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雾霾周终收官环境移民亦不能独善其身

2014/2/27 9:00:47
5697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雾霾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一场雾霾笼罩中国近七分之一国土,十余省整整7天“腾云驾雾”。生活在雾霾里的日子,每个人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时才是尽头?当不见“日上三竿”习以为常,当北大校园雕塑戴上口罩,当石家庄市民无奈状告环保局,当领导人顶着灰霾视察,民众担心持续不散的雾霾会否成为中国常态?
  hbzhan内容导读:一场雾霾笼罩中国近七分之一国土,十余省整整7天“腾云驾雾”。生活在雾霾里的日子,每个人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时才是尽头?当不见“日上三竿”习以为常,当北大校园雕塑戴上口罩,当石家庄市民无奈状告环保局,当领导人顶着灰霾视察,民众担心持续不散的雾霾会否成为中国常态?


  先富人群成环境移民逃离雾霾
  
  “生活在别处”。这曾是法国天才诗人兰波一生动荡不定的生命寻觅,也曾是捷克作家昆德拉笔下饱含哲理的激情人生。如今,它已成为我们身边不少中产人士毅然决然的共同选择:逃离雾霾,移民他乡。
  
  回首这几十年,一波波工业化浪潮猛烈地拍打着传统生活的堤坝,刷新着城市乡村的面貌。我们从经济的迅速崛起中感受着无比的自豪,同时,也在环境的急剧恶化中咀嚼着深切的痛苦。尤其是在大气污染中爆发的“心肺之患”,已经成为国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我们在社会流动的版图上看到了一簇新的人群:环境移民。他们无奈地告别都市,向着远方,去寻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回归生命的本真、生活的自然。这是理性的选择,也是个体的权利。只是,国人如此之众,究竟有多少人能逃离得起?家国诸多牵挂,是否移居者都能放心得下?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有七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遮覆。雾霾面前,谁都没有特权,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没有什么比呼吸更重要的了。环境移民,毕竟还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且,移民的门槛也越来越高,选择也越来越难。
  
  看国外,近加拿大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便是一个信号。看国内,有着好山好水好空气的丽江、大理和巴马等地,随着逃离都市蜂拥而来定居人群的集聚,随着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趁势而上的开发,也已渐渐变得喧嚣起来,那一方纯净自然的生态还能保持多久?先期移民的住户已心生去意,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又在何方?
  
  雾霾走了,治霾的紧迫感不能走

  
  沉沉雾霾之下,治霾的紧迫感也在与日俱增。在过去的一周中,环保部先后通报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数个省份多个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行动情况,据统计,已有70多家企业遭环保部“点名批评”。
  
  “北国风光,千里云烟,万里霾飘,望京津一线,迷雾茫茫,晋冀鲁豫,尘土昭昭”,连日雾霾让不少网友诗兴大发。所幸,27日北方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冷空气,持续7天的浓重雾霾将撤离。
  
  围绕治霾,一些地方官员也立下了“军令状”,作出了“背水一战”的决绝姿态。伴随着这种“紧迫感”,一些应急举措也纷纷付诸实施:停工、减产、禁烧、发布橙色警报、建议市民减少出行等。非常时期,不管是关停工厂,还是洒水抑尘,每个人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时才是尽头?现在,雾霾终于走了,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仍不免惶惶然:雾消霾散之后,治霾的紧迫感会不会随之也“松一口气”?而在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如何才能避免治霾的“健忘症”?
  
  正如近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所强调,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治霾虽然是“持久战”,无法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但一旦患上“健忘症”,一曝十寒,则可能会贻误佳的治理时机。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大气国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些都需要详细的整治措施和具体的时间表。
  
  民众期待的或许不仅仅是大风吹散空中的霾。治霾能见成效,人们心中的霾才能云开雾散。

热门评论

上一篇:监测造假祸国殃民 气象局观测数据认可

下一篇:航运废气排放猖狂 治霾“盲点”被遗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