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海水淡化夺人眼球 产业化瓶颈制约不可忽视

2013/7/8 11:50:14
454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海水淡化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海水淡化是增加水资源总量、改善水资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选择,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短缺的重要措施。据悉,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的产能将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产值达300亿元。不过,高成本和技术瓶颈目前仍制约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大发展,政府的支持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hbzhan内容导读:海水淡化是增加水资源总量、改善水资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选择,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短缺的重要措施。据悉,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的产能将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产值达300亿元。不过,高成本和技术瓶颈目前仍制约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大发展,政府的支持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水资源匮乏对人类的困惑日益加重,海水淡化将成为未来海岛淡水资源开发的,成为沿海地区解决供水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业化瓶颈制约不可忽视

  
  虽然政府频频释放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的信号,但在我国这一产业仍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技术和成本,这仍制约着“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
  
  起步晚,核心技术有落差
  
  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在政策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出现“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的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划指出,我国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不扎实、核心设备开发不够,缺少核心技术。统计表明,国内756项与海水淡化相关的中,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5%,这在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在该领域关键设备如海水膜阻器、能量回收装置等主要依赖进口,甚至出现国外反渗透膜产品垄断国内90%的市场这样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使我国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的主导能力。
  
  据统计,国内一半以上工程是由国外公司主导承建,在我国已建成的16个万吨级以上的海水淡化工程中,本土公司自行建设的占比很少。当前,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外资公司继续凭借价格等优势,通过合资建厂等方式,进一步蚕食我国市场。在此背景下,完成国家发改委确定的2015年总产能220万吨/日的目标,无疑任重道远。
  
  合理的价格机制是关键
  
  据悉,受成本影响,国内目前除了国家示范项目外,真正由需求产生的海水淡化项目;技术门槛方面,海水淡化三大关键技术装备中,除高压泵外,能量回收装备、反渗透膜及组器都依赖进口;成本方面,“热法”的缺点是热耗能高,成本高。“膜法”虽然热能耗小,但因为膜阻力大,过程中需要用到高压泵,实际能耗仅比热法低10%至20%,且膜的价格不菲,寿命又短,每年有50%的衰减,因此成本也不低。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虽然海水淡化是一个趋势、一个目标,但将其作为主要用水目前还很难做到,海水淡化运用于民用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在于,“工业用水每吨为7元至8元,而民用水每吨为4.5元;淡化海水出厂水价在每吨4.5元左右,输送成本为2.5元/吨至3.5元/吨,若淡化海水民用,相关企业面临的要么是巨额亏损,要么只能提升水价。因此,海水淡化是否能产业化还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
  
  海水淡化工程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显然不具有价格优势,难以较快发展。目前有一些海水淡化企业由于政府补贴不足、协调不力导致淡化水无处投用的局面,甚至不同程度地出现产能闲置。而另一方面也存在研发生产机构拿着国家扶持资金却不用于研究,却直接进口国外设备的局面,不利于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实现技术和产销模式的转变。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终究只是引导、培育市场的手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若不能参与其中,海水淡化工程终将是纳税人资金投入的“无底洞”。

  
  典型案例解析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之困
  
  天津北疆2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作为目前国内大以及世界大的MED项目,每天生产淡化水1.5万吨,除企业自身利用外,免费为汉沽水厂供水8000吨,并正在尝试向市政管网供水。但是,由于汉沽并不缺水,而且随着天津工业区的南移,如何实现淡化水的利用成为一个难题。
  
  河北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是国家示范工程,产能5万吨/日,2006年开始启动,2009年底签署了供水协议,并于同年9月产水。但因为制水成本与当地自来水价格倒挂等问题使该项目仍处于搁置状态,急需政府补贴。
  
  舟山六横岛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是科技部“十一五”期间的国家示范工程,采用混凝沉降-多介质过滤-反渗透脱盐-矿化调节工艺,出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直接成本3.3元,整个装备的国产化率70%以上,其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类指标。据了解,该项目设备调试出水后,为虾峙居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海水淡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日趋精细化、规模趋于大型化、产业链逐步形成是未来海水淡化的发展趋势。技术方向上,未来需要提高反渗透膜效率,强化海水淡化工艺集成、降低能耗;同时,推动膜蒸馏、正渗透、电吸附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海水淡化相关政策的落地,海水淡化将趋于大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淡化厂规模将从日产百、千吨级提高到百万吨级;高从堦认为,海水淡化产业链将逐渐形成并不断延伸,并向着推进水电联产、热膜耦合技术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再生能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hbzhan结语:即使《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220万-260万m3/d。但业内专家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形势并不乐观。
  
  对我国来说,要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破解水资源瓶颈,必须大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推进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制定执行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淡化海水进入管网;二是企业要加大海水淡化的关键材料及核心技术的攻关,如反渗透海水淡化膜及组器制造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不断提高我国海水淡化的核心竞争力。

热门评论

上一篇:水质预警鱼儿帮大忙 贺江水污染拷问监管惰性

下一篇:国内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投运 为滇池治理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