁静东新”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有效噪声超标预警56次,成功闭环处置案例56起,该区域周边噪声信访量同比下降3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数字中国、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要求,高质量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改革争先创优,加强改革经验推广推介,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为浙江“两个先行”提供支撑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办公网”“浙江省生态环境政务网”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改革之声”栏目,择优登载各地各单位改革工作的创新做法、亮点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厅“官微”,供各级交流借鉴、互促共进。
 
  2023年5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噪声污染防治试点(宁静小区建设) 工作的通知》(环办便函〔2023〕168号),杭州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杭州市拱墅区率先在东新街道试点“宁静东新”建设,以精准治噪、科学治噪、依法治噪为理念,通过打造全覆盖感知网络,建设全过程智慧监管平台,构建全闭环协同监管机制,打造噪声智治“拱墅样本”。今年以来,累计有效噪声超标预警56次,成功闭环处置案例56起,该区域周边噪声信访量同比下降30%。
 
  一、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全覆盖物联感知网
 
  一是明确目标,规划先行。编制《杭州市拱墅区“宁静东新”试点创建项目规划方案》,整体设计打造1张“宁静系列”噪声全域感知网、1套噪声治理体制机制保障体系、一套横纵向数据共享体系等“6个1”顶层规划框架,系统谋划建设。二是组建专班,统筹推进。成立工作专班,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拱墅分局联合街道牵头,住建、公安、交警、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社区共同参与,全面梳理部门职责分工,协同推进试点建设,用最快速度实现试点落地。三是深入调研,精准破题。专班深入现场调研,实地调研单位45家,召开协调对接会议12次,意见征集会3次,收到建议20条,为精准破题指明方向。根据调研情况,选定东新街道作为试点区域,围绕小区、学校、公园、工地四个要素统筹开展试点建设,布设噪声自动监测点位14个,构建24小时全时段噪声物联感知网。
 
  二、坚持数字赋能,构建全过程智慧监管平台。
 
  一是聚焦场景建设。打造“宁静东新”应用场景,并迭代升级为“宁静小区”、“宁静场馆”和“宁静工地”应用场景,在试点区域建立噪声污染数字监控网,建立声源样本库,搭建声学分析云平台,提供噪声自动监测数据,实现噪声实时监测、声满意度(烦恼度)地图绘制、声源智能识别、声源追踪定向、事件推送等功能,实现噪声可视一张图、可知一张网、可测一本帐。二是聚焦流程再造。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手段,实现自动监测提前预警,主动发现问题,交办处置精准,办结闭环高效,噪声污染问题平均处置时间由5天缩减为1小时,助力形成高效高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体系,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三是聚焦多跨协同。将“宁静东新”数字驾驶舱模块与“基层智治系统”、“杭州生态智卫”等综合性平台场景融贯,以“融”提效,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跨平台信息共享,提升数据有效利用率,助力提升噪声问题溯源治理水平。
 
  三、坚持机制重塑,构建全闭环协同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社区自治机制。探索社区自治参与噪声治理,由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业主委员会、社区宁静守护志愿队等共同成立属地综合管理队,加强日常巡查,对产生噪音的商铺等上门劝导。制定小区噪声管理公约,强化宣传引导,倡议减少噪声污染,共建美好家园。二是建立综合查一次监管机制。健全综合查一次处置流程,建立综合查一次检查清单,针对建筑施工等16类噪声污染问题,制定14项检查事项清单,厘清形成部门职责分工表,切实增强监管合力,提高综合监管效能,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综合查一次已覆盖62个工地,开展专项检查9次,检查噪声污染问题60余个。三是建立治理服务机制。建立“宁静东新”噪声治理库和专家库,尤其针对长期难以治理的噪声顽疾,开展“环境医生”和“治理助手”上门诊疗、对症开药、跟踪服务等,做好噪声治理攻坚战“服务保障”。
 
  原标题:(改革之声)杭州市拱墅区开展“宁静东新”试点,打造噪声智治样本

热门评论

上一篇: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下一篇:加强跨区域跨流域协作 陕豫两省签订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