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实用技术|安徽水韵环保——基于淡水贝类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2023/9/26 9:40:59
20143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水治理
导读:为便于相关方使用《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入选技术和工程的简介,本期介绍安徽水韵环保——基于淡水贝类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是我会面向所有环保企事业单位的免费年度技术推广服务,从1991年至今,我们已累计推广先进技术和工程4200多项。为便于相关方使用《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详见关于发布《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的公告),我会编制了入选技术和工程的简介,陆续在我会官微和网站公布。简介内容均由入选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技术名称:安徽水韵环保——基于淡水贝类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推荐单位: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会
 
  申报单位: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富含氮磷营养盐的农村生活污水,或无法长距离建设纳污管网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水的同时实现资源化再利用。不适用于进水中含有工业废水的情况。
 
  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
 
  本技术以淡水贝类为主导,将农村生活污水治清并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构建贝类-鱼类-植物生产型湿地系统,基于贝床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法净化技术,搭建基于贝床的生物法处理系统,获得了较高的贝类生物量;选育适宜贝类、鱼和沉水植物,吸收、转化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氮磷等污染物,实现污水氮磷资源化、贝类种养产业化,保证系统全年有较强污染物净化能力。
 
  技术构建模式为依次通过收集池、厌氧预处理池和生产型湿地,湿地中以淡水贝类为主要物种,搭配鱼类和植物,共同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贝类和鱼类肌体,水质净化的同时实现碳汇。污水经过收集,通过厌氧预处理(带紫外消毒),消除污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后,进入水生动物净化池,利用生产型湿地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利用,水质净化的同时有生态产品产出。最终通过植物净化池,使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同时鱼类和贝类等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这些碳移出水体。贝壳中的碳在自然过程中不易释放,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成为较为持久的碳汇。该系统对污染物去除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维护量小、污泥量小,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能耗低等特点。
 
  2、工艺路线
 
  首先通过收集池收集农村生活污水(以下简称为“污水”),并对固体垃圾进行拦截。过滤后的污水排入厌氧池,厌氧池中配有弹性填料及紫外消毒器,将污水中的粪大肠杆菌、蛔虫卵等有害污染物去除,最大化保留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达到灌溉标准。将去除有害微生物后的污水(也可称之为肥水),首先导排入前置塘,前置塘配置耐污性水生动植物,让水质缓冲匀质,并将大分子有机物转换成小分子,后进入动物净化池。动物净化池配置不少于10cm的淡水蚌类、鱼类和螺类及浮叶植物,蚌类主要通过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净化水质,螺类主要刮食水底的有机碎屑净化水质,草食性鱼类主要实现后续植物的资源化利用,而滤食鱼类主要控制水体中浮游动物生长比例,为浮游植物提供生长环境。污水经过动物净化池处理之后再进入植物净化池,主要作用为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水质效果好。
 

 

  图中1-粗格栅;2-细格栅;3-厌氧预处理池;4-前置塘;5-一级动物净化池;6-二级动物净化池;7-三级动物净化池;8-四级植物净化池。
 
  3、研发背景
 
  农村污水治理长期以来受到非统一规划建设、分布范围广、经济基础薄弱、持续投入难以为继、缺乏产业化支撑、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的困扰。目前,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多数是按照城市污水的处理方式,通过建设管网,将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的村庄,采用一体化设备进行集中处理;对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污水不易收集的村庄,采用化粪池分散处理排放。以上几种模式通常都是采用物化+生化及生化+生态组合技术来强化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虽然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种类多,但大多技术都背离了农村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本质,导致最终未能有效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基于淡水贝类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适用于农村地区,具有“低投入、少维护、有产出”的特点,以淡水贝类为主导,结合渔业、植物等,综合解决现如今传统农村处理污水收集难、处理成本高、运维费用高、水质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带动农村生态产业发展,解决当地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
 
  4、技术特
 
  1)本技术无需现代化污水处理工艺,避免了建造污水处理厂(站)或者使用一体化设备所带来的巨大投资,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适宜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2)本技术提供了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技术,可高效净化水质,修复生态,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处理方式带来的噪声、化学药剂气味等二次污染,并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产出。
 
  2)污水就地消纳,无需大规模建设污水管网,且投资少,技术简单,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
 
  3)本技术提供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可改善人居环境,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预计贝类为主的生产型湿地收益为3000元/亩。
 
  典型应用案例
 
  1、案例名称
 
  白茆镇生活污水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工程
 
  2、案例简介
 
  项目所在区域为白茆镇集镇区,位于芜湖市鸠江区西北部,南濒长江,北靠无为大堤,与无为县陡沟镇、福渡镇相连,西与无为县泥汊镇相连,东接鸠江区汤沟镇。该项目治理范围白茆集镇区新街、老街、光明粮油附近3口池塘及周边住户、一通道、二通道、育才路周边住户及永定家家园、白茆中心小学和六洲中学等区域,治理区域总面积约3000亩,治理水域约19500平方米,涉及常住人口约8000人,生活污水排量每天约600立方米。
 
  由于项目所在区域管网建设不完全,雨污合流严重,生活污水长期直接或间接排入居住区周边水域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面有大量浮萍,水色呈灰绿色,沿岸有大量残枝枯叶、生活垃圾,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污水长期排放造成地表水水质恶化,水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
 

 

  本着注重农村经济效益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治理原则,项目治理核心技术采用了“基于淡水贝类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核心污水处理区共分为三个区,1#污水处理区采用“生化预处理+生态型湿地+生态沟渠”工艺,设计处理规模80t/d,占地面积约22000平方米(33亩);2#污水处理区采用“生化预处理+生态型湿地”工艺,设计处理规模100t/d,占地面积约23300平方米(35亩),同时将该区打造为污水资源化利用展示区、垃圾资源化利用展示区等,以为周边学校提供自然科普实践教育基地;3#污水处理区采用“生化预处理+生态型湿地/生产型湿地”工艺,设计处理规模420t/d,占地面积约93580平方米(140亩)。经过九个月的治理,原本发黑发臭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如今成为当地群众休闲的必选去处,生活污水户收集率达95%以上的三级管网已全面投入运行,生态塘鱼翔浅底,生态浅表湿地贝螺歇息、草长莺飞。经第三方检测,经治理后的水体各项主要指标均稳定满足合同要求。
 
  该项目的治理特色主要有:克服农村管网不健全,雨污合流严重,水质水量波动大的难题,处理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能达到国家地表水IV类标准。同时,污水收集采用“集中+分散”模式,大量减少新建管网投入。对相对集中的小区、沿街商户和居民户,采取新建分段管网收集;对分散的居民户生活污水,利用“四荒地”、菜地或者树林就近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能施肥可灌溉”,进入地表后“能洗衣可洗菜”,真正实现了“治理一方,美化一片”,有效地改善当地人居环境。目前项目已进入第二年运营维护期。
 

 

  欢迎生态环保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推广工作,相关要求详见我会“实用技术示范工程”栏目。如您对历年入选《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环境技术进步奖》、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等更多先进技术成果感兴趣,可在我会首页查询中心“先进技术案例”栏目查询。
 
  实用技术指在一定时期内,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先进适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包括污染防治、碳减排、生态环境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及智慧化环境监控管理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和材料。
 
  示范工程指采用先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材料或创新服务模式,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工程,包括污染防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碳减排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原标题:2022实用技术|安徽水韵环保——基于淡水贝类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热门评论

上一篇:“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 | 工业连续化污油泥热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

下一篇:“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 | 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