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看了一下2023年年报,环保企业竟然更赚钱了!

2024/5/24 9:07:42
19094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
关键词:环保企业危废固废处置
导读:据“环保圈”统计,2023年,在214家环保上市公司中,有113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占比52.80%。这一比例,比2022年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的企业则有100个,占比46.73%。这一数字,也比上一年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
  每年4-5月的年报季,都是观察环保产业的大好窗口。如果说,2022年环保产业的关键词是“史上最惨一年”。那么2023年,这个关键词则变成了“痛并快乐着”。
 
  据“环保圈”统计,2023年,在214家环保上市公司中,有113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占比52.80%。这一比例,比2022年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的企业则有100个,占比46.73%。这一数字,也比上一年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2023年,一方面有更多的环保企业营业收入下滑了,但另一方面又有更多的环保企业净利润增加了,而且净利润增加企业的涨幅还远远多于营收减少企业的涨幅。这一现象,翻译过来就是“2023年,环保企业的规模变小了,但更赚钱了”。
 
  这说明,环保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变得更强,虽然规模增长受限,但效率却明显提高,整个产业正在由“规模时代”向“效率时代”过渡。
 
  1 营业收入减少,但净利润却增加了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是年报之中最引人注意的两项数据。去年,“环保圈”统计了190家在A股、港股和新加坡上市的环保企业年报,结果发现,190家企业中,有93家营业收入负增长,占比48.95%;124家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占比达65.26%。也就是说,2022年,有近五成环保上市公司营收下滑,六成多环保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
 
  到了今年,“环保圈”又统计了214家环保上市公司的数据,结果发现,营收减少的企业有113家,占比52.80%;而净利润减少的则有114家,占比53.27%。这意味着,2023年,有五成多环保上市公司营收下滑,五成多环保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
 
  对比这两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从2022年到2023年,环保企业营收下滑的幅度进一步拉大了,从48.95%,扩大到52.80%,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净利润方面却呈现出向好的态势。净利润减少企业的占比,从65.26%缩小到53.27%,减少了近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23年相比2022年,环保企业的营收虽然进一步下滑,但净利润反而有所增加。
 
  以前,大家都说环保产业是“增收不增利”,而现在则变成了“不增收增利”。这意味着,虽然不少环保企业的营收都减少了,规模出现下滑,但却有更多的环保企业赚钱了。
 
  从好的方面看,这说明环保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变强,整个产业更加健康了。
 
  2 大环境变差,主动“收缩战线”
 
  2023年,为何会出现“不增收增利”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先看营收为何会减少,这个其实很简单,主要原因就是大环境变差了。
 
  以永清环保为例,2023年,他们实现营业收入64,580.49万元,同比下降9.47%,原因之一就是:本期危废板块处置量和处置价格受宏观环境、市场和行业周期等多因素影响,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导致营业收入减少4,896万元、毛利减少4,215万元。
 
  瀚蓝环境也表示,2023年,固废工程业务收入规模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影响约12亿元。倍杰特在年报中说,2023年度,公司水处理解决方案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大量项目存在延期、未验收等情况,导致公司水处理解决方案业务比上年下滑43.43%,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下滑造成了较大影响。
 
  大环境不好,还导致有的企业主动选择“收缩战线”,放弃了一些规模。
 
  比如博世科,2023年,为优化主营业务结构,他们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进一步缩减,严选严控市政工程类业务,不断降低工程收入占比,市政工程板块订单量缩减较多。与此同时,公司还根据会计准则及内控制度要求,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各类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老旧市政类项目客户应收账款及因非正常原因停工、工期延后的工程项目存货进行单项计提减值损失,全年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15,677.71万元。
 
  收入规模下降、计提部分资产减值损失等,使得博世科2023年度经营业绩亏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9.91%。
 
  与博世科相类似,倍杰特也选择了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公司2022年针对存在减值迹象的五原项目、金诚泰项目计提大额减值准备,2022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8,219.14万元,2023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6,132.05万元,这成为公司营业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总之,大环境变差,加之主动“收缩战线”,是2023年很多环保企业营收减少的主要原因。
 
  3 降本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了解完营收下滑的原因,再来看看净利润增加的原因。这方面,原因就比较多了,有的是因为海外业务增长,有的是因为开拓“第二增长曲线”,还有的是因为技术创新。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因为环保企业主动改变自身,调整瘦身,转型增效的结果。
 
  例如,很多净利润增长的企业在年报中都提到,2023年,公司的管理加强了,降本增效措施做得更到位了。
 
  首创环保就表示,2023年,公司精益管理推动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实现增收降本。水务方面,首创环保依托供水体量最大、生产运营管理复杂的徐州首创项目,引入“世界级制造”生产运营系统,并结合行业特性开发出CWCI(首创水务持续改善系统)运营管理体系,在全系统内打造旗舰项目,持续推广精益运营管理体系,构筑城镇水务综合保障体系并持续提升资产运行效率。固废方面,公司又依托现有的焚烧项目,计划横向和纵向拓展21类、23项衍生业务,大力开展“焚烧+供热/供汽”“焚烧+有机”“焚烧+工业垃圾”“焚烧+转运清扫”等项目衍生经营发展模式。
 
  在采购端,首创环保修编了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并实现公司全程信息化管理。持续推动集中采购,扩大集采品类,货物品类累计集中采购覆盖率56.04%,集中采购结果广泛应用于公司全系统内新建与运营项目,采购成本较集采前下降15%以上。在这些管理措施的助力下,2023年,首创环保营业收入虽然下降了3.82%,但扣非净利润却增长了44.83%。
 
  瀚蓝环境也表示,2023年,配合“十四五”战略的实施,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多措并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共有7方面的举措:
 
  1、持续巩固降本增效成效,提升全员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加强内部挖潜;
 
  2、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架构更扁平化,更好赋能业务的发展和有利于管理协同,提高经营效率;
 
  3、进一步深化共享财务、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为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建设,提升效率,强化监管和进一步赋能业务;
 
  4、持续推进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一套阳光、透明、高效、绿色的供应链体系,发挥集采优势,适应公司未来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公司数据运营服务能力,助力降本增效和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
 
  6、启动碳管理体系建设,系统提升碳管理组织能力,打造绿色环境权益开发能力,积极应对“双碳”目标下的机遇和挑战;
 
  7、加强职业化团队打造和组织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战斗力。
 
  通过这些举措,使得瀚蓝环境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30亿元,同比增长了25.23%。
 
  还有华控赛格,2023年,公司不断以“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要求,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高效稳健运行及公司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合规管理,不断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因此,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虽然减少了16.91%,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400.68%。
 
  4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回款速度
 
  除了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工作,也是2023年环保公司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创环保表示,2023年,公司牢牢把握现金生命线,持续加强与各个地方政府客户的沟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工作。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公司应收账款增幅相比上一年度有效改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到34.22亿元,同比增长13.20%。
 
  2023年,瀚蓝环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82亿元,同比也实现大幅增长。原因之一就是公司与各地政府推进完善和落实费用拨付机制,加快回款速度,并推动垃圾处理费等收费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23年三季度,瀚蓝环境收到了南控集团公司支付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款9.88亿元。到了四季度,南海区污水处理费付款机制也进行了调整,加速污水处理费回收,使得公司收到南海区代收污水处理费约2亿元。
 
  与之类似的还有博世科。2023年,博世科将推进项目结算和回款作为最为重要的年度经营任务,通过压实、明确公司高管和经营管理层责任、定期召开回款会的方式持续加大回款力度,结合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和客户的履约能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极拓宽回款渠道,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回款22.78亿元,回款金额显著提升。
 
  针对账龄长、数额大、回款难度高的项目,公司通过主动策划并积极沟通业主以优质项目或“以资抵债”的回款思路、建立催收发函的法律诉讼机制、将回款与各高管和各事业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针对不同账龄的应收款项匹配了不同激励政策等措施,多举措全面推进回款工作。同时,公司还充分抓住国家化债的有利契机,将回收应收账款与国家化解地方债务的大战略结合起来,通过配合业主进行项目申报、化债方案申报,将老旧欠款项目纳入化债实施清单,推进20个项目获得约1亿元的地方化债资金回款。
 
  在辽宁地区,博世科还开创了利用地方政府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解决工程款回款问题的先河,将老旧项目的应收账款转化为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有力拓宽了回款渠道。
 
  正是这些措施,使得博世科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91%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同比增长了236.88%,经营基本面持续向好。
 
  5 结语
 
  看完2023年的年报,想起了那句老话——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表面上看,最近几年大环境不好,环保企业都遭遇到增长困境,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但在此情况下,反而倒逼着环保企业转型瘦身,降本增效,把前几年形势好的时候想做而又没时间做的事,利用这几年给补上了。
 
  过去,都说“管理”是环保企业的短板,那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就更加强调管理出效益,用效率的提升,抹平市场的下滑。也正是这样,才能真正区分出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大潮退去,才知道谁是在裸泳。差的企业怨天尤人,形势不好就不会干活了。而好的企业,却能够激发自身动能,胜天半子。
 
  从这个角度讲,如今全行业遭遇的增长困境,其实也是一次洗牌的机会。差企业淘汰,好企业留下,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也只有经历多轮次这样的洗牌,环保行业才能真正走向成熟,走向正规,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附:214家环保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整理(截止2023年5月23日)


 

  原标题:看了一下2023年年报,环保企业竟然更赚钱了!

热门评论

上一篇:环保并购正当时?

下一篇:近期并购案一览:长城人寿同时举牌两家环境上市公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