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2023)》公开征集示范技术和案例

2023/11/15 14:13:11
13036
来源:天津市科技局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废气净化治理
导读:据悉,天津市正在征集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内的先进适用示范性技术和案例,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
  近日,天津市科技局发布通知,表示正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内的先进适用示范性技术和案例,编制《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2023)》,征集领域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成果。
 
  下面是通知原文
 
  关于组织开展《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2023)》技术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区科技局、各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行业协会及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及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聚焦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市科技局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内的先进适用示范性技术和案例,编制《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2023)》,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和条件
 
  1.征集领域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成果。征集重点领域详见附件1。
 
  2.符合国家已经颁布的产业政策和标准,碳中和、节能降耗、减污降碳、负碳及低碳管理、生态修复效果明显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材料、产品等,已有示范工程或中试运行表现稳定且示范工程在建。
 
  3.本市范围内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均可申报,申报单位在申报当年及上一年未发生科研严重失信行为,且单位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4.技术知识产权明晰,技术风险可控,技术先进性及经济性突出。
 
  5.各高校院所及承担国家和我市相关科研项目的单位应积极梳理技术成果,主动申报。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成果优先推荐。
 
  二、申报程序及具体申报要求
 
  1.请各区科技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按照推荐范围和推荐原则,认真组织申报单位填写《技术成果申报书》(附件2),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保证技术内容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可靠,填写《推荐技术成果汇总表》(附件3)并加盖主管部门公章,每区提交5项以上技术成果。
 
  2.各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行业协会及有关单位可直接申报,承担国家和我市相关科研项目的单位应积极梳理技术成果,主动申报。
 
  3.申报时间:2023年11月14日至12月13日
 
  三、材料报送
 
  纸质技术成果申报书(附件2,申报单位加盖公章)以及加盖上级主管部门公章的汇总表(附件3),一式两份,于2023年12月13日前统一报送至申报受理单位。同时将对应电子版材料发送至dongxiaoshan@tj.gov.cn邮箱。
 
  受理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202办公室
 
  四、技术成果遴选
 
  市科技局将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技术进行技术遴选,确定入选《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2023)》的技术成果名单。
 
  市科技局将择优将入选技术推荐给科技部组织的国家级项目申报。
 
  五、联系人联系方式
 
  1.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部 董晓珊 联系电话:022-24439402
 
  2.天津市科学技术局 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处 樊少杰 联系电话:022-58832812
 
  附件1:征集重点领域
 
  一、碳达峰碳中和
 
  1.碳中和基础前沿技术领域
 
  面向世界减碳降碳科技发展前沿,包括碳基能源催化转化反应途径、高效氢源/燃料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新型绿色氢能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等方面技术攻关及示范;开展钢铁、水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长流程工业的原料低碳化、燃料零(低)碳化、流程优化再造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展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值转化利用、碳汇智能监测等技术研究。
 
  2.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
 
  包括开展高效煤粉燃烧、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化、燃气电站混氢燃烧等化石燃料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开展先进光伏发电和先进太阳能热发电、先进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开展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技术以及城市风电、地热、低品位余热和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等研发应用。开展多种新型电力储能、高效低成本长寿命燃料电池等技术研究;开展风电和光伏大规模友好并网、海上风电汇集和输电,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新能源微网、先进配电网、分布式能源调控等智能电网技术和新能源消纳技术研发;开展可调节需求侧负荷精准柔性控制、新能源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源网荷储技术研发。
 
  3. 工业低碳降碳领域
 
  包括开展高炉-转炉的长流程炼钢全过程节能降碳增效技术、氢能冶炼技术、钢-化一体化联产技术等的研发;开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节能型流程、高效催化、燃料动力用能清洁低碳替代、蒸汽梯级利用及低品位余热利用等技术研发;开展海水淡化等特色产业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研发。
 
  4.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领域
 
  包括开展高效建筑终端电气化、“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区域建筑能源协同、建筑多能互补供冷/热技术等的研发;开展建筑装配化装修、绿色低碳建材以及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供热相关计量技术、供水管网智能化、绿色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生态绿色化相关科技研究。
 
  5. 交通运输低碳化领域
 
  包括新体系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燃料低碳化技术研究,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研发,港口“风、光、储、荷”一体化的多能源供应网络技术研发,物流资源配置和仓储配送智能管理、绿色供应链及追踪溯源等低碳交通物流体系研发。
 
  6. 农业减排固碳领域
 
  包括开展低碳农业一体化、绿肥生产与利用、农业土壤改良技术、覆盖作物增碳等技术攻关及示范。
 
  7. 负碳领域
 
  开展低成本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低成本规模化二氧化碳化工和生物利用等技术,研究CCUS与工业流程耦合技术、与生物质集合的负碳技术(BECCS)以及碳捕集关键材料和分离利用核心装备研发。开展CCUS全流程关键技术示范。
 
  8.碳汇核算及低碳管理领域
 
  开展陆域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海洋蓝色碳汇核算与埋藏潜力评估等方法研究,开展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碳汇资源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研究。开展本地碳排放因子研究,二氧化碳、甲烷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开展国家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可再生能源标准、生态碳汇标准、CCUS标准等的研究。
 
  二、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监测领域
 
  包括大气PM2.5与臭氧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技术、水生态环境先进监测装备及预警技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天空地协同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污染源多要素智能化协同监测技术、天空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生态环境应急多源数据智能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2.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领域
 
  包括城镇水生态修复及雨污资源化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饮用水绿色净化与韧性系统构建技术、地表—地下统筹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智慧化管控技术、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修复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3.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包括动态源清单与大气环境自适应智能模拟技术、多尺度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跨介质的耦合机制、大气复合污染健康损害机制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多污染物源排放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技术、多污染物多尺度跨行业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4.土壤污染防治领域
 
  包括土壤复合污染成因、风险基准与绿色修复机制,以及农用地污染修复和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土壤污染精准识别与智能监管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5.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领域
 
  包括固废风险智能感知与数字化管控技术、典型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过程调控技术、工业固废协同利用与产业循环链接技术、废旧物资智能解离装备与高值循环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高效分类利用技术及装备、固废资源化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6.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领域
 
  包括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和绿色修复技术、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7.新污染物治理领域
 
  包括化学品高通量毒性测试和精细化暴露评估技术、化学品优先排序及分级分类和绿色替代合成技术、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分级分区与管控技术、新污染物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全过程防控技术、噪声与人体健康风险基准及评估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8.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包括气候变化大数据与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技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与风险预警关键技术、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全球气候治理支撑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计术攻关及示范。

热门评论

相关资料下载: 推荐技术成果汇总表.doc 技术成果申报书.doc

上一篇:松原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印发

下一篇:深圳:2024年支持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碳达峰”扶持计划试点示范奖励项目申报指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