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未来不作“糖仔”治水之路也要经得起公众问责

2014/8/27 14:12:20
6184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广州治水 公众问责 厘清旧账
导读:未来不作“糖仔”,治水之路也要经得起公众问责。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某种意义上说,广州是一座“水城”,事实上,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很多城市都可以被称为“水城”。水城就必然有“水事”,水事有水利,也有水害。要化害为利,就要治水。又一次,广州吹响了治水的号角,并旨在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水体清澈、生态平衡人水和谐的远期目标。

  
  未来不作“糖仔”治水之路也要经得起公众问责
  
  治污绝不“手软”
  
  向“污染”宣战广东再加码。继2014年4月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后,日前,广东又召开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明确提出,“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做好水污染防治、保障水环境安全工作摆上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希望各地“咬定目标不动摇,勇于出重拳铁腕治理”。
  
  同时,在新一轮治水工作中,广东将直面污染治理的难点并深入城市河涌、农村水污染等治水的“毛细血管”。
  
  当中,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练江、湛茂小东江均被纳入我省重点整治的河流。省政府还明确提出,珠三角河网区各城镇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的河涌,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珠三角流经城区的主要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不黑不臭。对划定环境功能、受到重度污染的河涌要实行“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确保到2015年底珠三角消除劣V类水体。省政府还将对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未如期实现的城市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追究其相关责任。
  
  “旧账”如何厘清
  
  回顾几年前的那场治水运动,客观而言,作为在国内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的城市,广州的探索绝非一无是处,其中包含了若干从无到有式的尝试。比如,广州市水务局的成立,算得上一种制度性探索;又如,治水工程以来,“市区看海”的内涝点有所减少;又如,大规模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污水消化能力,仅以2010年7月数据为例,广州新建38座污水处理厂及1094公里污水管网,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比2008年增加一倍,每天减少80万吨污水直排珠江;再如,治水运动在媒体的高频曝光率,普遍提升了市民对河涌治理的关注度,从而从以前对“脏黑臭”的司空见惯,变为越来越不能容忍和急于改变。
  
  然而,面对此次声势浩大的目标,五年前广州治水行动的具体目标和计划或许已随时间流逝,但为人所深记的是,近500亿元的天价投入可谓堪前。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样的巨资差不多是广州一年的财政支出。转眼之间,五年了,效果几何呢?眼下,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值得称道,荔枝湾成了广州新的景观。但诸多尚未改善的水务尤为刺眼:水浸街问题,依然如故;珠江的水似乎还是“容颜依旧”;而近日发生的“吃人”涵洞,却再次响亮地拷问广州:治水,效果几何?
  
  一句“雨来得突然,短时强度大”显然已是苍白。
  
  诚然,没有对轮治水的总结,没有对轮治水的问责,没有对轮治水的奖罚分明,就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反思,也就不可能有一个系统的优化改进,就还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会有治水的根本好转,搞不好又来一个东边好了,西边又涝。就像和面一样,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后是一堆糊涂账。
  
  正如广州地理所研究员李平日所指出的,广州开会公布的生态水城建设计划,很全面,但大的问题仍然是,没有对过去治水经验的反思和总结。“说得难听点,这是他们闭门造车,之前我们提过很多次,希望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看来并没有触动他们的神经。”
  
  或许,会有人质疑,这只是一家之言,多少带有局限、片面的色彩。然而,当现实的耳光一次次打在城市的“面上”,我们又能对“里子”抱有多少信心?生态水城的建设已然是势不可挡,但信任,如若处理不当,将会无可挽回地流失。既然又一次治水,想必又要花一大笔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政府和公众还是应该坐在一起,重启记忆,把“旧账”理一理,毕竟,还原一片蓝天,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治水要经得起暴雨的拷问,要经得起千百年的时间冲刷。但更为重要的是,治污的公信也要经得起老百姓的问责。

热门评论

上一篇:南京空气“从良”20天 青奥会环境获得佳保障

下一篇:北京水质检测首度“破冰” 兼容并蓄引四方“来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