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垃圾渗透浓缩液处理哪里是“尽头”

2013/12/25 9:03:51
739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渗滤液浓缩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极大,无论是回灌,还是继续浓缩都无法完成终无害化处置,那么浓缩液处理的终止符究竟在哪?
 
  hbzhan内容导读:渗滤液浓缩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极大,无论是回灌,还是继续浓缩都无法完成终无害化处置,那么浓缩液处理的终止符究竟在哪?



垃圾渗透液治污如何走出困境
  
  “2008标准”渗滤液处理是问题
  
  为了满足“2008标准”要求,依据相关技术规范,不少垃圾填埋场引入了反渗透膜处理设施,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除了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昂之外,渗滤液经过膜之后,出来的是清水,剩下的却是高浓度的“浓缩液”。而这种含高浓度氨氮、盐类与难降解有机物的浓缩液,处理起来难度极大。
  
  近年来,膜浓缩液处理受到高度重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指出,目前国内渗滤液浓缩液大多回灌至填埋场,但其弊端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难降解有机物积累、含盐量增加、膜产水率下降。与此同时,多种浓缩液处理研发取得进展开始应用,如通过喷入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理或将浓缩液再次进行浓缩处理。
  
  浓缩液处理不好只是污染转移
  
  焚烧是目前成功方法,但很多填埋场并不具备焚烧的条件。
  
  初的做法,是将这些浓缩液回灌到垃圾填埋场,但是,长期回灌之后,对后续膜处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为关键的是,这种处理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COD(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质,而只是将其浓缩。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汪晓军在其博客中发表质疑说:“如果浓缩液不处理,污染物没有得到消除,那投入那么多运行费用是为了什么?”
  
  他表示,反渗透的浓水如何处置一直是一个难题,一般采用将反渗透的浓水运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或者,宣称将其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实际上是偷排。
  
  聂永丰认为通过焚烧处置,浓缩液中的盐分会转移到焚烧灰渣,大大增加了焚烧灰渣处理和利用难度。对浓缩液进行浓缩处理的垃圾厂(场),投资和运行费用更高,且再浓缩液也难以终得到安全妥善的处理和处置。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MVC蒸发+DI”法。了解这一技术的行业专家表示,从目前国内此类工艺应用的稳定性、成本等来看,仍处于试验与探索阶段。而根本的问题是,对于浓缩液,仍然只是采取固化和回灌等物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去除污染物。
  
  专家意见:对症下药
  
  谈及对策建议,张益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加强运行管理工艺控制管理。控制进水条件,保证合适的C/N等营养比,保证生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必要时采取加碳源等措施保证进水的稳定性;根据进水水质变化,适时调整控制参数;生化系统和膜深度处理系统的水质、水量协调统一;提高系统控制水平,各个单元实现连锁控制,提高整体协调性;特别要注意提高渗沥液处理厂、站运营团队的专业管理能力。
  
  二是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在收集和运输环节注意控制、降低进入填埋场的垃圾含水率;填埋场加强科学管理,做到雨污分流。改大面积作业的填埋方式为分区施工、填埋、封场,控制开放性填埋作业面面积,减少暴露面,利用场内排洪沟,分离场内非填埋作业区地表径流与作业区的渗沥液,避免产生大量渗沥液;要重视终覆盖层对减少填埋场渗沥液产生量的作用。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应按卫生填埋标准设置,以减少大气降水入渗量;将填埋场区大气降水渗量减至小。
  
  三是加大投入、建设和运营资金并重。渗沥液是处理难度较大的一类废水,建设投入和运行投入均处于较高水平,只有确保投入水平,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避免建设资金不足而导致项目建设水平、标准偏低,达不到环保要求;同样要避免以往有些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思路,防止因运营费用不足导致无法运行,设施、设备闲置造成浪费,环保要求更是无从提起。
  
  四是加快推进新技术研发、引进。现有主流工艺的种种不足,根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不断推进新技术研发、引进和再创新,以技术创新之路解决。
  
  张益指出技术创新将以企业为主体,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加以推广应用。

热门评论

上一篇:工业废物处理行业沐甘霖 政策落实逐步推进

下一篇:央视曝光焚烧飞灰污染 垃圾发电再敲警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