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千亿天价资金去向应明晰治霾投入政府支出占两成

2014/5/27 10:45:10
637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雾霾
导读:导读:治霾,无疑是当下受关注的事关国计民生的话题之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治霾投入方面也是不断增加。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估算,要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企业污染防治等7项内容,五年内终需要投入17474亿元。如果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
  导读:治霾,无疑是当下受关注的事关国计民生的话题之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治霾投入方面也是不断增加。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估算,要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企业污染防治等7项内容,五年内终需要投入17474亿元。如果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


千亿天价资金去向应明晰 治霾投入政府支出占两成
  
  5月16日,财政部下拨专项资金80亿,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其中京津冀是重点。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0亿,比去年50亿已翻倍。北京、河北等省市的治霾支出也大幅增加数十亿,其中河北明确至2017年底,投入900亿治理大气污染,占其治污投入的20%以上。北京则承诺到2017年大气污染得到改善,其中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
  
  雾霾不仅危及公众身体健康,而且正悄无声息地“侵蚀”我国经济,拉低GDP点数难以估计。所以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让公众活得健康,整治雾霾,保护大气环境,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别无任何选择。但治雾霾,难道非天价资金不行吗?
  
  治霾到底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能否取得效果?从中央到地方都需出台政策予以明确、规范。
  
  要花多少钱?
  
  中央专项治霾资金翻倍

  
  去年9月,国务院颁发一张有着力度的“治霾”蓝图:《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简称为“大气十条”或“国十条”。为了配合“大气十条”,中央财政从去年开始整合有关专项设立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意在使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当年投入为50亿。
  
  环保部相关官员表示,去年中央财政主要支持京津冀治霾,今年则适当延展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但重点依然是京津冀,投入增加到100亿。从财政部公布的今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可以看到,今年用于各部门节能环保的预算290.67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了22.2%。该部3月两会期间所作报告,今年中央预算总体在节能环保上准备支出2109.09亿元,增长7.1%。
  
  不止中央财政,京津冀等地方也投入专项资金“治霾”,地方投入较多的为北京、河北。
  
  根据北京市财政预算报告,去年投入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7.9亿元。今年支出预算中,安排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为30亿元,新增安排20亿元支持北京市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另外调整了原用于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的专项资金12.4亿元也用于空气污染治理。
  
  河北省去年治霾资金达28亿多,除从中央争取的26.2亿,自己整合省内资金2亿。今年该省则安排治霾专项资金达8亿元,此外,还准备安排43.8亿元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6亿元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若加上中央资金,则投入增幅明显加快。
  
  山东方面也表示今年设立了11.85亿元用于环保和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深圳则明确今年投13亿用于大气防治。
  
  梳理各地情况可以发现,已经公布了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地方于北京、河北等少数省市。绝大部分未列出治霾专项资金,但节能环保类整体支出均明显增加,比如上海表示,今年环保投入将保持在全市GDP的3%,将超648亿元。
  
  钱从哪里来?
  
  八成资金靠社会投入

  
  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估算,要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企业污染防治等7项内容,五年内终需要投入17474亿元。如果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
  
  “环保治理的资金来源并不只是公共财政拨款,大量来自社会投资。”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说,“国家不可能投入那么多钱,毕竟财政有限。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该自己掏钱治污。”中科院2013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今后10年环保需投入10万亿元,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投入2000亿,也就是占比20%。其他资金来源,应来自企业和银行绿色信贷。这个20%的比例,亦在政府财政可接受范围内。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曾做过统计,我国的环保投资中公共财政占20%,其余均为社会投入。
  
  显然,财政投入对社会投资可以起到撬动作用。3月份,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表示,去年,北京大气污染防治财政投入80多亿元,带动社会投入700多亿元。
  
  但是,多位专家表示,按照我国目前的环保投入,无论是中央、地方的公共财政投入还是社会投资,都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控制环境污染的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气环保投融资》课题组的初步研究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节能环保支出年增长达到20%左右,截至2013年底,京津冀三地公共财政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支出金额分别达到66.7亿、38亿、164.8亿元,总和达到近270亿元。但即使如此,三地的节能环保支出依然没有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4%。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3)》,从2007年到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环保投资支出年增长超过20%,不过,环保投入占投资总投入比重从2%增加到2.35%,但始终未超过3%。相比之下,日本治理环境高峰期的环保投入占投资总比高曾达17.7%。
  
  “教育投入都占GDP4%了,环保投入为什么不能增加到2%或3%呢?”说。
  
  环保投入不能成糊涂账

  
  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陆续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但治霾涉及能源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天然气管道铺设等各个方面,都未以大气防治的名义单列在统计年报和预算报告中。。“从财政统计的科目看,看不出钱是投到大气的还是水的,不好算。”中国环境规划院研究员逯元堂表示。
  
  此外,骆建华还对环保投入绩效表示担心。他接触过的案例中,有污水处理厂问中央财政要钱,等到中央财政到位后,因为地方未投入配套资金做管网建设,他再以管网名义问国家要钱,“变成了钓鱼工程”。也有地方一边向发改委申请资金,一边向财政部申请资金,重复要钱。
  
  基于过去的教训,有些专家强烈呼吁:在治霾的大背景下,环保投入统计口径应该细化,钱花到哪里、花得值不值,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假如地方政府缺乏治雾霾的诚意和决心,财政和社会投入越多,无谓的浪费会越多,滋生的腐败也会越多。假如行政管理跟不上,不严格依法监管,那势必会陷入前治理后污染的恶性循环,终会让大把的财政资金打了水漂,却对治雾霾毫无益处。
  
  治理雾霾,金钱并非,关键在于加强行政监管,严格执法,加强问责。先是通过监管杜绝今后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再去花资金治理前期已造成的污染,唯有遵循这个路径,才会花少的钱,将环境治理好,逐渐改变雾霾动辄“锁国”的尴尬境地。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将争取今年年内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中央财政开始普遍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即等项目建成之后,达到标准再以奖励的方式给予补贴资金。目前中央财政的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也采取了这一形式。

热门评论

上一篇:环保产业黄金十年已到来 环保股或迎阶段性上涨

下一篇:国土部发布蓝皮书 严重污染耕地面积约五千万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