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通报一大批问题,环境基础设施真的饱和了吗?
- 2024/3/21 9:08:26
- 14476
-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
- 关键词:环保督察污水处理
环境基础设施已经饱和了,这似乎是一个“想都不用想”的结论。不过,最近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情况,“环保圈”却发现,关于环境基础设施,排在第一位的问题就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几乎在每个省都存在。
一方面,环保企业普遍感觉环境基础设施已经饱和,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却认为各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多多。同样一件事,不同人的感受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环境基础设施,到底饱和了吗?
1 污水处理率都已经97%-98%了 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再去建污水处理厂了
最近两年,环保企业普遍陷入增长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基础设施饱和了”。
数据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显示,截止2022年年末,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91.35万公里,同比增长4.73%;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16亿立方米/日,同比增长4.04%;污水处理率98.11%,比上年增加0.22个百分点;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0.06%,比上年增加1.47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
固废方面,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99.90%,比上年增加0.0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10.94万吨/日,同比增长4.95%,其中,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72.53%。
高达98.11%的污水处理率,以及99.90%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意味着环境基础设施已基本饱和,剩余的市场空间不多了。
而从2013年到2022年,十年之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从1.25亿立方米/日增长到2.16亿立方米/日,增长了72.8%,接近四分之三。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也由49.23万吨/日增长到110.94万吨/日,增加了一倍还多。
▼图片来源: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
环境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曾表示,从历史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污染治理都是阶段性的,比如日本的环保治理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步,投资高峰是在1973年-1974年左右。而对中国来讲,环保治理的高峰实际就是三年污染治理攻坚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减慢,环保投资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污水处理率都已经97%-98%了,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再去建污水处理厂了。”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也坦承,当前环境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基建热潮退去之后的调整周期。
之所以如此,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行业增量空间相对有限,传统环境市场需求趋于稳定,整体面临增长慢、盈利难的困境;二是传统的产业模式进入瓶颈期,很难在现有机制和模式下寻求新的增长点。
2 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透露出来的信号却与环保产业的感受不大一致。
去年11月,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等5省,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今年2月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分别向5省反馈了督察情况。“环保圈”发现,关于环境基础设施,排在第一位的问题就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几乎在每个省都有遇到。
例如,督察组指出,海南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2022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5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青海省西宁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大,2023年5月至10月,第三污水处理厂附近溢流口直排雨污水408万吨。福建省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一些地方落实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要求不力,污水长期直排、漏排和溢流。河南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全省有26家城镇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洛阳市多家污水处理厂频繁开启溢流闸排污。甘肃省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多。兰州市白道坪片区、七里河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部分生活污水直排黄河。
几乎在每个省的督察反馈之中,都能看到类似“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这样的字眼,而这又与环保产业感受大相径庭。为何在环保企业眼里已经建无可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到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眼里,却是“短板突出”“建设滞后”呢?
环境基础设施,到底饱和了吗?
3 区域环保市场仍有需求 6大细分领域还需要“补短板”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反馈,为何与环保企业的感受相矛盾?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某些中西部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确实还存在短板。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地区发展情况也不均衡。在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环境基础设施已经饱和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这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青海西宁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大、河南全省有26家城镇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还有甘肃省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多,就都发生在中西部省份。
《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也显示,到2022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河南6个省份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经超过了1000万立方米/日;而青海、西藏和新疆兵团则不足100万立方米/日,两者相差巨大。
▼图片来源: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
这一点,其实对环保企业也有启发意义。李其林就表示,当我们在整体找不到机会的时候,就去局部看一看,它的细分区域可能有些区域、城市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是有机会的。
第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相比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023年8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时就表示,虽然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但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任务还有不小差距。
具体来讲,差距在哪里?主要是6个方面:
1、部分城区截污纳管不到位、管网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存在短板;
2、部分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还不完善、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仍存在短板;
3、部分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
4、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品类不平衡、部分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尚不完善;
5、园区环境污染治理要求高、难度大,基础较为薄弱;
6、部分地区焚烧飞灰处置、渗滤液处理监管能力不足。
归纳起来,大概就是管网、污泥、垃圾分类、县级垃圾焚烧、固废资源化利用、危废、医废、园区、飞灰和渗滤液等细分领域。
为此,国家发改委也打响了“六大提升行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等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监测监管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
也就是说,最起码在这6个细分领域,目前的市场仍未饱和,需求还是有的,国家仍在下大力气“补短板”,这也将为环保产业提供很多机会。
第三,区域的需求、细分领域的短板虽然有,但相比传统市场,体量偏小。
上面两点原因,其实就是说环境基础设施虽然大致饱和了,但区域的需求、细分领域的短板还是有的,这些也就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点出的问题。不过,与传统“大水漫灌”的市场相比,这些区域的需求、细分领域的短板似乎体量都比较小,所以环保企业感觉有很大落差。
维尔利集团董事长李月中就表示,随着标准提升,转型升级方面也会有一些新的需求,但这一块的需求量还很有限,跟此前10-20年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比较小。
所以,环保产业总体的市场需求量肯定是在下降的,这是当下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于环保企业来讲,首先需要调整好心态,接受这种落差,时代确实不一样了,“大基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其次则是针对新的形势做好应对,要么瞄准中西部区域市场,要么在新的细分领域如管网、污泥等领域寻找机会。
总之,“大水漫灌”的时代虽然过去了,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距离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也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则正是环保企业的用武之地。而企业家的任务,正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拥抱变化,“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改变自己,跟上时代,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原标题:中央环保督察通报一大批问题,环境基础设施真的饱和了吗?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