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迎难而上!重庆秀山这样走出锰渣场污染治理新路

2024/2/29 10:25:11
16178
来源:美丽重庆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导读:秀山遗留锰渣库有23座,秀山县生态环境局与国家技术帮扶组积极依托国家“锰三角”污染治理技术帮扶组,开展规范编制研究并逐步探索走出遗留锰渣场污染治理新路。
  为鼓励创新、激励先进、鼓舞干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唯实争先、比学赶超、善作善成的浓厚氛围,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双十佳”实践案例(以下简称“双十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评选产生了一批优秀案例,“美丽重庆”陆续对“双十佳”实践案例进行展播。
 
  秀山遗留锰渣库有23座,处于喀斯特地区,裂隙溶洞多。自2017年以来反复整改,治理工作处于困境。为此,秀山县生态环境局与国家技术帮扶组专家一起讨论研究,认为处于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治理技术规范的指导,于是积极依托国家“锰三角”污染治理技术帮扶组,开展规范编制研究并逐步探索走出遗留锰渣场污染治理新路。
 
  技术、政策“双把关”,攻克地形、地貌“双难点”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以来,特别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后,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锰污染治理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大局,紧密团结,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探索创新,先行先试,推进锰渣场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率先在全国锰行业走出了一条历史遗留锰渣场污染治理的新路,经验与做法,成为全国同行业标杆引领,贡献了重庆智慧、重庆方案、重庆力量。
 
  在探索治理过程中,秀山县生态环境局积极依托国家“锰三角”污染治理技术帮扶组,开展规范编制研究探索。2022年4月编制完成《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明确渣场实行分级分类治理的技术路线,得到生态环境部的高度肯定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并印发实施,解决了过去缺乏技术规范和整治标准的首要困难,在全国涉锰地区全面推广,成为行业引领。依照《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结合渣场环境现状调查评估、水文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成果,对23座锰渣场进行风险判断、等级分类,较小、一般和较大18个,重大的5个,有力指导锰渣场科学精准治理,走出了治理工作困境。
 
  秀山县锰渣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岩溶裂隙、溶洞和暗河发育,地质结构复杂,渣场与地下水、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交错,采用科学可靠治理技术成为关键。在实际治理中,秀山县生态环境局认为大幅减少渗滤液是治理的前提,管控好地下水是治理渗滤液的重点。
 
  通过深入研究,大胆实践,提出“一截三控一达标”的治理思路,即通过“帷幕灌浆、导流等措施截断地下水来水,表面覆膜控制大气降水,两侧截排洪沟控制地表径流,渗滤液应收尽收达标排放”。为此,广泛邀请国内环境调查、水文地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领域的顶尖团队参与技术攻关,以锰渣场内部及周边为重点,开展污染状况调查,摸清污染状况底数,采用物探、钻探和示踪技术准确定位地下水主要入渗通道。在此基础上,采取帷幕灌浆、抽排井构建地下水通道措施,实现对地下水的精准疏堵;采取水平井和竖井联用措施,实现对地下水面状入渗难题的有效解决。
 
  地下水精准阻断、岩溶地下水导排、辐射渗滤液抽提等8项治理关键技术行业领先,走在全国前列。
 
  为确保治理任务圆满完成,取得实效,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在技术上,紧紧依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技术单位开展全过程指导;在资金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筹措资金9.53亿元,保障了治理资金需求;在实施上,建议县政府快速组建了国有环保治理公司,全力开展治理,承担渗滤液设施运营维护。
 
  锰渣场治理如期完成,治理成效成全国典范
 
  锰渣场治理如期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目标任务,全县23个锰渣场地下水入渗量减少80%,锰环境年释放量减少87%。如长江渣场渗滤液最大产生量由治理前的1000立方米/日降到20立方米/日以内。
 
  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来秀山县调研锰污染治理工作,对秀山县锰污染治理做法与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也得到中央生态环督办、国家长江办、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涉锰地区多次来秀山县考察学习,锰污染治理成效明显,成为治理典范。
 
  原标题:“双十佳”典型案例⑨ | 迎难而上!秀山这样走出锰渣场污染治理新路

热门评论

上一篇:培训赋能丨提升走航监测能力 乌鲁木齐这场培训含“科”量很高

下一篇:东莞开展新一轮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督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