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大堰镇:以循环农业实现降本增效以竹林碳汇打造生态品牌

2024/1/18 8:31:14
15900
来源:浙江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以竹代塑绿色建筑
导读:竹制初加工产品每年可消耗原竹约8万吨,替代塑料制品5万吨,有效固碳约10万吨。
  大堰镇古称“连山”,地处宁波奉化西南端,是奉化唯一的全山区镇。区域面积129.19平方公里,山林14.5万亩,毛竹山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下辖一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2022年常住人口4900余人。
 
  近年来,大堰镇依托自身生态优势,抢抓机遇,重点发展低碳农业和生态旅游,成为长三角区域乡村生态环境教育产品最丰富、周边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生态研学基地。202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产值6.13亿元,接待游客67.5万人次、留宿1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亿元。2023年12月,被评为全省首批A等级低(零)碳乡镇(街道)试点。
 
  经验做法
 
  01
 
  生态酵素助推循环农业
 
  模式特征
 
  采用“(厨余)垃圾搜集—自然发酵—生态还田”方式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实现源头减污、降本增效。
 
  一是开创“红蓝绿”垃圾分类法。每户家庭分发红色、蓝色、绿色的垃圾桶,绿色桶放厨前垃圾,蓝色桶放厨后垃圾,红色桶放不可分解垃圾,实现家庭户一级分类。分类后,绿色桶中的厨前垃圾用于制作环保酵素,蓝色桶中的厨余垃圾用于制作堆肥,红色桶中的干垃圾(如塑料瓶、废电池等不可分解垃圾)统一回收处理。
 
  二是每月举办“环保集市”。以积分兑换方式,引导村民用塑料、尼龙、玻璃、废纸、泡沫等各类垃圾来“兑换”物资,已有11个村开设固定“环保集市”,镇级设置流动“环保集市”,全镇已累计开展“环保集市”92期,回收旧衣服3.1万斤、塑料瓶1.6万个、烟壳11万只、农药瓶农药袋12.5万只等。
 
  三是巧用酵素变废为宝。用酵素替代化肥不仅能提升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还能清新空气。此外,根据厨余垃圾品类分类还研制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酵素,如辣椒制作的酵素能预防植物病虫害,西瓜皮制作的酵素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微环境。酵素大米经宁波市农业局检测,是唯一重金属含量为0的大米,钾含量、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米。
 
  实施成效
 
  酵素工坊中40余只塑料大桶,一年可利用5吨厨余垃圾,生产环保酵素15余吨。箭岭村从2021年12月开始探索“零污染”模式以来,开发种植酵素猕猴桃、酵素大米、酵素蔬菜等190余亩,完全替代了农药化肥,实现厨余垃圾利用率达到100%,2022年废弃物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13.4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0吨。
 
  02
 
  多措并举提升固碳能力
 
  模式特征
 
  立足竹林资源优势,紧抓竹木产业发展,提高竹木产品固碳功能,通过天然林管理与保护、人工种植树木或恢复、扩大森林规模等措施,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探索负碳富民发展道路。
 
  一是以竹代塑源头减碳。坚持一根竹子用到底的理念,充分发挥毛竹在建筑、家具、包装、一次性使用产品的固碳作用,以本地龙头企业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为引领,持续强化“以竹代塑”知识和理念的公众传播和分享,逐步形成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以竹代塑”产品体系,打造“以竹代塑”生态品牌。
 
  二是森林抚育精准提质。不断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培育,持续推进森林消防、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生态修复,在箭岭村试点开展美丽廊道建设,加强树腔防腐填充修补、树体支撑稳固及枝条清理等措施,修复古树名木。累计完成抚育2100亩山林,补种树木700亩。
 
  三是“退宅还林”实现复垦。以“签约一批、搬迁一批、拆除一批、复垦一批”的模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累计完成37个自然村890户农户评估工作,评估土地和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30亩、12.1万平方米,签约13个自然村、490户农户、约160亩宅基地,搬迁2个自然村,拆除3个自然村,复垦验收12.02亩。
 
  实施成效
 
  竹制初加工产品每年可消耗原竹约8万吨,替代塑料制品5万吨,有效固碳约10万吨。通过生态修复和“退宅还林”,森林面积显著增加,森林质量有效提升,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数量和密度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实质成效。
 
  03
 
  生态环境教育创新低碳发展模式
 
  模式特征
 
  将生态环境教育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低碳生活等融合,使优质的生态环境教育产品成为乡村绿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示范开展中药材种植区建设。联合胡庆余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产业力量,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引入林下中草药。截至目前,灵芝种植面积达35亩,香橼种植面积达50余亩,山黄精种植面积达24亩,其中全智能种植大棚培育灵芝特色做法获杨勇副市长批示肯定。同时依托宁波首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建设,配套搭建中草药炮制参观体验坊、小型科普活动室、小型中草药博物展示厅,讲解高山中草药绿色浇灌、培育全过程,推动研学经济。
 
  二是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低碳民宿:以“低碳环保”为设计理念,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利用木屋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就地取材循环利用废旧建筑材料,助推绿色消费。截至目前,大堰民宿规模达42家,张家大院获评全区首个省级白金宿,大堰村获评宁波首批民宿产业集聚区。公共建筑:箭岭环境学习中心屋顶充分覆绿,二三层的坡屋面建筑延续村庄传统肌理,结合绿色建筑要求,在坡屋面上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外墙采用当地建材,以干挂仿石混凝土板为主要装饰材料,辅以竹制活动遮阳百叶和磨砂玻璃等混合构造,打造绿色建筑标杆,形成示范效应。
 
  三是打造长三角生态科普研学基地。围绕“长三角生态环境研学目的地”品牌形象,确立“酵素科学+生态环保+文化艺术+自然教育”的功能定位,创新开发一套融合“生态修复”“生态展示”“生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户外生态科普展示系统,结合21条低碳研学路线,打造“一村一品”生态环境教育研学基地,不断丰富扩大生态环境教育小镇的内涵,形成“全域打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实施成效
 
  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场所和设施形成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将碳减排工作模块嵌入生态环境教育布局,构建产业、建筑、生活方式等多维度立体低碳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堰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围绕生态环境研学小镇建设,结合生态旅游、低碳农业、绿色科技、固碳增汇等措施,实现碳排放量稳步下降。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31万吨,较2020年下降10.55%,人均碳排放量达到2.67吨二氧化碳/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碳汇量达到12.17万吨,较2020年增加1.42%,持续保持负碳排放。
 
  原标题:“碳”索之路 | 大堰镇:以循环农业实现降本增效 以竹林碳汇打造生态品牌

热门评论

上一篇:苏州:抓好控源截污,推进“厂网一体化”改革,切实提升水环境质量

下一篇:保护浏阳河,这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