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既要无事不扰又要确保环境空气改善,工业污染源怎么管?

2025/1/14 11:36:18
757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源管理
导读:如何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做好工业污染源管理工作?要坚持以深入贯彻依法治污重要原则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源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进程,提升法治水平,促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企业守法。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我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为减轻企业负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提出“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杜绝随意检查”。生态环境部也于2024年先后两次发文,提出不得随意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不得为突击完成年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搞限产停产。再结合近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密集召开、发布的各类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刺激政策,可见国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经济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也可见规范执法刻不容缓。
 
  与此同时,空气质量虽总体逐步改善,但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改善难度明显增大。因此,一方面要规范执法、对企业无事不扰,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对于如何统筹推进,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产生了困惑与压力。
 
  如何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做好工业污染源管理工作?针对这一关键问题,笔者分析认为,开展入企检查,根本目的在于发现并解决工业企业存在的违法问题,进而挖掘污染物减排潜力,为企业规范发展筑牢基础。因此,要坚持以深入贯彻依法治污重要原则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源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进程,提升法治水平,促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企业守法。
 
  1 落实有法可依
 
  不断完善法律标准体系,落实有法可依,确保实事求是、宽严适当。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基于国家法律体系、相关标准和工作指导文件,不断完善由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条例、规定、办法,锅炉、工业、机动车、扬尘、油品储运销、餐饮、垃圾焚烧、汽修等各类人为排放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组成的地方法律标准体系。法律标准的制修订需聚焦解决污染源管理中面对的实际问题,补齐管理短板,并以守法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效益为关键指标,评估各类法律标准条款可行性,确保宽严适当,符合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
 
  2 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检查严格以法律为依据,坚持有法必依,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灵活性。严格根据法律标准条款开展执法活动,坚持有法必依,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加强跨区域执法协调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统一执法尺度,确保同一地区同类污染源适用同样的执法标准,提高执法的公正性,避免不公正执法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面对具体案例,执法检查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法律许可的幅度内,根据责任主体主观意愿、违法行为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合理做出处罚决定,提高执法的灵活性。
 
  3 加强帮扶指导
 
  加强对工业企业合规指导和技术帮扶服务。面对众多法律、条例、办法、标准,一些企业缺乏专业技术团队支撑,无法做到对各项法律标准要求应知尽知,很多污染问题的产生也并不是责任主体的主观意愿。
 
  因此,建议各地根据本地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技术培训,做好“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彰显政府部门服务本色。必要时,可引入专业第三方技术服务力量。若在此之后企业仍出现违法行为,再进行依法处罚,做到“先教后惩”。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真正实现规范发展,缓解企业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提升执法效率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强化科学精准,提升执法检查效率。针对工业污染源管理,明确省、市、县、镇、社区等各级别、各部门责任分工,确保各部门权责一致、能责匹配,减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出现。
 
  加强对管理部门执法检查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培训,提高执法检查人员专业水平,提高执法检查效率。执法检查人员要根据相关法律依据,更加系统、准确地提出对企业的指导意见,而不是零散、模糊、主观地开展执法;执法检查人员不仅要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也要能提出较为具体、务实的整改意见,从而达到既减少检查频次又实现对企业有效管理的目标。
 
  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筹,强化高水平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污是落实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重要实践,减少对工业企业入企检查频次,也是深化我国“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此趋势下的生态环保工作,对管理者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不断深入学习和思考高质量发展理念内涵,探索具体化、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将高质量发展理念真正融入环境治理实践当中。
 
  来源 |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原标题:既要无事不扰又要确保环境空气改善,工业污染源怎么管?

热门评论

下一篇:2025年VOCs治理执法检查关键词:可不罚免罚就不罚免罚!柔性执法!过罚相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