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 · “苏”说绿色情 | 连云港东海:打造立体式农业面源治理模式
- 2024/3/11 10:23:08
- 14489
-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循环水水处理
江苏是全国率先控减直播稻的粮食大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则是全省改直播稻为机插秧先行示范县。省市县联动保障断面稳定达标,东海县在秸秆离田、机插秧及农田退水循环利用三个方面开展整治,打造立体式农业面源治理模式。
秸秆利用化“散”为“聚”
为减少秸秆沤水污染,东海县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创新工作方法,利用闲置土地建设秸秆堆场,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补贴600余万元推动秸秆离田“五化”,即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
目前,东海县秸秆收储用体系逐步完善,建成秸秆收储场112个,形成秸秆离田、加工、销售产业链,减少直播稻泡田时稻秆腐熟产生的污水。东海县“五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26个(有营业执照、加工场所、生产人员及制度、两千吨以上规模、稳定销售渠道),基本形成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组织及农户参与、乡镇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储运体系。
东海县加强管理,坚持人防与技防同步发力。一方面,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并设立秸秆禁烧举报电话,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监督;另一方面,利用“城乡天眼”技术,对农田环境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田间秸秆焚烧现象。
2023年夏季,东海县秸秆离田收储面积达32.4万亩,离田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3.4%。从源头上减少了秸秆沤水,直接减少约13万吨秸秆还田、入河。
种植模式化“零”为“整”
直播稻需要泡田且不耐旱,减少直播稻种植是农田退水源头减量的关键。东海县政府针对农田面源污染特性,因地制宜,以削减农药、化肥和秸秆沤水为主要目标,调整种植方式,通过直播稻改机插秧减少农田退水污染。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扎实推进种养业功能区划定,建好管好11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持续与中化集团、农垦集团、农发集团等开展深度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大蔷薇河等重点河道周边土地规模流转力度,规模化流转土地38万亩。
2023年,东海县突出重点,加强水稻机插秧社会化服务,采取水稻育秧“农发集团+大户+散户”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平明镇、房山镇、黄川镇、石榴街道、张湾乡统筹布点,投资1亿元建设江苏东海水稻工厂化育秧工程项目。
东海县推广集中育秧面积6000亩,平明镇、房山镇、黄川镇和石榴街道4家育秧工厂已建设完成并投产,安装自动化育秧流水线39条,平明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为全省最大的机械化育秧中心,占地面积23.57亩,建设规划7300平方米育秧工厂,工厂内安装自动化水稻育秧流水线10条,配有300亩育秧基地,育苗期实行智能化管控,育秧中心可满足东海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示范园及周边农户水稻种植育秧需求。
2023年,东海县完成非直播稻60万亩,较2022年压减30万亩。
东海县优化稻谷补贴政策,取消直播稻种植的稻谷补贴,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对集中育秧主体进行补贴,最高达4000元/亩;对从事水稻机插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补贴,最高达30元/亩。经测算,机插秧较直播稻化肥除草成本每亩节约140元,综合测算产量及补贴后,亩均效益增加300元,有效激发农户种植机插秧的动力。
田间管理化“旧”为“新”
农田退水污染是制约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和短板。为有效管控农田退水,东海县加大蔷薇河等重点河道周边土地规模流转力度,集中机插秧,减少稻田退水对水源河道污染。
围绕重点河流,利用现有水利沟渠设施,多方投入2亿多元,建设71个农田退水循环利用试点,配套临时泵站279台,通过精准管控田间水层,闸控农田退水,依托现有的村级电灌站和小型水泵(拖拉机头等小型泵),将本应排掉的农田“肥水”回用于农田灌溉,既能保证农田作物各生长期的用水需求,节约农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电;又能减少氮磷流失,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还能利用现有河塘沟渠作为生态拦截沟渠,自然调蓄、净化肥水。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存放农田退水,增加电费消耗的情况下,基本实现试点服务区域的农田退水循环利用。
据估算,水稻种植期内,2022年以来,东海县通过退水回用,节约农田灌溉用水6000万立方米(约占灌溉用水总量的13.3%,超过位于东海县境内的江苏省第三大人工水库安峰水库的水量)。由于退水不外排,县域内汛期河道水质污染时长从2021年的4个月,缩短至2023年的1.5个月。共约减排高锰酸盐指数2750吨、氨氮370吨、总磷76吨(较2019年分别下降23%、74%、27%)。2023年1—7月,东海县7个国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下游蔷薇河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来源: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编辑:李夏菁
原标题:两会时间 · “苏”说绿色情 | 连云港东海:打造立体式农业面源治理模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