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成都市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 2023/9/5 8:45:12
- 12628
-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生态监测
“十四五”以来,成都市按照“天地融合、资源共享、全面覆盖、服务监管”的理念,系统谋划、科学推进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在生态质量地面综合监测站规划布局和建设、生态质量监测队伍建设、水生态监测等工作中取得进展。
一是科学谋划网络建设。2022年,成都市以中分辨率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采用优于2米和8米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成都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信息,并根据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在此基础上,按照“一中心、分系统、多站点”的方式开展,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源森林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为中心,开展生态质量监测站和地面监测网络建设,规划建设涵盖森林、湿地、农田、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的12个生态质量监测站。
目前成都市规划的生态监测站分为基础站点、专项站点和综合站点3类。基础站点主要提供工作人员生活保障和设备仓储保障功能,专项站点在基础站点的基础上增加专项实验条件保障、办公条件保障和成果展示保障等,综合站点则在专项站点的基础上增加科研科普、会议交流和标本展示存放等功能。成都市现已启动包括国家生态综合监测站在内的6个地面监测站建设。紫坪铺站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龙门山站、蒲江站、温江站、天台山站正在开展建设,预计2023年底投入使用。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为培养和储备生态质量监测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快形成成都市生态质量监测能力,经市生态环境局批准,由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在全市生态监测系统招募相关专业背景人员组建成立了一支年龄层次合理,有丰富环境监测工作基础和经验,能胜任野外采样及调查,愿意长期从事生态质量监测工作的成都市生态质量监测队伍。
队伍由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统一负责管理,组织参加长期、系统培训和实践,参与开展例行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队伍首批入选40人,分为遥感监测、水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实验分析(含EDNA测试)、生态质量监测站运维和综合保障等6个工作小组。经过两年的培养,队员已基本形成水生态和生态质量样地现场监测能力,并在水生生物、植物群落、鸟类、遥感监测等方面,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专业人才。
三是工作初见成效。2022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岷沱江流域河湖水生态试点监测,共设置23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包括生境调查、着生藻类、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调查。截至目前已开展了3轮调查,对成都市岷沱江流域水生态本底有了初步认识,并发现蓝吻鳑鲏、四川吻虾虎鱼、成都马口鱼、稀有鮈鲫等成都土著鱼和珍稀保护鱼类。2023年,成都市以2022年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采用2米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解译,首次完成覆盖整个成都市的2022-2023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解译,形成成都市生态质量监测基础资料。按照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生态质量监测队伍完成了46块生态质量样地现场核查和监测工作,涉及森林、农田、水体和城乡绿地4种类型,涵盖彭州市、都江堰市、邛崃市等16个区(市)县,主要监测内容为植物群落和哺乳类、鸟类、蝶类、两栖类等指示生物类群。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动作为,联合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承担了包括全省49个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点位的水生态调查监测工作和四川省生态质量样地地面监测质量控制、监督工作。
下一步,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结合监督管理和考核需求,规划布设以原生功能群种和指示生物类群为核心监测要素的地面监测点位120个,布设覆盖成都市主要流域的水生态监测点位100个,进一步完善成都市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和水生态监测网络,加快实现成都市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一中心、分系统、多站点”布局。同时,积极推动生态遥感、环境DNA等新技术和天、空、地协同监测工作模式的示范落地,从技术上解决成都市生态质量监测工作难点,为成都市生态质量监管管理做好支撑,讲好成都市生态文明故事。
供稿 | 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原标题:地方撷英 | 科学谋划 扎实推进 成都市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