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裁员潮”来袭,碳减排会是下一个求职方向吗?
- 2024/11/23 8:46:53
- 16560
- 来源:环保圈 凯叔
- 关键词:双碳碳减排
小艾是北京一所大学环境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一家“中”字头环保公司工作过两年,然后毅然决然地提交了离职申请,跳槽到一家从事碳减排、碳核算的央企。在她离职前后,一并离职的还有同时期进入公司的4名优秀毕业生,都曾是学校的佼佼者。
他们主动离职后,公司迎来了第一次大范围裁员,裁员幅度高达60%,时间跨度持续一年半之久。好不容易挨过“裁员潮”,当留下的各位环顾四周发现无人可用,都觉得自己已经上岸时,迎来的却是第二轮暴击——全员降薪+离职补偿“2选1”。
平常,大家总是说环保寒冬来临、环保公司裁员潮、降薪潮、某某环保公司退市等,但当这一刻真正发生在自己周围时,感受到的却不是凛冽的寒冬,而是彻底的“凉凉”!
相比之下,小艾周末却发了一个朋友圈——初冬的早上,虚化的黄色树荫和清澈的蓝天背景下,一个漂亮的女孩对着镜头开心地微笑,配文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小女孩!没错,至少从工作选择上,小艾目前确实是快乐的小女孩。这不禁让人深思,环保行业普遍低迷,需求极度萎缩,业务几乎停滞。在此情况下,碳减排会是环保工作者的下一个方向吗?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气候变暖与碳减排、中国为什么承诺碳减排,以及中美碳减排博弈的战略意图等角度来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
1 气候变暖与碳减排,“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地球因为二氧化碳而有温度和生命,没有二氧化碳,地球温度-19℃,有了以后是+14℃。但是工业革命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升高到416ppm,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1.1度。如果全球气温再升高2℃,将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就像人类,发烧38度的时候还可以,但到了40度就肯定玩儿完了。
面对这个巨大的风险,2015年,全球178个缔约方签署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把“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作为了当前的目标。而现在,我们已经升高了1.1度,只剩下0.4度的空间了。所以,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二氧化碳浓度决定温度,如果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二氧化碳浓度就要控制在430ppm。然而,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从280ppm增长到416ppm,距离430ppm只剩下14ppm。所以,留给大家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据 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截止到2020年,全球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达到2.26万亿吨。如果控制1.5度以内,就需要控制在2.68万吨,而现在每年排放量是420亿吨,10年时间就将达到1.5度的上限。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地球将升温1.5℃,距离地球生态崩溃的2℃,只有0.5℃之遥!
我们现在虽然还在裁员寒潮中瑟瑟发抖,但是全球变暖的阴霾已经悄然来到你身边。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必须马上、立刻进行碳减排,所以全球各国召开各种大会进行商讨。但是大家分歧很大,谁都不想过多地限制自己的碳排放。
这就好比大家进电影院看电影,边看电影边扔瓜子皮。欧美先进去了,日本人也来了,中国后来也进去了。来的人越多,扔的瓜子皮也就越多。很快,瓜子皮把脚脖子都没住了,欧美国家一看越来越脏,就让大家都别嗑瓜子了。但发展中国家说,这地上是你们先扔的,凭什么现在不让我扔?
而美国说,中国现在扔得多,他不扔,我就不扔!中国则发话了,我14个人还没有你4个人扔得多,凭什么不让我扔?
争到最后,大家商量说,好吧,大家都少扔点,各自定个目标,这就是1997年签署的《京都协定书》。欧盟技术先进,资金充沛,能源减排较强,一直是碳减排的积极倡导者,日本也积极响应。但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上台后认为,气候变暖是骗人的,我退出,走了!美国,作为2005年以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自己的能源结构和生活习惯一向以粗犷、浪费为主,反对减排,并且指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只有中国减排,他才减排。中国,则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向世界做出减排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对2005年降低40%——45%,最终超额完成了目标。
欧盟积极倡导,美国反复推诿,中国说话算话,这不同表现的背后,其实都是利益的博弈,也是控制权、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召开全球气候大会,但却总是谈不拢的原因。
2 中国为什么承诺碳减排?为全球减排做出重大贡献
美国深知,每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化石能源消耗,这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中国更不例外。一旦中国进行碳减排,能源结构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是急速衰退。基于此,美国总是把中国当成碳减排的“靶子”,攻击中国的碳排放问题。
不过,近年以来,中国已经在碳减排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让步。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接见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并承诺:中国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作为回应,奥巴马也表示,美国承诺到2025年,碳排放相比2005年降低26-28%。基于此,中美双方签订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紧接着,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各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全球又重新回到了碳减排的框架内,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到了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又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于此,今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刚刚召开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发言中还提到,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根据“老汪聊碳中和”的解读,欧美一直诟病中国的碳减排计划没有涉及到其他六大温室气体,此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应该有关于非二氧化碳的阶段性目标,有可能是到2035年实现非二氧化碳达峰。如果如此,这将是中国对于全球碳减排做出的重大贡献。
3 中美碳减排博弈的战略意图,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时至今日,中美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碳减排背后涉及的能源结构调整更是一盘大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建立了煤、油、气、核、水、风、光等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4%,较2013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煤消费比重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十年来,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占比超过50%。总体来看,我国的能源结构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从能源的依赖方变成了减排的主导方,从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变成了制定者。
碳减排博弈的核心是什么?其实是控制权和话语权。中国通过多年的能源结构调整,现在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后续我们肯定可以依托绿色能源摆脱石油限制和美元霸权,从而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这,就是中美碳减排博弈的真正战略意图。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每个人的发展也与国家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
如今,环保建设已经走过了立梁架柱的时代,环保污染治理工程也已几乎实现了“全覆盖”,环保行业已从“建设时代”转向“运营时代”,从做项目的时代转向运营效果时代。所以,才会出现产业萎缩,大量公司降薪、裁员的现象。时代在发展,产业在升级,未来必将会形成淘汰。而对于现在的环保从业者来说,碳减排方向也是一个新的机会和挑战。前不久,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资源循环领域也成为新的发展领域和机遇,这同样符合碳减排的大势所趋。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环保工作者,跳出传统的环保行业,投身碳减排领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原标题:环保“裁员潮”来袭,碳减排会是下一个求职方向吗?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