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实录|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4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 2024/10/29 10:12:32
- 11347
- 来源:江西环境
- 关键词:减污降碳污水处理
10月28日上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4年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邓华出席并介绍我省2024年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副处长刘柳,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二级调研员颜红,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党委委员谭斌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江剑平主持新闻发布会。
江剑平: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助力高标准‘美丽江西’建设”新闻发布会。
建设“美丽江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重要目标,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美丽江西”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生态环境部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资金保障和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提升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高标准“美丽江西”建设。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邓华先生,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副处长刘柳女士,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二级调研员颜红女士,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党委委员谭斌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2024年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
下面我先通报2024年9月份我省空气、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2024年9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全省优良天数比率为99.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1个设区市PM2.5月均浓度排名为:景德镇市第一,赣州市第二,上饶市第三,鹰潭市和抚州市并列第四,南昌市第六,九江市、新余市和吉安市并列第七,萍乡市和宜春市并列第十。
全省111个县(市、区)和开发区PM2.5月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排名前十(出现并列一并列入)的依次为会昌县、崇仁县、资溪县、南丰县、寻乌县、浮梁县、宜黄县、共青城市、南城县、兴国县、安远县、崇义县、石城县、广昌县;排名后十(出现并列一并列入)的依次为分宜县、湘东区、莲花县、袁州区、安源区、上高县、浔阳区、庐陵新区、渝水区、青原区、萍乡经开区、永新县。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4年9月,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为93.9%。主要河流中,大桥河水质为良好,其余河流水质均为优;主要湖库中,洪门水库水质为良好。赣江流域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97.0%。
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出水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95.5%;入鄱阳湖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下面先请邓华处长就“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助力高标准‘美丽江西’建设”作介绍。
邓华: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为江西生态环境事业所做的大力宣传!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理解!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下面我就着力建设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支撑高标准美丽江西建设相关工作作简要介绍。
一、构建美丽江西建设科技发展体系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引领美丽江西建设的重要作用,我厅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制度,强化统筹协调和布局谋划,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以厅党组书记、厅长为双组长的生态环境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建立生态环保科技工作协调机制、报告制度和联络员制度。领导小组据需召开全体会议或专题会议,审议生态环境科技重点工作、重大安排,推进形成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合力。
二是科学布局引领。制定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锚定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生态环境领域重要科技人才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的目标,系统布局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核心技术和创新管理研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重点任务,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短板,促进形成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提升基础能力。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作为生态环境监管6个方面能力建设任务之一重点推进,计划投入2.3亿元,着力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建设,以及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等重点、难点、热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研究,不断夯实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基础。
二、强化美丽江西建设关键技术攻关
紧密结合当前全省生态环境工作实际,精准靶向美丽江西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实问题、实践难题,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强力支撑美丽江西建设。
一是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围绕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重点开展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策略研究、重点流域高氯酸盐污染管控和治理研究、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开展环鄱阳湖区域小尺度环流对大气污染影响机制、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次转化机制、细颗粒物硝酸盐源解析等基础研究。结合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固体废物处置问题,开展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修复效果评估和风险管控技术研究,地下水污染溯源以及风险管控技术研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研究。
二是围绕新型生态环境治理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多污染协同治理及综合防控技术薄弱等问题,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持续推进省内典型新污染物时空分布和溯源研究、风险筛查、风险评估。聚焦优势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加强特征污染物和新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装备研究。
三是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技术攻关。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农业废物处理等领域甲烷控制技术研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协同性、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制度协同性等研究。结合“美丽江西”建设需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控制路径研究,持续推进低能耗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行清洁生产,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三、推动美丽江西建设重点任务实施
一是聚焦支撑“1269”行动计划提供重点服务。以生态环境科技支撑“1269”行动计划实施,把准绿色发展方向、守牢底线。全面推进扩区调区和优化整合技术咨询服务,先后为我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分布的8个国家级开发区、49个省级开发区扩区调区和优化整合提供优质技术咨询服务,助力产业布局优化;完成多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支撑产业园区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航空、炼化一体和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聚焦共抓长江“大保护”开展重点研究。认真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决策,坚持“三水统筹”,开展鄱阳湖流域法规政策研究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推动出台《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着眼湖泊总磷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实施《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开展鄱阳湖断面总磷达标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二期项目,全面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沿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
三是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重点项目。以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导向,扎实推进标准研究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完成水质——氨氮、总氮、硫化物的测定气象分子吸收光谱法等3项国家标准研究;承担长江黄河重大环境污染风险识别、预警与防控技术及示范,赣江流域农田污染广域感知与溯源探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扎实推进典型新污染物对鄱阳湖濒危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其保护关键技术、南方丘陵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研究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
四、筑牢美丽江西建设科技支撑力量
一是组建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为统筹各方资源与优势力量,发挥耦合效应,深入推进科技需求联合规划、科技专项联合攻关、科学治污联合支撑、科技人才联合培养、科技成果联合转化,省生态环境厅、省科学技术厅牵头,组建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今年9月7日,以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12家生态环境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多家特邀观察员单位为依托的实验室联盟正式成立,将为全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为高效支撑全省环境污染防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风险防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重要作用,依托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23年12月28日,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目前,已初步形成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多个领域研究团队,正在开展鄱阳湖总磷污染、PM2.5污染与臭氧协同控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新污染物管控等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三是打造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为填补我省大气环境科技平台建设空白,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区域大气污染实时监控和基础科研支撑方面的能力,我厅全力打造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建设我省首个大气超级站。2023年12月17日,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挂牌成立,已形成常规大气污染物、颗粒物与光化学组分以及污染物垂直分布的监测能力,正以南昌市为重点研究区域,从大气排放源清单、污染物来源解析、复合污染成因机制、应急减排及成效评估等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下步将着力提升在颗粒物粒径解析、黑碳分析、风廓线表征等方面能力,全面支撑大气污染防治。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和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美丽江西建设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加快建立与美丽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江西样板”。
希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生态环境工作,加强宣传和监督,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谢谢大家!
江剑平:谢谢邓华处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答记者问
江西电台:刚才我注意到,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了《江西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方案的相关背景、目标任务以及实施情况。
刘柳: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针对你的问题,就从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任务以及目前的实施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主要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明确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同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召开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新时代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成效,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动员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和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的支撑引领作用,2024年1月,我厅制定出台了《江西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二)目标任务。方案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为重点,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抓手,着力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生态环境领域重要科技人才中心,打造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主要任务为:围绕流域、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开展一批生态环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和提升一批科研载体;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和扶持环保产业聚焦发展。到2026年,在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载体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实现增强和突破。同时,《方案》制定了目标任务分年度实施安排表,包括协调机构、载体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地方标准、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的9项目标任务年度实施安排。
(三)实施情况。《方案》印发以来,我厅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2次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有序推进方案实施,较为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
科研载体建设方面:重点打造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基本完成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研究方向,开展了2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3部专著和6篇论文,授权专利2项,重点实验室初具规模;建成“大气超级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大气污染防治攻关中心作用,围绕我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开展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共开展了14项生态环境核心技术攻关,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和29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积极培育国家科技奖励后备项目。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新引进硕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博士人数8人。
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为深化与国家知名创新团队的合作,省环科规划院与吴丰昌院士团队联合开展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研究,与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建设,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南昌晚报:刚才我注意到,在筑牢美丽江西建设科技支撑力量方面,我省率先成立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请介绍下联盟成立的目的和意义。
谭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在省生态环境厅和省科技厅指导下,9月7日,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依托生态环境领域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X家特邀观察员单位组建成立。组建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是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增强生态环境科技供给的创新举措,对统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资源协同创新,探索提升我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联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重要指导,围绕全省“1269”行动计划等重大发展战略,聚焦生态环境领域关键问题,开展科技需求联合规划、科技专项联合攻关、科学治污联合支撑、科技人才联合培养、科技成果联合转化,致力于统筹各方资源与优势力量,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大格局,形成支撑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西提供坚实科技保障。
下一步,联盟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在科研成果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加强交流合作,着力提升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引领作用和整体发展效能。目前联盟成员单位正合力凝练生态环境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清单和重点科研任务清单,积极支撑省“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布局。
新法治报: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刚刚我们的重点工作中也提到要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技术攻关,推行清洁生产,可否介绍下我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具体情况。
邓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安排,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十四五”以来,累计推动11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40多家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全省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清洁生产领域逐步由工业扩展至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应用。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入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部署未来产业。为我们纵深推进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下步,将会同省相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不断助力美丽江西建设。
一是坚持重点行业推动与重点园区推进相结合,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能源、冶金、化工和铅蓄电池制造等14个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加快燃料原料清洁替代、加速节能、节水、节材等清洁低碳改造。总结推广行业、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经验成效,将清洁生产纳入美丽园区、美丽工厂建设要求,鼓励重点园区、开发区、产业集群等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推动园区升级改造,绿色化、低碳化、清洁化转型。
二是坚持清洁生产审核与生态环境管理相结合,不断压实清洁生产主体责任。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新污染物管控和碳达峰碳中和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确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行业、企业,将排污许可证申领、登记与实施情况纳入审核内容。推动涉重金属排放、新污染物管控、化学品优先控制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涉碳排放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将碳排放指标纳入清洁生产审核绩效统计范围,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三是坚持政府部门引导与市场机制激励相结合,不断完善清洁生产工作机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把清洁生产审核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综合考核范围,强化考核引领作用,确保清洁生产审核制度落实落地落细。建立完善清洁生产扶持机制,对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协议的,争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等专项资金支持。强化清洁生产审核评价认证和结果应用,推动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加强应用示范跟踪评估与交流,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
法治时代:科技创新是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有力支撑,能否介绍下科技成果在美丽江西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谭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在围绕破解美丽江西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难题,我们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赋能美丽江西建设。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集中攻关大气污染生消机制,结合稳定同位素等多种技术手段,初步摸清全省大气污染源排放家底,厘清了PM2.5和O3复合污染成因机制,为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重点城市以及园区多类型大气污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在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方面,集工业废水、农业面源和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修复等多类型水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的研发,初步明确了我省主要水体污染物和新污染物来源,系统评估了重点流域水生态健康状态及其受损程度,建立了全氟类新污染物的环境监测与毒性评估、污染物迁移与健康诊断技术体系。
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针对复杂难处理铀矿化学堆浸成本高、效率低且环境风险大的问题,首创了耐氟抗辐射高效浸矿菌选育新方法,创建了“生物—矿物—溶浸液强关联”的铀矿生物强化浸出理论,开发了复杂难处理铀矿高效绿色生物堆浸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
在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率先突破了重金属固废的无害化和高值化技术,实现了以浸出、分离和纯化3大关键步骤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解决了复杂固废难以增值回收的难题,并在多个钨、稀土和废弃锂电池处理行业企业投入应用。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针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薄弱、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不明、零碳负碳技术开发不足等问题,研发了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学、温室气体清单与碳排放综合分析评价耦合模型和生物质水热液化生产低碳生物油等关键技术,并在省、市、区、工业园、重点企业广泛应用。
江南都市报:刚刚注意到在全面支撑长江保护修复中,我们以“一市一策”驻点跟踪方式开展研究工作,能否具体介绍下吗?
颜红: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推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具体措施。此项工作自2018年开始,现在是第二期。开展驻点跟踪研究以来,各驻点团队深入一线,把脉问诊,摸清了重点污染源排放状况,为我省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在一期驻点研究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2021年底启动第二期跟踪,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突出水生态的研究。从我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组织开展重点水域水生态调查与生态完整性评估,诊断驻点城市重点水域水生态退化病因,确定水生态系统各个指标的期望值,提出相应的保护修复技术方案,支撑水生态保护与监管工作。
二是聚焦解决突出问题。聚焦一期跟踪研究发现的突出问题,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大和水生态修复任务相对紧迫的河流、湖库等进一步开展精细化溯源、科学化诊断、系统化治理研究,形成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推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
三是强化面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现已逐渐成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矛盾和瓶颈,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作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面源污染通量监测技术和污染负荷评估技术,因地制宜研发、推广适用技术,提高面源治理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长江驻点跟踪研究为契机,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方案,助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江剑平: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新闻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江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朱桐
校对:许行格
审签:江剑平
原标题:全文实录|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4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