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有关情况
- 2023/9/7 9:58:37
- 20332
- 来源:中国水利
- 关键词:水资源大会水生态水治理
水利部于2023年9月6日(星期三)上午召开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有关情况,并和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金海、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沈凤生、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李原园共同答记者问,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晓琳主持会议。
李晓琳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水利部新闻发布会。
经国务院批准,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将于2023年9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世界水资源大会是国际水资源学会组织的世界性学术会议,是国际水资源领域参加人员范围最广、影响范围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
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的有关情况。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金海、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沈凤生、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李原园。几位发布人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刘伟平副部长作介绍。
刘伟平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也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水利的关心与支持。
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更加重视全面系统的水治理,减少水旱灾害,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河湖生态系统,维护河流健康。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水资源大会是国际水资源领域参加人员范围最广、影响范围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是世界水议程、水政策和水科学知识分享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当前,国际社会对涉水问题重视程度空前提升,期待在水问题上凝聚更多共识,期待中国在水问题上贡献更多经验和智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持续深化水利行业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彰显中国治水理念,展示中国治水成就,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治水故事,凝聚国际社会治水共识,同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吸纳世界其他国家的治水经验,经国务院批准,水利部申请与国际水资源学会共同主办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并于2019年获得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主办权。这是世界水资源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5日召开,大会召开地点为北京,会址在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为了开好这次大会,水利部成立了大会组委会和执行委员会,李国英部长担任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李国英部长高度重视这次大会,对大会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并将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主旨报告。
关于本届大会的主题。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设6个分主题,分别是:“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纽带关系”,“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完善水公共服务”,“建设韧性防灾减灾体系”,“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可持续的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治理与管理创新”。主题与6个分主题的设立,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涉水问题关注的焦点。
关于参会代表。本次大会获得全球的广泛关注。国际方面,预计将有来自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科研学术机构、高校、企业及涉水国际组织的近600位代表来华与会;国内方面,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机构、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部分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和有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人员等近700人参加会议。
关于大会的会议形式。大会的会议形式主要有四类:一是高级别全体会议,目前安排了四场,每一场都邀请了涉水领域世界知名专家作主旨发言或参加讨论;二是专场会议,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组织围绕大会主题和分主题,就某一具体领域进行研讨;三是专题会议,参加专题会议并在会上演讲的都是向大会科学委员会提交论文摘要的论文作者,他们对有关水问题具有深入的研究;四是边会,重要涉水国际组织或机构围绕世界水问题或水议程,举办多场边会,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
这次大会还将同期举办涉水领域成果展览。各国独具特色的水管理技术与经验、涉水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与工艺等将在展览中呈现。我这里想特别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水利成就展,欢迎大家届时前往参观。
大会将发布重要成果《北京宣言》。大会共识与包括中国经验在内的倡议将在《北京宣言》中呈现并分享。
通过大会,我们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分享我们的治水理念、成就与经验,让我们相聚北京、共商水事,一同分享水资源管理经验与水科技成果,为世界贡献一场精彩的水事盛宴。
我就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李晓琳
谢谢刘伟平副部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问答环节
问答1
人民日报海外版:刚才刘部长也提到了要展示中国治水成就,讲好中国治水故事,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中国在治水方面的主要进展和亮点?谢谢!
刘伟平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南丰北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下,我国水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跃升。十年来,先后成功战胜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多次严重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与上一个十年(2003—2012年)相比,近十年(2013—2022年)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由0.55%下降到0.27%。
二是国家水网体系加快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整体提升。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8998.4亿立方米。
三是节水制度政策不断健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以内,与2012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6.5%、60.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16提高到0.572。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
四是河湖治理管理不断加强,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黄河实现连续24年不断流,黑河东居延海连续18年不干涸。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华北地区大部分河湖实现了有流动的水、有干净的水。全国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五是体制机制法治不断强化,水治理能力加快提升。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推动水利投融资改革实现重大突破,2022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893亿元,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农业水价、用水权分配及交易、水资源税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夯实体制机制法治基础,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水利科技“领跑”领域不断扩大。谢谢!
问答2
中国财经报:中国在水资源方面面临哪些挑战?需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谢谢!
刘伟平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请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杨得瑞司长来回答。
杨得瑞
中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汛期降水占全年60%—80%,年际变化大,经常出现连丰连枯的情况。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人口占54%,耕地占37%,水资源总量占82%;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耕地占63%,水资源总量仅占18%。部分流域区域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河湖湿地萎缩、植被退化、地下水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既保障好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水需求,又维系好良好生态环境。
立足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针对当前水资源领域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担当起保障供水安全和维系良好生态两项使命,系统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用水权初始分配,明确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地下水管控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等,明确哪些水留给生态,哪些水可供经济社会发展使用,各区域、各用水户分别能用多少水;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的客观因素,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既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也要把引调水考虑进来,建设国家水网,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满足对水资源的刚性需求,在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
二是严格管理措施。把确定下来的水资源管控指标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落实落地。行政措施方面,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强化水资源监督、检查、通报、技术会商、考核等;技术措施方面,强化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用水统计调查,遥感技术手段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河流超载区划定等;法治措施方面,加强行政执法,推进公益诉讼,信用体系建设等;经济措施方面,推进用水权改革、水价改革、水资源税改革等。
三是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针对当前存在的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强江河湖泊保护修复,开展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还水于河湖,还水于地下,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
问答3
科技日报:世界水资源大会是什么样的大会?本届大会为什么在中国召开?与往届大会相比,有哪些特点?谢谢!
刘伟平
这个问题请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沈凤生院长来回答。
沈凤生
世界水资源大会是国际水资源学会组织的世界性学术会议。自1973年开始,世界水资源大会一般每3年召开一次,每次规模约1000人左右,迄今已举办17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受水利部委托,于2019年6月启动了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申办工作,并于同年12月申办成功。
本届大会是继今年3月联合国水大会后的首场世界水资源领域的综合性大会,举办本届大会意义重大:一是搭建国际水资源交流合作平台。将大会作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主场水外交,搭建国际水资源交流合作平台,了解掌握全球水资源领域科学技术与政策行动的走向和先进经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交流互鉴,共研世界水议程,推动全球水治理体系建设。
二是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国经验。依托世界水资源大会平台,讲好中国水故事,借助大会展示中国治水成就和经验,推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国际化主流化,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问答4
中国日报:本次水资源大会选择“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大会的主题,想问一下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刘伟平
这个问题请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李原园先生来回答。
李原园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人类自己如何回答?答案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从古至今,中国哲学观一直强调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世界上有10%的人生活在中东、中亚、中非等严重缺水的国家;低、中、高收入国家普遍面临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从澳洲到非洲,从东亚到南美,全球范围内水旱灾害频发,受灾损失越来越严重。人类社会愈发突出的这些水问题,是由于在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没有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后,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变得更加重视自然保护、重视对水资源的节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优化转型和发展方向的慎重选择。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也必须继续发展。面对水与万物,怎样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下去,正是我们本届大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人类应携手共同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方法。借助本届大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更多专家、学者和管理者,通过交流分享、集思广益,为如何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开发与保护、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提方案、建良策。希望通过本届大会,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将在本届大会上积极分享中国治水思路,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国治水智慧、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谢谢!
问答5
澎湃新闻:“建设韧性防灾减灾体系”是本届大会6个分主题之一。2021年郑州“7·20”大雨、今年7月北京降雨量达到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这些情况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的水安全隐患不断加剧,请问水利部门在建设韧性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计划?谢谢!
刘伟平
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不断夯实防洪减灾基础。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筑起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防御工程体系方面,全国建成以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为代表的各类水库9.8万多座,修建各类河流堤防43万公里,开辟国家蓄滞洪区98处、容积达到1080亿立方米,形成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目前,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2022年,汛期全国4151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拦蓄洪水925亿立方米,减淹城镇1649个(次)、减淹耕地1530万亩、避免人员转移690万人(次)。今年,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2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为应对此次洪水,水利部门调度运用京津冀84座大中型水库拦洪28.5亿立方米,调度北关、卢沟桥等关键枢纽有序分泄洪水,启用8处蓄滞洪区分洪蓄洪滞洪,最大蓄洪25.3亿立方米。通过科学精细调度,避免了24个城镇、751万亩耕地受淹,避免了462.3万人转移,充分发挥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综合减灾效益,最大限度减少洪水影响和损失。
防御非工程体系方面,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类水情站点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目前的12万处,收齐全国站点信息由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在有防治任务的207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过程中,报送雨水情监测信息142万余条,发布洪水预报2035站次,向社会发布江河洪水预警90余次,京津冀晋豫5省市发布县级山洪灾害预警1.19万次,转移危险区群众13.98万人次,有效减轻人员伤亡。
下一步,水利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和蓄滞洪区建设,加强骨干河流治理,推进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同时,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法治,强化蓄滞洪区管理和河道空间管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问答6
经济日报:全球范围面临哪些共性水问题?中国水利未来将如何为全球水治理作出更多贡献?本届大会又将发挥什么作用?谢谢!
刘伟平
这个问题请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金海司长来回答。
金海
谢谢你的提问。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的态势,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出现。
水作为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和脆弱的自然资源,其安全保障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而紧迫的使命。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目前全球还有20亿人没有安全饮用水,36亿人缺乏管理得当的卫生设施,有44%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安全处理,全球面临缺水问题的城市人口预计将从2016年的9.3亿增加到2050年的17亿至24亿。
自2015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以来,中国水利部门认真履行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许下的庄严承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面向未来,中国水利国际合作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引领下,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遵循,在深化友好往来中讲好中国治水故事,提供中国治水方案,在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中作出更大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全球力量。
一是继续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继续加强与联合国各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涉水国际组织的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参与国际会议、加强人员交流等持续推动凝聚全球对水问题的共识,推动全球水治理变革。
二是继续开展双边固定交流机制活动。推动与相关国家签订或续签水利合作谅解备忘录,巩固拓展中国水利的国际“朋友圈”,加强水利技术交流与合作,设计实施好涉水国际合作项目,为推动各国水管理水平共同提高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三是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不断加强水利领域相关技术标准“软联通”水平,持续推动水利规划、灌溉、防洪、供水等一批“小而美”民生水利项目的实施,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
四是巩固深化跨界河流互利共赢合作。继续在与周边国家在跨界河流水文报汛与防洪减灾、突发事件处理、水力发电、界河治理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把跨界河流打造成联结各国的“和平之河、合作之河、友谊之河、幸福之河”。
本届大会是近年来首次在华举办的大型涉水国际会议,我们期待着与各方围绕“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开展层次丰富、领域全面、内容广泛的交流,凝聚应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的全球智慧和力量,为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注入新的动力。谢谢!
问答7
中国水利报社:本届大会的议程如何安排的?预期将会取得哪些成果呢?谢谢!
刘伟平
这个问题请国际水资源学会李原园主席来回答。
李原园
关于本届大会议程安排。本届大会将于9月11日举行大会开幕式。开幕式前两天安排3场大会的边会,分别由国际水资源学会、世界水理事会、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举办。开幕式后接着召开第一场高级别全体会议,之后第2、3、4天的上午每天安排一场高级别全体会议,其他时间将安排若干场平行召开的专题会议、专场会议和边会,每场会议原则上用时90分钟。特别说明的是,在第二天下午,将举办主题为“中国治水实践与全球水治理”的中国专场会议,李国英部长将出席中国专场会议并致辞,将有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做主旨报告,介绍各自的治水实践经验和成就。同时还将安排来自国内外的8位重磅嘉宾组成研讨组,围绕中国治水理念实践和经验,全球水治理面临的挑战,中国在联合国水大会提出的倡议等开展交流研讨。大会闭幕式将在第5天上午举行。大会还将同期通过海报形式展示来自世界各地作者的学术成果论文,举办涉水领域科学技术成果治水成就展。会后,将安排技术考察,以便参会人员近距离体验中国治水成就。大家可以关注大会网站,在其中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题目和内容,并可以参加讨论。大会开闭幕式、高级别全体会议、中国专场将是大会重要活动,欢迎大家关注。
关于大会预期成果。
1.《北京宣言》。发布《北京宣言》是本届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宣言主要包括对大会基本情况概述,大会形成的共识以及大会呼吁。
2.在成果文件方面。将与国际水资源学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世界水理事会签署2023年捐赠协议、与相关国家有关部门商谈签署谅解备忘录,其他专场会议、边会等也将发布一系列成果文件等。
3.在论文成果方面。将汇编大会论文集、择优推荐优秀论文至《国际水》等杂志正式发表、由《中国水利》杂志社组织出版大会专辑。
4.在总结报告方面。形成大会回顾与总结系列材料,包括大会科学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综述,会议有关情况简述,论文报告数据统计,大会记录员对每场会议的记录总结,大会执行摘要等。
5.知识获取与交流互鉴。大会作为全球水资源领域科学技术、管理政策、治水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交流平台,为与会者提供了交流合作和学习互鉴的良机,不仅能让与会者展示其成果,交流创新理念,而且能通过此平台了解最新水科技发展前沿,先进治水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水科技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有助于提升水利行业科技和管理的整体水平。谢谢!
李晓琳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刘伟平副部长和其他几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再见!
原标题:实录 | 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有关情况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