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大气污染治理冲锋号再吹响良性倒逼机制已经形成雏形

2013/6/26 10:14:26
486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大气污染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透露,在大气十条之外,国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一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国家对六省份未来五年PM2.5的年均浓度下降幅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各地控制煤炭消费的具体计划;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并要求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条件。
  hbzhan内容导读: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透露,在大气十条之外,国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一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国家对六省份未来五年PM2.5的年均浓度下降幅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各地控制煤炭消费的具体计划;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并要求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条件。

  
  大幅下降PM2.5年均浓度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这个计划主要是对全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提出十条指导性的要求,所以也被业内称为大气十条。”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透露,在大气十条之外,国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一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
  
  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国家将出重拳。“环保部或将代表国务院与六省份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书,强化对地方空气质量的责任考核。”环保部的一位官员介绍,签责任书这种形式非常严格,在环保系统内,之前只在约束性污染物减排领域采用过,可见国家这次真的要“有所作为”。
  
  据获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六省份。国家初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到2017年的PM2.5减排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根据目前初定的方案,国家对北京提出了一个PM2.5年均浓度的具体目标,同时对其余五省市设置了一个PM2.5削减的幅度;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并要求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条件。这一幅度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是《规划》设定目标的几倍。
  
  “这是一件好事,表明国家真的重视了,有魄力和决心想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大气质量问题。”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分析,不过,目标的设置要有充分的论证和科学依据,这样才能保证政策落地。
  
  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各个城市都在制定实施细则。6月21日,在北京市委常委的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会议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防治PM2.5污染为重点,全面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使本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前的6月19日,石家庄市环保局已下发《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其中明确,将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
  
  “国十条”彰显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雾霾、沙尘等一系列恶劣天气的频发,广大百姓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和担忧与日俱增,PM2.5也仿佛在一夜之间从一个陌生的专业名词,变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用语。此前“国十条”的出台,彰显决策层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让我们对未来的“天之蓝”充满期待。
  
  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气污染物形成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治理自然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我国大气治理的历史还相对较短,覆盖面也略显狭窄,还有一些空白领域需要填补。但与这些因素相比,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对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睁一眼、闭一眼”;对于未通过能评、环评,但能够产生明显短期收益的项目轻易放行,使得大气治理难以真正落地,或许才是“阴霾围城”频频出现的关键原因。
  
  令人高兴的是,此次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中,明确提出了“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以及“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这些措施为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决策层是要“动真格”的了,希望有关部门未来能够严格监管,坚决问责,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的发生,使这些“硬措施”能够在完成大气污染防治,以及整体环境保护的“硬任务”中发挥应有作用。
  
  未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还需要更多具体的跟进政策,特别是部分高污染行业需要出台更细化的行业性规范,将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细化分解,真正落实到各个市场主体身上。同时,更要注重“标本兼治”,不仅要关注工业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还要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此外还要积极建设公共交通等体系,鼓励人们以更低碳的方式生活,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
  
  结语:大气污染防治是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民生工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严格的惩罚措施会对企业形成一种压力,使企业感到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感到一种危机,从而促使他们想法克服这种环境不稳定性,参与配合落实国家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政府作为大气环境的“捍卫者”,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建立严格的法治环境,能够让企业感受到压力和危机,进而承担起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这一做法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展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
  
  今年以来,针对污染程度重、影响范围广的雾霾防治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与此同时,“污染倒逼—政策预期—政策出台—环保治理”的良性倒逼机制已经形成雏形。这仿佛在预示着,我们的蓝天白云之梦将不再遥远!

热门评论

上一篇:尾气治理钱途无量 政策护航推进产业发展

下一篇:大气“国十条”硬措施出台 寄予厚望为产业注入生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