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让城市喊“渴” 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 2014/8/6 11:33:58
- 67300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关键词:水处理设备 环保设备
不再让城市喊“渴” 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可以想象当大量的雨水都被“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的积水也就无从谈起。更重要的,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浇花、浇树、洗车……不过,要想建设完善“海绵城市”,仅靠小区的“海绵”恐怕不够,还应当从各个方面提高城市的渗水能力。在城市,水泥路面几乎一统天下,但水泥的渗水率极低;为此国外许多城市都用渗水砖铺设地面。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能否多留传统的土地,增加绿化面积,增加城市的吸水功能。
鼓励建设“海绵城市”
近日,拟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鼓励各地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除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水污染防治外,将大力推行排污权抵押融资。“海绵城市”能大程度地留住雨水,即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成为海绵体。
《计划》有望提出建设下沉式绿地和城市湿地公园,具备条件的新、改、扩建市政工程应配套完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大力建设滞、渗、蓄、排相结合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能大程度地留住雨水,即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成为海绵体。这些地块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时成为蓄水场所,缓解城市积水问题。被海绵体吸收的雨水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专家表示,为突出城市景观,北京许多绿地均高出临近区域,下雨时起不到缓解城市排洪压力的作用。在东京和大阪,街头的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比周围地面低0.5米-1米,雨水可以在此汇聚并渗入地下。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认为,“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建设理念的升华和更新,在内涝防治上就是对雨水处理的不同态度。传统模式将雨水“一排了之”,新模式则更注重强化雨水对城市自然水系以及地下水的补充和涵养。建设“海绵城市”将合理增加雨水蓄存和循环利用。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后,再使用规模合理的排水管网将多余的雨水排走。
通过低影响开发模式防治内涝,可以有效地减少进入排水管网的雨水总量、单位时间内的雨水径流量,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减少扩建排水管网的巨额投资。同时,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解决城市缺水难题。
生态文明,已经成了定位中国发展的又一重要维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寻求建立更加合理的城市绿色生态安全格局,已成必然。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海绵城市”以其“城市会呼吸”、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等理念,以及拥有解决内涝、雾霾和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大量使用柏油路和水泥路,升温较快,高温城区处于低温郊区包围之中,如同大海中的岛屿,这种现象称之为热岛效应)这三种“城市病”的能力,引起广泛重视。
“海绵城市”深得人心
多数专家与学者认为,建造新型的“海绵城市”对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环境病”十分有益,而且,“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形成绿色的生态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有帮助。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认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属于“硬底城市”,即由钢筋水泥筑就,硬化率过高的城市不利于保持土地湿度和涵养水源,在泄洪、水循环利用方面存在巨大弊端。“如果能切实构建‘海绵城市’,再加上我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合理打造,那么对于中国城市来说,这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陈章波教授分析称,“海绵城市”有三个重要特点——通气、透水、硬铺面。“海绵城市”不能光是长了一副看上去结实的“骨架”,在这“骨架”里头还要有生命、有细胞,即在道路底下保留一定湿度,给予微生物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有一定的繁衍。微生物中的一些菌类可以吸收汽车排出的含氮废气,有的还可以把一些城市废物消化掉,从而产生自然、健康的生态格局。
“保护好天然的‘海绵’也很重要,所谓生态文明,决不能放弃对大自然的保护。”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补充道,“构建‘海绵城市’固然有诸多益处,但千万不要忘记,比起人工工程,我们拥有的自然湿地在生态调节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泉州滨海地带,湿地在保护海岸线及控制侵蚀、防强风破坏、防止海水倒灌、排除有毒物质、保护珍贵候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滨海湿地就像一块充满活力的海绵,可作为一个缓冲带,可以蓄积潮汐或台风等推向海岸的大量海水。我认为打造全面的绿色生态城市,应该双管齐下,既要利用先进技术对过去存在缺陷的系统进行修复、弥补,也要更加明智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提高环境自净能力,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脆弱不堪的“硬底城市”已经暴露出诸多不安因素。那么建造“海绵城市”能不能帮助我们治疗一些城市“疾病”呢?就目前在中国台湾及北京、上海和福建进行的“海绵城市”试点工程来看,回答是正面而肯定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