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钢铁等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出台

2013/10/17 9:15:37
437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钢铁行业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同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为积极稳妥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化解工作,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hbzhan内容导读: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同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为积极稳妥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化解工作,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过剩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本身的停滞,更糟糕的是,逼仄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正如要新建房屋先要清拆旧屋,只有市场具有消化产能的能力,产业升级才有空间。《意见》称将有效地推进和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其中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大户,将在未来5年压缩8000万吨的总产能。
  
  《意见》提出的8大任务,无疑都点到了要害,但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不是重点,重点是调控的手段和路径。《意见》确立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基本原则: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这其中,关键的就是尊重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环境污染推动化解产能过剩
  
  本次化解产能过剩政策主要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制造等行业。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一般,当利用率低于75%,即视为产能过剩。
  
  根据《意见》,未来5年时间,计划让上述行业的产能回归合理的水平、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作为产能过剩严重的大户,钢铁业成为削减产能的首要对象,未来五年拟压缩8000万吨的钢铁总产量。
  
  昨日,国家发改委就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召开了媒体通气会,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会上表示,企业亏损、行业高耗能及高排放、环境污染等,都是上述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出台的推动力。产能过剩使得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同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为积极有效地化解上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起草了《意见》。
  
  该负责人称,今年9月,国家主席在参加河北省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再次强调了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性。河北省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布局不合理,“华北十个严重污染城市,河北就占了七个”。
  
  环保将成行业“硬约束”
  
  由于上游连接矿石和焦炭产业,下游是汽车和建筑,钢铁的产业链长,规模庞大,不仅自身严重产能过剩,还是大气污染的“元凶”。
  
  此前,环保部联合发改委和工信部等多部门出台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明确要求削减周边钢铁产能,淘汰不合格不达标的钢铁生产线。作为国内钢铁生产的大省,河北省政府此前表示,将在未来5年强制削减6000万吨的产能,以缓解省内钢铁生产混乱和周边区域空气污染严重的局面。
  
  “不管是削减规模,还是力度,本轮化解产能都是近年大的。”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化解过剩产能问题复杂,目前国家出台的还只是指导性意见,8000万吨的削减还是总体计划,对于政策带来的影响,还要看后续不同的配套政策和在不同区域怎样执行。
  
  对于本次化解产能计划对企业的影响,王国清表示,由于各方对大气治理的重视度很高,环保将会成为未来钢铁削减产能的“硬约束”,对于市场上环保能力较差,生产设备不达标的中小钢厂来说,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从目前看,因为环保设备、意识和投入都较高,资金能力也较强,本次政策对大企业应该会利好较多”。
  
  追溯这一轮产能过剩的原因,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近几年的稳增长政策刺激下的投资过分扩张,导致了产能的供给过度。供给增加,外需减少,一反一正,内部需求又向来是经济短板,自然出现产能过剩。有人说,无论是外需减少还是内需不振,难道我们的企业不能立刻作出反应降低产能吗?这正是产能过剩反映出的实质问题,那就是,现有经济模式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反应相对滞后、迟缓。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驱动模式天然具有增量投资扩张的冲动,加上政绩考核等复杂因素,导致一些项目的投资上马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此外,多级政府与企业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加剧了地方及部门间的低效重复建设,也带来产能过剩压力。
  
  之所以强调化解产能过剩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正在于此,无论是过度投资还是低效重复建设,都是对市场嗅觉不灵敏的表现,而解决之道就是重新唤醒经济肌体对市场的敏感度。这就要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消除政府对企业行为的不恰当干预,让企业自主决定是否扩大投资,是否兼并重组,是否淘汰产能。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一旦发挥作用,市场就会慢慢完成产能消化。
  
  在市场发挥基础作用的同时,政府可以加强其引导作用。市场的自动出清是一个漫长过程,政府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虽不参加游戏过程,但应当强化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尤其应当约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加快市场的出清速率。此外,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转移升级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引导某些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的产业和行业在区域内转移,通过转移产业让产品增加生命周期,亦可加快过剩产能的消化。

热门评论

上一篇:欧洲市场空调产品高度注重节能环保

下一篇:加大节能减排 推进电除尘电源技术创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