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垃圾围城”破局难一年试行不给力
- 2014/1/26 11:25:37
- 4739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关键词:
“垃圾围城”时代
深圳目前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约为8%,若按此增长趋势,预计2015年将达到17800吨/日。但我市现有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却严重不足。
垃圾分类到底难在哪里?,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毅表示,“垃圾分类”既是经济技术问题,又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治理”问题。在目前的传统社会管理架构下,如何打破现有混合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分类收运体系,目前在国内尚未有成熟模式可参照。这正是我国8城市垃圾分类试点10年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就深圳的具体情况来讲,由于流动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户籍人口,垃圾分类的困难又比其他居民流动性较少的城市大了许多。
垃圾分类涉及多个方面,目前深圳的垃圾分类主要由城管、环保部门负责,执行较为艰难。而资源回收市场完全由市场主导,往往是回收价格高的抢着收,有色玻璃、奶盒、废电池等回收价格低或无利可图的没人收,资源回收率约为23%左右,远低于中国台湾的51.76%。
“垃圾减量分类活动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的自觉参与。但这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李毅说,市民分类意识不强,也是造成垃圾分类难以执行面临窘境的原因之一。
垃圾分类试行一年效果不佳
民建深圳市委会对垃圾分类处理进行调研,发现垃圾分类制度推行效果差,无法真正实现分类目的。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到终处理各环节,但目前垃圾分类只存在投放这一初环节,从收集转运开始又回到混合状态,终处理单位也没有根据垃圾分类进行相应技术改造和提升。
民革深圳市委会表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小区撤销楼层垃圾桶、实施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将过去混合投放改为四分类投放方式一直未能普及。目前有50%的小区不能撤下楼层垃圾桶;在厨余示范小区,居民分类准确率不高,60%以上的试点小区存在二次分拣。
解决垃圾处理
立法先行,加强垃圾减量分类法治建设。目前我市正启动有关垃圾减量分类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市民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激励机制和惩处约束机制。
启动社会建设工程,抓“两头”带“中间”,提升全社会参与意识。让机关党员干部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加大学校相关教育,“小手拉大手”,推动家长共同参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要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
民建深圳市委会对垃圾分类工作,建议学习日本、新加坡的管理方式,用收费较高的垃圾袋代替垃圾处理费,并在垃圾收集箱处设专人管理和引导。同时将垃圾装运车辆进行分类,专车专用,不同类型的垃圾采用对应的专用车辆进行运输收集。
下一篇:宁夏环保在路上 污染减排节节高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