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光伏业或面临新一轮过剩行业合力重回理性轨道

2014/7/7 14:49:29
6222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光伏设备 新能源设备 环保设备
导读: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使得我国在政策上对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加大。多地出台补贴政策,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也正因为如此,可能面临新一轮的过剩。行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光伏制造业重回理性轨道。
  导读: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使得我国在政策上对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加大。多地出台补贴政策,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也正因为如此,可能面临新一轮的过剩。行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光伏制造业重回理性轨道。



光伏业或面临新一轮过剩 行业合力重回理性轨道
  
  多地出台补贴政策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
  
  我国作为大的电力以及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国,近几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国家在政策上对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明确全国范围内分布式光伏补贴标准为0.42元/度后,至今全国已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地方版的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江西省今年年初制定计划,除了执行国家每度电补贴0.42元的标准外,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验收的补贴标准为每峰瓦3元。浙江省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再补贴0.1元/千瓦的同时,温州市表示,市级还将对居民家庭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给予每度电0.3元补贴,自发电之日起连续补贴五年。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也都制定了相应补贴政策。此外,由于2014年上半年全国分布式光伏发展缓慢,有传闻称下半年分布式光伏政策将进行调整,并将参考德国和日本关于成功鼓励和推广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经验。
  
  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成本的不断降低也增加了光伏电站的吸引力。据了解,目前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相比两三年前降低约30%,1千瓦发电系统的成本约为7000元至1万元。另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已于6月27日成立。
  
  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游的一线晶硅厂商已满产,并在评估扩产计划,而部分停产的多晶硅厂商也陆续复产;位于中游的硅片厂商的情况也相对明朗,多晶硅硅片产能利用率较高,单晶硅片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未来存在提价可能;下游组件厂商的盈利能力已得到恢复,大厂的开工率已超90%;从终端电站需求来看,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地面电站配额6月份大量获批,下半年将再次迎来安装高峰。
  
  光伏业或面临新一轮过剩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备受关注。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配套文件已相继出台落实,涉案金额大的中欧光伏贸易纠纷实现和解,这些都为光伏产业走出困境奠定了基础。今年,光伏产业政策环境依然向好,相关部委将继续贯彻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扩大国内市场、规范产业、促进技术进步等组合拳力促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光伏行业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的持续亏损之后,终于在2013年迎来逆袭,主要光伏企业实现扭亏,经营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2014年,光伏产业开始出现多晶硅市场需求提高、电池组件产量继续增长、光伏市场持续扩大等现象,但这也为产能的迅速增长乃至过剩埋下了伏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日前预计,由于闲置产能的复产和新增产能投产,光伏产业今年可能将面临新一轮产能阶段性过剩局面。
  
  在原料方面,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多晶硅的市场需求也在提高,新增产能投产和复工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多晶硅产量略有增长。据了解,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11万吨,主要集中在江苏中能、特变电工[-0.12%资金研报]、大全新能源等几家企业,占到多晶硅产量的近40%。但由于国外多晶硅产品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双反”关税,持续对我国进行低价倾销,以及市场供应量的不断增大和多晶硅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多晶硅产品价格将保持低位,企业还将承受低价压力。
  
  在电池组件方面,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我国一直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大生产国,在组件产量大的前十家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并包揽前4位。显然,在组件产量增长的大潮中,我国将首当其冲,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料、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特别是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产业将承受更大的供需压力。
  
  在应用市场方面,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政策持续利好和新兴市场快速兴起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光伏市场将持续扩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43GW,我国将达14GW,其中大型电站8GW、分布式发电6GW左右。但由于电网建设规划尚未出台,电站审批权下放,某些地方为了追求本地利益大化,可能会导致光伏电站建设与电网建设不协调、滋生限电弃光等问题。此外,分布式发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潜在风险较多,规模化推广阻力仍然比较大。
  
  总体来看,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仍将承受供过于求带来的价格压力。虽然产业规模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化启动,但也可能导致新一轮产能阶段性过剩局面,产业整合推进仍然较难,市场供需压力仍然存在,加上外部贸易不确定性,产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形成行业合力 推动光伏制造业重回理性轨道
  
  光伏制造业总体向好。根据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规划,今年我国计划完成1400万千瓦光伏装机,其中600万千瓦为地面电站,800万千瓦为分布式光伏。而201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在1000万千瓦左右,规划的出台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使国内光伏行业重回理性发展轨道。
  
  2013年,我国光伏行业逐步回暖,毛利率水平不断提升,赢利也逐渐改善,多家光伏企业2013年全年营收预增。截至2013年年底,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数电池骨干企业扭亏为盈,主要企业第四季度毛利率超过15%,部分企业全年净利润转正。在需求快速增长而产能温和扩张的情况下,2014年光伏制造业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大部分企业有望脱困。
  
  然而,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瓶颈和问题,如贸易保护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较低,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制约着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经过高速增长期后迅速跌入低谷,行业内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产业政策的完善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政策还需加码。同时,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后,国内新能源企业的生存空间缩小,如何开拓国内市场成为了重要课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行业协会的要务是代表行业反映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服务企业,起到纽带、桥梁、平台作用。一是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二是努力发展技术,三是带领企业打赢竞争之战,四是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广泛的信息,服务企业的经营决策。
  
  186家企业迈进准入名单。“2014年光伏产业将面临欧美双反、产能过剩等压力,将会有一批企业面临淘汰,企业兼并重组在所难免,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难题,完全脱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马思明表示。
  
  据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状态,将导致在2015年前至少有180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破产或被兼并。就中国市场而言,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国内的光伏行业开始出现普遍性亏损,兼并重组时有发生。按照政策制定的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国内要形成一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约10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和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事实上,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兼并重组的脚步在加快。6月30日,工信部网站公布第二批共52家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包括海润光伏、三安光电、中利科技等12家A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入选。加上去年底工信部公布的首批134家光伏制造业企业准入名单,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目前已达186家。
  
  业内专家指出,自光伏制造业准入制度推行以来,国内光伏制造业市场竞争渐趋理性,产业发展告别过去无序状态,特别是一些拥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正从中不断受益,进而做大做强。当前国内光伏产业集中度呈现提高态势,制造业领域的产品价格也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政策主管部门推行准入名单制度,将有助于部分技术优势明显的光伏上市公司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并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热门评论

上一篇:海上风电仍需强身健体 金风科技苦练内功待进军

下一篇:海上风电厚积薄发 千亿市场起锚待“扬帆远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