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质量发展“下凡间”,环境企业该如何架桥接引?
- 2023/9/18 9:23:51
- 12127
- 来源:中国固废网 曹斌 朱成武
- 关键词:环保企业环保市场
高质量发展一词首次提出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明中国的发展路径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高质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作为国家迈入新时代的新理念,企业家们更容易从宏观视角理解高质量发展,都在等待高质量发展给自己带来新的红利。然而,如果高质量发展真的从“顶层设计”下到“凡间”,我们做好迎接高质量的准备了吗?
01 现象:如何认识我们自己的“大而不强”
2023年,环境行业迎来了产业化元年。我们提出了环境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相较于前两次浪潮的市场化和资本化,第三次浪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环境产业的自我救赎。换言之,如果环境产业的前两次浪潮属于“被动式”发展逻辑,那么第三次浪潮就应该是环境产业主动寻求发展驱动力。
为此,E20环境平台携手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龙头企业,依托“双百跨越”标杆行动发起了质量分级进阶行动,不仅共同探讨作为环境基础设施未来的服务产品化的方向与实践,更以发现乃至挖掘真正“好产品”为抓手,为环境行业打造“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阶平衡。
这一活动得到了诸多技术产品、装备产品供应商的支持,其中垃圾焚烧年度用户推荐产品已于8月31日上海固废热点论坛发布,污水处理年度用户推荐产品将于10月19日上海水业热点论坛揭晓。
但是也让我们从更多的企业家嘴里听到了这个行业“大而不强”的种种表现,这也暗示了环境产业“一路狂飙”之后留下的问题,正在或者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环境产业已经没有增量市场,我们准备放弃这个行业。”某企业市场部负责人无奈地介绍。
“优质优价对于环境行业太难了,产品质量提高了,该拿回的钱也拿不到。”某企业负责人表示。
“这个行业太卷了,竞争不是激烈而是惨烈,技术抄袭、劣币驱逐良币太坑人。”某企业技术部负责人说到。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不是在卖惨,我们环境产业是真的惨!技术门槛偏低、产品价值低端化、缺乏产品品牌、产业链协同不畅……这是我们在环境基础设施关键装备分级进阶评审会过程中的真切感受。
02 原因:内外因共同作用,首谈内因第一性
不可否认,上述现象和问题显然是无法匹配高质量发展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当高质量发展真正来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好了拥抱高质量发展的准备,我们是否拥有了架桥接引高质量的能力?
众所周知,当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内因才是关键。高速发展已经让规模成为环境企业赖以生存的智慧和习以为常的秩序,其本质依然是“被动式”的发展逻辑,把企业自身的发展放置于市场“量”的需求,而忽略了“内功”的修炼。因此,当发展范式从“高速”切换到“高质”的时候,环境企业显得似乎无所适从,没有了增量市场的环境产业让企业家们望而却步,利润薄竞争大业绩难成为“新常态”。环境企业如何修炼“内功”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思考一下“环境产业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是绿色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四五”以来,以双碳战略为抓手,中国开启了一场全面的经济社会的绿色变革,环境产业在这场绿色变革中毫无疑问成为主力军。因此,环境产业的市场不再是“规模”,而是“质量”和“效率”,追逐市场规模的环境企业势必因为难以适应新的需求而被“淘汰”。
二是高质量发展改变了环境企业的服务目标。高质量发展需要环境企业解决的不仅是污染问题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更是要用产业力量实现不抢自然、不抢别人、不抢后代、不抢未来、均衡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这就要求环境企业要敢于在保障公共服务基础功能之上,建构“定义美好”的能力和“实现美好”的愿力,这也为环境企业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因此,只把污染物处理干净的传统环境企业是没有未来的,无法“创造客户”的环境企业更是难以生存。
因此,聚焦到环境企业这一微观层面,高质量发展本质就是“自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供质量第一的产品,即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从“口头禅”变成“金刚钻”,从客户价值的角度有能力提供有场景、易交付、能迭代、可评价的产品;
二是创造多元价值,即实现从单一功能产品到可感知、分析、优化、决策的智能单元再到具有生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生态系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甚至为客户创造需求,从而实现系统的“效率最优”;
三是搭建供需信任的纽带,即为产品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不仅梳理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丰碑,更是主动构建良性的供需关系,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提升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03 路径:质量分级标准驱动环境企业高质量发展
什么能够一举三得,实现环境企业高质量发展呢?答案就是标准化。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已超越贸易规则范畴,成为主导技术趋势、影响产业生态、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对企业而言,为什么做标准,做什么标准,怎么做标准始终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了《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不仅着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规范企业标准化工作,更强调引领企业标准化水平提升。
首先《办法》再次明确了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办法》开篇第一条就提出要通过“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确保产品合格的底线和红线,企业应当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基于创新技术成果和良好实践经验,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支撑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让企业标准成为“质量第一”产品的标尺。
其次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为此,国家要求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及对应的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或者评价方法,首次明确企业标准公开的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项目少于或者低于推荐性标准的,应当在自我声明公开时进行明示。
最后为鼓励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国家建立了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标准融资增信制度。从而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等,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和激励企业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其中,通过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实现优胜劣汰的质量分级机制从而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形成“标准领跑、产品领跑、企业领跑、品牌领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通过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驱动企业深度创新,为企业聚集创新要素,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通过标准融资增信制度开展标准交易、标准质押等活动,为广大企业扩充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注:原文有删改)
原标题:面对高质量发展“下凡间”,环境企业该如何架桥接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