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之土壤修复篇
- 2023/9/20 16:09:05
- 34794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康康
- 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
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普查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普查内容为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等,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土壤修复更是成了“热词”。
与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周期长,技术不够成熟。整体来看,目前土壤修复产业集中度较低,仅有少数企业能承接大型复杂修复工程项目,技术也待进一步完善。
日前,科技部发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收录了六个领域85项技术成果,其中共涉及6项土壤修复相关技术。这些技术成果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标准,具有减污降碳效果明显、技术知识产权明晰、技术风险可控和创新性突出的特点,体现了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为当前和未来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碳减排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持,并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
环保在线整理了这6项土壤修复技术,以供参考。
1、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和智能化控制修复技术
利用复合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设备,采用搅拌或高压旋喷等方式向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区域添加自主研发的高滞留特性修复药剂,实现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高效修复。对修复过程的工艺参数(抽吸/回灌率、压力强度、混噪强度、变量浓度、转化系数等)结合模型优化结果进行智能化、精准动态控制,将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药剂使用量可减少15%,部分含氯有机物降解率可提高20%。
适用于含氯代有机物、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
2、复杂污染场地高压旋喷注射—原位化学氧化成套修复技术
性污染土壤(如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等)地层;苯系物、氯代烃、硝基氯苯、多环芳烃、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等场地。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钻杆)通过钻孔送至土层预定深度,然后从喷嘴喷出预先配制的复配氧化药剂,注浆管在喷射的同时自下而上旋转提升,高压液流对土体进行切割搅拌,使氧化药剂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充分混合。采用的“二重管法”高压注射工艺具有劈裂和渗透扩散作用,通过药剂在土壤或含水层中的迁移、扩散和反应,将污染物分解为低毒或无毒产物。药剂注射压力20MPa~30MPa,药剂注射流量20L/min~120L/min,空气注射压力0.3MPa~0.8Mpa,扩散半径0.8m~3.5m,最大修复深度12m~25m。
适用于低—中渗透性污染土壤(如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等)地层;苯系物、氯代烃、硝基氯苯、多环芳烃、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等场地。
3、焦化类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技术
建立了精细化风险评估方法、焦化类污染场地“污染物迁移转化—精细化调查评估”核心技术体系、焦化类污染场地精细化监测方法;研发应用基于人体胃肠液的体外模拟和温和化学解吸的生物可给性测定,实测土壤气浓度、土壤VOCs多相分配—传输—反应的耦合模型、建筑物再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概率风险预测等精细化风险评估方法,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导致的过度修复问题。可监测地面以下深达50m的土壤气,实现米级分辨率的样品采集。
适用于焦化类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
4、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同步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发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常温固相反应规律,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硅铝基材料同步修复的作用机理,开发了“临界粒径—低碱激发—常温制备”的固废基环境材料绿色制备新技术,并针对重金属阳离子污染、阴离子污染及阴阳离子多重污染场地开发了高性能环境修复材料。首创了特细固废“射流搅拌强化传质”技术和泥浆固液射流搅拌成套装备,修复材料用量可降低30%;开发了重金属离子晶格钝化的常温化学固化技术,土壤压实度达到95%,综合施工成本较传统技术降低30%,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安全利用。
适用于含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5、高频声波振动钻进取样装备及技术
采用高频动力头提供振动力,将钻具贯入地层,可连续快速钻取地表至特定深度的原状样品;配合使用套管或螺旋中空管钻进,可采集地下水样或建造地下水监测井;配合使用污染物监测仪器和特质电缆,可在线采集不同位置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并传输至地面;配合使用注浆泵和注浆管,可将修复药剂注入至目标层位;配合使用脱落锥,可完成物探爆破孔的施工。该技术钻进过程中无需泥浆,可降低样品污染;土壤样品压缩率低、结构扰动小,可精准获取地层信息;高频振动使土层液化,钻进速度快,特别适合砂土地层,也可在干旱无水环境下使用。振动频率50Hz~180Hz。
适用于污染场地非卵石层取样、岩土工程勘察、浅层矿产勘查。
6、重金属污染土壤芦竹修复及生态板材制造技术
针对单一或复合重金属镉、汞、铅、砷、铜、锌、镍或铬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规定风险管控值5~10倍以内的污染土壤,采用生长快、生物量大的芦竹进行植物修复。土壤适宜pH为5.5~8.5,芦竹扦插或移栽种植株距和行距以60cm~80cm为宜,芦竹株高达到3m~4m时刈割并留茬5cm左右。以富集重金属后的芦竹茎秆为原料,切成 20mm~40mm的长度,并控制其含水率在2%~4%之间,采用不含甲醛的改性异氰酸酯(MDI)作为胶黏剂,将芦竹秸秆纤维在200℃~250℃范围内加热压成牢固的整体,制成环保人造板。
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