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固废专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系列
- 2023/11/1 10:12:48
- 18268
- 来源:中硅会固废分会
- 关键词:建筑垃圾固废处理
2023年10月20-22日,第五届全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在南京隆重举行。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固废学术委员会分别于21日下午和22日上午在南京紫金山庄紫薇A厅举办了分会场交流活动,来自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的100多位会议代表参与了交流活动。
本次建筑固废分会场共进行了22个主题报告(含6个邀请报告),大会围绕建筑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建筑固废分会场现场
青岛农业大学李秋义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基于再生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邀请报告,系统介绍了再生骨料性能提升与质量控制技术、再生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重点展示了主编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B37/T 5176-2021)和《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T/CECS 1293-2023)中的技术要点,为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华南理工大学张同生教授作了题为《低品质建筑废弃物梯级高效利用》的邀请报告。指出建筑废弃物亟待大规模高效处置,建立了固废粒径和基本组成与性能的关系,并基于机械力活化提出再生砂粉活性评价方法。报告同时对废弃混凝土基CLSM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组成设计原则、凝结时间调控等进行了介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瑾教授作了题为《模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实验及模拟》的邀请报告,指出旧水泥砂浆覆盖率对模型混凝土的强度及损伤形态影响显著,裂缝的发展模式与旧水泥砂浆包裹的位置、附着量密切相关。
浙江大学孟涛教授带来的邀请报告题目为《基于颗粒表面重构的再生砖混骨料形态、结构和性能》,通过XCT和三维激光显微分析等测试手段,定量分析了颗粒表面重构对再生砖/砼骨料形态、结构和性能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探究了再生骨料形态-结构-性能的相关性以及颗粒表面重构对再生砖/砼骨料的作用机理。
北京工业大学曹万林教授带来了题为《轻钢-尾矿微晶发泡板组合结构研究与应用》的邀请报告,从尾砂微晶发泡材料性能、轻钢-微晶发泡板组合构件、轻钢-微晶发泡板组合结构、尾砂微晶发泡板的工程应用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轻钢-尾砂微晶发泡板这种新型组合结构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耿悦教授带来的邀请报告题目为《考虑再生骨料性质与来源不确定性的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可靠性分析》,阐述了再生骨料来源不确定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显著影响,系统介绍了再生骨料来源不确定性的数学表征、考虑该不确定性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概率模型,以及在编《钢管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与平均值换算关系、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钢管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项系数的提出方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波教授作了题为《废玻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墙抗震性能研究》的报告,从废玻璃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制备及配合比研究、砌体墙力学性能、砌体墙抗震性能分析等方面介绍了近期的工作,指出废玻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承载力高,相较于传统砌体耗能能力和变形性能更好,可应用于低中层承重砌体结构中。
青岛农业大学全洪珠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钢渣骨料混凝土人工鱼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详细介绍了钢渣粗、细骨料取代率、水胶比对钢渣骨料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配合比。另外,将钢渣骨料混凝土置于海洋环境下开展试验研究,基于响应面法提出其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并在实际工程中验证应用效果。该项研究不仅提升了人工鱼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及生物附着性能,而且为实现钢渣的低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绍兴文理学院梁超锋教授的报告题为《循环压缩下再生混凝土阻尼特性及机制》,从循环压缩下再生混凝土的阻尼特性、微观阻尼机制及阻尼-频率相关机制等方面介绍了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
浙江大学弓扶元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基于细观模拟的再生混凝土冻融劣化预测模型》,详细介绍了基于刚体弹簧模型(RBSM)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从细观层面区分并量化新老砂浆及其界面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劣化机制,全面分析了由不同品质的再生骨料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的取代率、水灰比、引气量等条件下的抗冻性能,最后针对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建立了一般性的多参数冻融劣化预测模型。
山东科技大学黄一杰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从宏观性能波动变化、细观机理、硫酸盐侵蚀下寿命预测等方面对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发起副教授带来了题为《再生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的报告,提出了考虑再生粗、细骨料影响的高温下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比热、热膨胀应变模型,以及考虑粗骨料取代率影响、忽略细骨料取代率影响的高温下/后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华南理工大学熊焱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建筑固废的工程地聚物复合材料研制及其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全渣土胶凝材料的高延性工程地聚物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受拉和受压性能,同时考察了工业固废粉煤灰和矿渣粉对高延性工程地聚物复合材料的抗拉、抗压强度和极限延伸率的影响;报告最后还介绍了高延性防火防腐一体化多功能材料的应用。
广州大学欧阳小伟副教授作了题为《碳化废弃混凝土粉的表面特性及其对水泥基、石灰基和碱激发材料性能的影响》的报告,探究了废弃混凝土粉碳化前后的表面特性,揭示了碳化废弃混凝土粉对水泥基、石灰基和碱激发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为废弃混凝土粉的再利用和环保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兰兰主任工程师报告的题目为《软弱土就地固化及土方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报告针对道路建设中的河塘淤泥、长江漫滩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含水泥固化土等各类废弃渣土,开展了综合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研究。结合改良土的多项微观机理、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室内及现场原位试验,提出利用“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进行就地固化、流态固化、集中改良等多项资源化利用方案,实现了道路建设废弃土的高效利用。
青岛理工大学商怀帅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基于人造石英石废弃物的腻子粉制备研究》,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石英石废弃物的来源,重点是腻子粉的配合比设计及关于腻子粉性能测试的评定标准,最后结合试验结果,阐明了利用石英石废弃物所制备腻子粉的可行性。
福州大学王德辉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石灰石粉对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浓聚系数的影响》,详解介绍了石灰石粉资源化利用的背景和特色,建立了石灰石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物理填充作用和化学结合量计算公式,阐明了掺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在氯盐环境下的物相转化机制和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它们对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浓聚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将石灰石粉应用于多个实际工程。
广州大学牛艳飞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再生废玻璃粉砂浆流变性、体积变形及微观性能研究》,研究废玻璃粉掺量和粒径对砂浆流变性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收缩性能和干-湿循环变形的长龄期变化特征,并从微观角度阐明了玻璃粉砂浆的水化演变过程。
同济大学俞可权教授以《基于生成式机器学习的再生UHPC设计》为题作报告。报告试图找到基于机器学习的UHPC定量化设计方法。报告从数据库建立、ANN模型验证、INN模型输出、紧密堆积理论微调、试验验证和实际应用等多角度确定了再生UHPC的定量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福州大学张鸿儒副研究员的报告以《硅藻土改性再生混凝土研究》为题。报告指出硅藻土可以促进水泥水化,适量掺入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硅藻土原土综合改性效果优于煅烧硅藻土和啤酒厂废硅藻土。报告结尾也提出了硅藻土应用成本较高、分布集中和吸水性强等缺点,提出了未来的硅藻土裹浆改性技术发展方向。
上海理工大学刘琼副教授的报告以《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跨尺度损伤演化及破坏机理研究》为题,“全再生混凝土”理念贯穿整个报告,分享了静态固碳和动态固碳两种固碳方式,同时对全再生混凝土的各种产品性能进行了简要介绍。报告指出,每千万吨建筑固废的再生利用可以固碳16万吨,固碳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青岛农业大学岳公冰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详细介绍了碱激发胶凝材料体系优化及高品质再生骨料制备工艺,系统研究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微观特性及耐久性能,提出性能可控的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技术,开发出高附加值再生系列产品并产业化应用。
供稿:聂琎泽玮
审核:张海燕、王振波
固废分会建筑固废学术委员会
2023/10/25
原标题:建筑固废专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系列报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