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全文实录丨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4/7/10 14:12:12
16195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宣教国合处
关键词:土壤修复超低排放
导读:7月10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问。
  7月10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作为发布人,通报了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重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挂职)朱杰、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副处长曹平、市生态环境局监测处副处长陈泳霖分别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通报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重点工作
 
  刘芹: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通报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重点工作。
 
  一、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水环境方面,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大气环境方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3天(优72天,良91天),同比增加6天;PM2.5平均浓度3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微克/立方米;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
 
  土壤环境方面,完成8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7个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8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并移出名录,修复污染土壤33.6万方,提供净地695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环境安全方面,我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在用放射源、射线装置安全可控,无辐射事故发生。及时妥善科学处置一般突发环境事件3起,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自然生态状况方面,我市2023年生态质量指数为66.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21。
 
  二、上半年重点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们全力实施“14710”(以美丽重庆建设为统揽,推动4个着力提升,协同推进7项重点任务,集成实施10项行动)工作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第一,体系化接受和配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月8日至6月8日,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入驻重庆开展督察工作。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4件典型案例、24个重点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转办的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办结492件、阶段性办结1572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效果的“试金石”。
 
  第二,迭代升级美丽重庆建设。6月19日,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大会,要求结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迭代升级工作体系,积极打造标志性成果,努力交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正式出台《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迭代构建美丽重庆建设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为美丽重庆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对此,我们也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第三,扎实推进治水治气治土。守护一江碧水,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出台20条措施严格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推动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4%,发布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5个。守护美丽蓝天,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夏秋季“治气”攻坚、移动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新完成企业深度治理或超低排放改造31家,累计实施企业废气治理577家,新增培育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定A、B级企业27家、占总量的49%,淘汰治理老旧车5.2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10.6万辆。打造净土家园,启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改革试点,轻微污染地块修复时间压减三分之二,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第四,协同强化治废治塑。印发“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指南,制定“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600余个,开展全国首批燃煤电厂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试点,建成全国首个电力行业固废循环利用中心。新增危险废物利用能力29.5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能力7.77万吨/年。协同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指导快递行业使用可降解塑料胶带、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量达16.85吨,快递行业使用循环包装箱(袋)332万余个,有效提升源头减量效果。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建立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优先控制化学品、列入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化学物质的生产使用企业清单。
 
  第五,持续加强治山治岸。严守1.92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其中纳入国家考核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为100%。推动134个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加快编制陆生、水生重点保护物种图谱,初步构建水生生态监测网络,加快建设10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新增观测到“鸟中大熊猫”白颈长尾雉,并在城口县发现大规模野生崖柏集中分布区。“重庆市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优秀实践成果。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工程,推动秀山县完成23个锰渣场整治,推进城口县、酉阳县加快实施2个锰渣场整治。
 
  第六,统筹加强治城治乡。新命名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推进5个区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城市油烟异味、建筑工地施工噪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656个、消除黑臭面积119.9万平方米,较2023年年底分别增加542个、67.9万平方米。
 
  第七,绿色低碳发展更加强劲。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国家试点,谋划482个项目进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加强重庆碳市场建设,累计交易5109万吨,1—6月交易量排全国8个地方碳市场第3位。在全国率先印发“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分类划定818个环境管控单元,更好支撑产业优化布局。实施环评服务“惠企便民”专项行动,实行豁免环评管理、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的行业类别数量排全国第一。全市高效审批项目环评1136个、涉及投资3136亿元,支持交通、能源、半导体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分为86.19,名列全国第一。
 
  第八,完善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数字生态环保”体系。“巴渝治水”应用实战化运行,获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2023年度数字重庆建设优秀应用,“巴渝治气”应用已完成露天焚烧、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问题处置3个“一件事”场景建设并试运行,“巴渝治废”应用已配置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2个“一件事”。环境执法效能持续提升。集成实施“利剑执法”行动,全市作出环境行政处罚576件,其中查处重大案件30件,荣获2023年全国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表现突出集体,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成效被生态环境部、司法部向全国推广。优化营商环境蓄积新动能,将3027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帮助239家企业重塑环境信用。保障环境安全筑就新屏障,督促整改隐患332个,指导长寿化工园区、涪陵白涛园区扎实推进“一园一策一图”试点。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锚定全面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总体目标,紧盯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10周年关键节点,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在西部地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重庆生态环保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以实干实绩向全市人民交出生态高分报表。
 
  答记者问
 
  中国环境报:前不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座谈会召开。请介绍一下成渝“双圈”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方面目前的推进情况以及下一步重点任务。
 
  朱杰:2024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会同四川方面制定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年度工作要点,开展生态环境联建联治行动,深化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机制改革,22项年度重点任务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内7个渝入川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两省市相关单位累计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超120项,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接下来,我们将从跨界污染协同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管理、生态系统协同保护、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成渝地区辨识度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志性成果,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能级不断跃升。
 
  共强环境管理,共同编制页岩气开采业水污染物排放等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衔接融合,开展大清流河流域联动督察“回头看”,对嘉陵江流域和其他毗邻地区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协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共抓生态保护,提质共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联合开展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共同推动区域生态系统修复治理。
 
  共治跨界污染,深化大清流河、南溪河、大陆溪等跨界河流联防共治,开展毗邻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强化土壤污染源协同监管,推进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共推绿色发展,持续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协同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谢谢!
 
  光明网:在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10周年之际,我们想具体了解一下目前重庆碳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情况。
 
  曹平:重庆碳市场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交易,截至2024年6月底,重庆地方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5109万吨、12亿元。碳市场价格增长至45元/吨;碳排放配额年度履约率提高至99.7%;推动实施碳减排项目超80余个,减碳近2100万吨,市场机制对碳减排工作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主要成果体现在:
 
  一是形成全国唯一全面推动工业减排的地方碳市场。目前,我市纳入碳市场的控排工业企业碳排放量占全市总量的87%,覆盖全部七种国家规定管控的温室气体,是试点碳市场中唯一管控七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省市。通过采取完善制度规范、狠抓履约管理、强化改革创新等有效手段,重庆地方碳市场交易实现了量价齐升。
 
  二是推动公众自愿减排和碳普惠成效初显。打造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并建设联通了渝快办、重庆公交等15个应用场景,累计注册用户突破210万。核发的自愿减排量共200万吨,作为地方碳市场低成本履约的有效补充。搭建平台积分商场,实现全国首例公交领域公众碳普惠闭环。
 
  三是碳金融服务创新开展。有序开展碳配额质押融资服务,已累计开展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10家(次),融资金额约5.4亿元。用好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推出“绿易贷”“绿票通”等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累计投放资金超130亿元,预计带动减碳超360万吨。强化财政金融互动,市级财政对碳减排贷款给予2‰贴息,28个区县形成4.4亿元财政贴息或风险补偿资金池。搭建绿色金融企业“碳账户”,与“长江绿融通”系统互联互通,助力4家金融机构开展转型减碳贷,支持首批7个转型项目融资4.2亿元,预计带动减碳超80万吨。试点华宝证券和重庆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开展全市首笔碳配额回购业务,盘活碳资产。搭建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两地自愿碳减排量互认、互联、互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步,重庆碳市场将从完善制度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推动自愿减排市场建设来开展工作。包括加快推进重庆碳市场碳排放交易规则修订,强化交易监管;探索开展碳置换等碳金融产品创新服务,盘活碳资产;加快推进核查机构管理细则制定和分行业碳排放报告与核算指南修订;推动“碳惠通”制度体系规范有序运行等。
 
  谢谢!
 
  重庆日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之一,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有力的技术支持,请问重庆上半年环境监测的成效如何?下半年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陈泳霖:上半年,主要围绕提升重庆市监测现代化水平、支撑环境管理决策这一主线,开展了以下工作:
 
  首先是发布了2024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指导全市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其次是推进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包括组织大气站点的优化布局,完成55个新建水站站房验收,申报3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推动监测网络更加完善。第三是在新领域监测方面持续发力,包括编制新污染物试点监测方案;安装高精度监测设备,进行碳通量同化反演,为我市碳减排政策落实情况提供监测数据支撑;以及实现5个点位的大气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实时发布。第四是质量管理方面,开展了国控站和市控站周边环境巡查,防止对站点的人为干扰行为,同时推动升级“重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系统”,开展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对社会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接下来,我们将统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积极推进综合站建设。在新领域监测方面,我们将完善生态康养评价指标与监测方法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并继续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与体系构建。同时,我们将持续提升全市监测能力,包括组织参加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活动,开展全市应急监测演练及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我市应急监测水平。在监测质量管理方面,我们也将持续发力,对社会监测机构开展信用风险评价,坚决守护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底线。
 
  谢谢!
 
  原标题:全文实录 | 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热门评论

上一篇:大连:发展适应恶劣海洋环境的风电设备

下一篇:苏州九部门发文推动京杭运河苏州段“无废”治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