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黔东南州坚持打好“查、治、管”组合拳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

2024/11/13 11:57:07
18906
来源: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导读:截至三季度末,全州2130个行政村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102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8.3%,较2023年底的14.9%提升33.4个百分点。
  贵州省黔东南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持之以恒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全过程各方面,“三个坚持”一体推进“查、治、管”贯通融合,打好整治组合拳。2024年以来,全州新增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政村711个,截至三季度末,全州2130个行政村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102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8.3%,较2023年底的14.9%提升33.4个百分点。
 
  坚持以“查”明“底”,全面厘清问题症结。长期以来,黔东南州坚持在摸清底数上下功夫,聚焦农村厕所“使用难”、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难”和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难”等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高位调研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摸底排查。2024年3月,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会召开大兴调查研究推进重点工作专题会议,作出调研式推进重点工作的部署,设置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课题,组建由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课题调研专班,按照“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的调研思路,通过深入走访、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系统分析制约全州农村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把脉找症结、开方下药促治理,为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特别是精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以“治”为“本”,科学分类治理管控。黔东南州以高原山地、喀斯特地貌为主,地形地貌复杂,全州行政村普遍呈现出聚居程度低、村寨多而散且小、村寨之间距离远、村庄周边环境空间和环境容量不足等特征。在省生态环境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安排部署下,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为导向,贯彻“花小钱办大事”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形成一批较为成熟且适宜的山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模式。如,黄平县东坡村结合常住人口较多,但群众居住较为分散等实际情况,实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减少集中收集管网建设投入。又如,麻江县贤昌村运用本地酸汤酿造工业发明的微生物发酵床改圈等技术,不仅有效消除养殖臭气扰民,还历史性消除农村养殖粪水排放带来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问题。再如,榕江县乔勒村结合地处月亮山深处、村寨建设在梯田顶部、村寨以下有大片耕地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还如,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试点探索“化粪池/净化槽并联+菜地利用/庭院绿化”处理模式,通过污水水量变化切换处理工艺,同步实现厕所粪污和庭院、厨房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潮汐式现象”。注重试点先行,突出典型经验总结凝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模式,以点带面促进数量整体提升。
 
  坚持以“管”保“运”,强化设施运维管护。为切实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维护与管理难问题,黔东南州县两级先后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运、维、查”“五位一体”体系机制建设,有效解决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有人建、无人管”问题。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阶段,通过组织村民参与方案设计、建设等环节,提升群众对项目建设的融入感,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形成爱护治理设施的良好意识。在运行维护阶段,将设施运行维护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推广积分制管理,全面提升自治水平,让农民群众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的参与度、幸福感。在治理成效方面,坚持“让老百姓满意”,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评估。今年以来,已完成常态化调研评估行政村182个,占累计完成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的17.7%,占当年完成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的25.6%,发现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点位66处,已全部整改完成。
 
  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村超”“村BA”故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新风吹,黔东南州实现了从昔日的“农村垃圾靠风刮、生活污水靠蒸发”,到如今的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宜居宜业宜游“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原标题:黔东南州坚持打好“查、治、管”组合拳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

热门评论

上一篇:马鞍山市首个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下一篇:常州四举措推动“新能源之都”标准化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