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治污要治本水污染整治不能用“不黑不臭”作标准

2013/7/22 14:43:28
430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河流污染 水污染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水是我们的命脉,把水污染治理作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是一个责任政府的担当。一言以蔽之,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中点,没有终点。环境危局,没人等得起。到现在,重金属污染、持久性化学物质污染等指标仍没有纳入日常检测体系。“不黑”“不臭”并不能完全作为水污染整治合格标准!
  hbzhan内容导读:水是我们的命脉,把水污染治理作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是一个责任政府的担当。一言以蔽之,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中点,没有终点。环境危局,没人等得起。到现在,重金属污染、持久性化学物质污染等指标仍没有纳入日常检测体系。“不黑”“不臭”并不能完全作为水污染整治合格标准!

  
  图为:一名男子在被污染的河水中游泳
  
  环保副局长:治内河污染要让百姓眼睛满意

  
  这两年淮河的水质问题一直被持续关注。由于水中持久性化学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等严重,经常有污染致畸的鱼被捕捞出水,形态可怖令人作呕。而在一河湾处水边竟有人垂钓,不禁发问:这鱼你钓它弄啥?敢吃?答:有啥不敢?坏的扔掉就行。这水又不黑又不臭的,清着呢!
  
  无知也好,无奈也罢,我们百姓对环境的忍耐力如此之强。而遗憾的是,我们的环保工作也常以此为底线。
  
  7月15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3年上半年群众关注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就民众关心的内河污染治理问题,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朱达直言水是生命之源,特别是在夏天,如果内河问题处理不好,不但难看而且味道难闻。
  
  15日浙江省宁波市环保局副局长胡杰在谈及老百姓关注的近期环保局长频繁被邀下河游泳的现象时表示,这体现了老百姓对水的诉求,“其实就是让他感觉到舒服,不影响他的生活。”不过在治理内河污染问题上,他认为更实际的方式是让老百姓眼睛感官基本满意,让河道没有“黑臭”影响。
  
  “不黑不臭”环保底线就能阻止环境污染的悲剧?
  
  癌症村频现,直面生态代价

  
  在群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2013年“癌症村”再次被提及引发持续关注。日前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制作出版的《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这是国家直面生态代价的表现。
  
  绝大多数被贴上“癌症村”标签的村庄,村民普遍反映有疾病多发状况,饮水安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威胁,他们渴望摆脱恶化的生存环境。企业发展让地方政府尝到了甜头,沿河居民却没有享受到发展红利,反被污染夺去了生命。提高检测标准会大大提高企业治污成本,但如果就此止步,我们的发展又为了什么?
  
  污染容易,治理难。有专家指出,淮河受到的伤害深入骨髓,穷一代人的努力,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目标。水中污染物质十几种,我们用十几年时间仅控制了个别“看得见”的指标。若按这个速度下去,我们是否还要再等上几百年?治理污染、控制危害、救助受害人群,怎容得踏步不前?
  
  水是生命之源,河是城市经脉,确保水清河畅,是每位泉城市民的职责,也是提升广大群众生存生活环境的有力举措。如果仅将“不黑”“不臭”作为标准,那么,癌症村的故事就永远不会停止。
  
  监测标准滞后于水污染引发尴尬
    
  两年前,南盘江边的山羊死亡揭开了云南曲靖铬污染的冰山一角;去年初,群众网箱养鱼批量死亡引发广西河池对龙江河镉污染的关注;加上7月6日,大量死鱼的异常出现又促使了贺江铊镉污染的曝光……连续三年出现的跨省水污染事件,似乎都是动物先知先觉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原来鲜为人知的水质重金属监测也引发网友的关注,受设备、资金等种种条件制约,监测标准与速度上的滞后愈发刺眼。

  纵使水质监测受距离、人力、仪器、经费等各种外在客观条件所限也不是靠鱼预警的理由,如此解释只能折射出相关部门的懒政无所作为之嫌。水质污染得不到及时侦测说明该部门没有对工作做到认真负责,更没有水质污染的预见性,依旧被动的治理水质污染,若有关部门定时检测上游有无涉嫌污染企业,发现并对其整改,提高水质变化的预见性又怎能出现靠鱼预警的闹剧?
  
  今年5月中旬有则新闻被推至舆论高峰,温州市51岁老民警张光聪跳下污水河,救起了轻生的14岁女孩。上岸后,老张出现了眼睛痒、皮肤刺痛、头晕、呕吐等征状。网友们纷纷建议“环保局长该去医院看望英雄”。
  
  面对河水到底脏不脏的质疑和争论,一方面老百姓认为河水污染严重,而来自官方的环保局却一直和老百姓唱反调,认为河流的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已经达标,并且获得了河流污染治理的嘉奖荣誉,还在当地媒体及时刊登了形象软广告,用以挽回社会的质疑,可是“达标”却被民警一次偶然的下河救人而检验,证明河水依然很毒,可见不是老百姓太苛刻,而是治理走过场,环保部门撒了谎。
  
  在监测治理方面,由于舆论及民意近年来持续发酵,空气质量情况从去年起就实现了从3个指标扩充到包括PM2.5等共6个指标,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并逐小时滚动发布监测结果。水质监测则显得相形见绌。据调查发现,在突发污染事件排查之前,即使是矿区、工业园等重金属排放隐患较多的地方,铊、镉等重金属污染常客依然未纳入常规监测项目。
  
  按我国目前的环保检测标准,能够彻底监管环境污染吗?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无色无味,光凭肉眼根本无法分辨。对于芳香胺、硝基苯、二氯乙烷、氯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国家标准里既没有要求,按照目前国内环保部门的技术和设备水平,也无法达到检测目的。在下一次污染事件暴发时,如何避免鱼死方知污染的尴尬再现,已成为朴素又现实的问题。
  
  反思中国河流污染治理
  
  中国是人均水资源匮乏的13个国家之一,以仅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1%的人口。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少地方为追求经济增长而牺牲生态环境的行为屡禁不止。监察部统计显示,中国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因环境恶化带给中国社会的各种损失,预计每年超过万亿元,占到中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3%。
  
  河流污染治理绝非“一日之功”,也非环保部门“一家之力”就可以完成,河流污染背后暴露的问题,尤其值得深思。彻底治理河流污染,首先需要改变地方官员考核模式,避免不道德的GDP,并且形成政府和社会合力,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环保标准,才能让天蓝、地绿、水净不再是梦想。
  
  河流被污染,到底应该是“局长下河”还是“市长下河”?过去几十年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形成的“GDP挂帅”思维方式,现在仍保持惯性,一些污染项目是否能够上马,决定权并不在环保部门。一名基层环评审批处处长一语中的:“环保局也是政府组成部门,通过环保审批环节究竟能卡住多少重污染项目实在不好说,上不上项目还是市长说了算。”
  
  hbzhan结语:水污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业,这不是政府部门的托词。英国治理泰晤士河,从1850年修城市下水道、做治污准备,1950年修污水处理厂,至2000年大马哈鱼回归,后50年里共投入300亿英镑,充分显现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艰辛。有学者曾严峻地指出,即使中国明天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要基本解决水污染问题,恐怕也要用30年,甚至40年的时间。这样的判断也许过于悲观,但是水污染问题确实已经逼得我们无路可退,我们只能迎难而上,筚路蓝缕地找寻正确的道路。

  治理水污染需要足够的耐性,必须对治理期间的反复给予一定的理解。但这不应当是阻止我们前行的理由。治污措施理应大刀阔斧,大可能地统筹地区间与部门间利益、协调各方动作,规避“九龙治水”;那些牺牲环境谋生存的企业理应罚当其罪,为这种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付出相应的代价,不再是“老实人吃亏”。不然,面对“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污相似”的窘况,谁也无法泰然处之。

热门评论

上一篇:盛宴背后的乱象触目惊心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下一篇:北京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被荒废 万亿市场倍受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