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财政部修订发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期限至2028年底!

2024/2/21 10:06:03
25072
来源:财政部
关键词:环境修复矿山修复
导读:实施期限截至2028年底,修订发布的《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这些内容!
  为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2024年2月20日,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修订发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1〕100号)同时废止。
 
  本办法所称治理资金是指中央预算安排的,用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资金。
 
  治理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公益方向。治理资金使用要区分政府和市场边界,支持公益性工作。
 
  (二)合理划分事权。治理资金使用要着眼全局,立足中央层面,主要用于共同财政事权事项,支持开展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保护修复。
 
  (三)统筹集中使用。中央层面注重集中分配,聚焦于生态系统受损、开展修复最迫切的重点区域和工程;地方层面注重统筹使用,加强生态环保领域资金的整合,发挥资金协同效应,同时避免相关专项资金重复安排。
 
  (四)资金安排公开透明。治理资金安排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治理资金支持的项目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确定,并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本办法实施期限至2028年底。实施期限届满前财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及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形势需要,按规定程序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及延续期限。
 
  治理资金支持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山水林田湖草沙-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着眼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支撑区、生态问题突出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支持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地区进行系统性、整体性修复,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整体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二)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和责任人灭失的废弃工业土地和矿山废弃地整治,实施区域性土地整治示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修复人居环境。
 
  治理资金应优先用于解决生态系统突出问题,不得用于以下方面支出:不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等国家管控要求的项目;有明确修复责任主体的项目;已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公园、广场、雕塑等旅游设施与“盆景”工程等景观工程建设。对不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政策到期或调整,相关目标已经实现或实施成效差、绩效低下的支持事项,应当及时退出。
 
  全文见附件。

热门评论

相关资料下载: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pdf

上一篇:六部门联合印发《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

下一篇:工信部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