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局|“+环保”与“去环保”反差背后
- 2024/8/24 9:54:41
- 14825
-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
- 关键词:环保行业环保装备环境服务
环境产业历经多年高速发展走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目标引领下,产业从波澜壮阔到静水深流,正在深度调整和持续蓄力。在此背景下,环境商会策划《变局观》系列选题,以期观察产业进程,共谋创新之路。
产业变局重构的时候,总有一些起伏会显现出来。
前两年,一些企业竞相在名称中“+环保”,这两年又有一些企业开始“去环保”,一进一出,一加一减,反差背后,能看到一些企业心态和战略变化,也能看到产业发展逻辑演变。
“+环保”
根据青山研究院统计,在2020年到2022年的3年时间里有120多家成规模的环境公司变更了名称。这一波里,诸多头部国企纷纷在公司名称中加入“环保”或“环境”。
比较有代表的是分成两拨,一拨是传统环境企业,比如光大环境与首创环保。另一波则是地方环保集团重组更名。
2020年9月,“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光大环境表示,更名基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业务中心将更加聚焦生态环境领域,是光大集团品牌建设的重要一步。
2021年6月18日,“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环保将以环保作为第一主业,整合“水、固、气”全业态布局,带动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效益。官方声明,此次更名是首创集团审时谋势做出的战略决定。
记得当时首创环保颇为重视,当年9月,首创环保集团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专门介绍更名后的战略布局,发布“生态+2025”战略。发布会上,新上任的总经理李伏京首次公开亮相,意气风发。
看得出,不管是传统环保企业还是地方环保集团,在更名这件事上国企担当尽显,聚焦环保、深耕环保,将环保作为第一主业是企业审时谋势的选择,也是它们综合政治考量和市场考量的结果。
“去环保”
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深耕“一亩三分地”能提高产量,但空间有限,走出圈子,也许可以看到一片旷野。
有意思的反差是,与国企的“+环保”不同,这几年一些企业选择“去环保”,其中民营企业居多。
环卫领域是更名最为显著的细分领域。比如,“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玉禾田物业清洁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玉禾田智慧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对于环卫行业而言,与其把自己固定在末端细分领域,不如顺应市场需求,敞开怀抱,走向前端物业,走向后端协同,走向城市管理。
同样嗅到环境产业要走出边界的还有景津装备。2021年12月,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去掉了跟随景津20余年的“环保”二字,据景津官方公告,“更名是为更准确、更全面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树立公司长远的品牌影响力”。
确实如此,环保已经不足以表达景津了。根据景津装备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产品在矿物及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发展。压滤机在新能源领域可应用于锂电池、光伏、氢能等领域。公司产品在新能源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公司的业绩发展,并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品的下游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2023年,景津的过滤装备下游应用行业收入占比情况前三的分别是矿物及加工行业26.62%、环保行业25.76%、新能源行业24.63%。更名当年(2021年),环保收入占比35.51%,2022年下降至25.75%。
今年7月,盛剑环境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中文全称正式变更为“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更名原因,公司表示,是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地展现公司经营现状、产业布局及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同时,确保公司证券简称与公司全称相匹配。
8月,“山东美晨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希望乘上“科技”之风。
可能有些选择是蹭热点,炒概念,有些更名则是实打实的要走出环保。不管如何,时间和市场客观冷静,将检验企业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
殊途同归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的选择,分开看是两条线,其实是殊途同归,最终要做的是“环保+”,既要深耕环保,深挖空间,也要立足环保,打开边界,探索更多可能。
环境商会会长李其林曾在2021年《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指出,企业战略选择要加强对经济周期、产业周期、政策周期的预判,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民营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好,企业性质不是关键,实际上最终是要根据自身业务要素的优劣势作出战略选择,这才是重要的。
今年6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在2024专精特新环境企业发展大会上表示,环境产业的内涵是指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环境产业可以分成四大块,环境服务、环保产品生产,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产品生产,其中环境友好产品生产占比要超过60%。
可以看到,从这个基础定义出发,现在的环境产业仅仅发展出环保装备产业和初级环境服务产业,留给产业的空间还很大。
王凯军说,未来环境产业的真正出路既要关注内涵,同时还要关注外延。而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际外延的不断扩大,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大产业外延。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指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15万亿!对于天然接近绿色、低碳、节能的环境企业而言,可否分得其中一杯羹?“环保+”是出路吗?
原标题:产业变局|“+环保”与“去环保”反差背后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