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丨福建厦门筼筜湖

2024/1/25 8:35:47
14290
来源:生态环境部
关键词:泵站水环境治理河湖治理
导读:筼筜湖整治后,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改善,水体无机氮浓度从1985年的16.90毫克/升降至2022年的0.48毫克/升。
  突出问题
 
  Part.01
 
  筼筜港曾以厦门八大景之一“筼筜渔火”闻名遐迩,后因修堤围海造田,变成封闭内湖,加之周边大量垃圾、污水直排湖区,水质急剧恶化,蜕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
 
  主要做法
 
  Part.02
 
  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专题会议,确定“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治湖方略,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之路。此后30多年,厦门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按照这20字方针,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筼筜湖生态治理,探索出一条符合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之路。
 
  一是久久为功,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党政同责”的治理保护机制,建立完善湖长制。从1984年至今实施五期综合整治和正本清源项目,投入资金40多亿元,实现筼筜湖片区“水更清、景更美、魂更强”。
 
  二是综合施策,深化治理方略。创新“源头控制、中间减排、末端治理”的流域治理理念,构建智慧水环境管理平台,先后关停、搬迁125家污染企业,建设16座污水提升泵站、1座海水泵站,分期完成对湖区周边 36条排洪沟、27个大型排洪沟口等的截污,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湖。开展“正本清源”,对周边855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每10年进行一次大清淤,五期全湖清淤工程累计清淤约560万立方米,并将淤泥就地利用、堆填造岛,减少环湖周边水土流失。利用自然潮差纳潮吞吐动力,建设西堤闸门和6.5公里的“西水东调”海水输送管,搞活筼筜湖主湖和上游水体,提升水体交换能力。沿湖兴建公园绿地,打通两岸14公里环湖步道,形成“四湖六园”的“城市生态会客厅”格局。种植9个品种、约2.6万平方米红树植被,打造闹市区“家门口”的红树林。在高度盐碱化的底泥回填区成功植树绿化,吸引大量鸟类和海洋生物前来栖息繁衍,成为城市心脏地带的红树森林。
 
  三是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管理机制。打造“一套法、一规划、一基地”的全面治理体系,从1989年颁布《筼筜湖管理办法》,到2020年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治理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有升级配套的制度护航,实现了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推行“一小组、双湖长、三层级”的组织保障机制,市委成立筼筜湖片区大提升专项工作组,市区党政领导任湖长,构建市-区-街三级管理体系。
 
  四是筑巢引凤,践行“两山”理论。实施“生产转、生态美、生活安”的综合治理提升模式,以“生态+”理念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吸引企业区域总部和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引进金鸡百花电影节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开发出“筼筜雅游”旅游项目,打造“文化+旅游”“赛事+旅游”融合新样板,实现生态资源与文旅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全域生态旅游的“大厦之门·幸福思明”新模式。
 
  治理成效
 
  Part.03
 
  筼筜湖整治后,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改善,水体无机氮浓度从1985年的16.90毫克/升降至2022年的0.48毫克/升。总库容可达380万立方米,提高了水体流动性,雨季行洪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累计发现鸟类95种、浮游动植物近200种,出现中国鲎、粗皮鲀、栗喉蜂虎、田鹀等珍稀保护动物。建成厦门首座国家重点开放式公园,筼筜湖成为城市核心区的“绿肺”。“万顷筼筜水接天,夜来渔火出云烟”的美景得以重现。
 
  经验启示
 
  Part.04
 
  筼筜湖蝶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30多年来,厦门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按照“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久久为功,统筹“水”治理,用好“湖”资源,将1.6平方公里的筼筜湖综合提升模式推广到84平方公里的思明区全域,筼筜湖治理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市域的流域河湖治理,探索出以改善湖区水环境和岸上生态环境为根基,以多元化推进生态产业融合的“绿色带动效应”型和以高水平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文化传承”型等为主要模式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妙笔书写“生态安民、产业富民”大文章,可为沿海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资料来源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原标题: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㉟ | 福建厦门筼筜湖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典型案例| 园区工业固废智能化收运体系

下一篇:2022年示范工程 | 抚州市东乡区辉睿水务有限公司——抚州市东升工业园区2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