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大气污染日趋严峻超净排放是燃煤机组必然选择

2014/10/16 15:47:15
6331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超净排放 煤电机组 废气处理
导读:大气污染日趋严峻,超净排放是燃煤机组必然选择。
  【中国环保在线 废气处理】大气污染日趋严峻,“超净排放”应运而生。业内表示,超半数燃煤火电改造后可实现“超净排放”,它是燃煤机组的必然选择,代表着我国煤电机组的新方向。



大气污染日趋严峻 超净排放是燃煤机组必然选择
  
  超半数燃煤火电改造后可实现“超净排放”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出台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要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一些现役大型燃煤机组环保改造后也要达到这一限值。业内通常将这一指标称为“超净排放”“超低排放”等。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泰生表示,在经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后,50%以上的煤粉锅炉电厂和70%以上的循环流化床炉电厂可以实现“超净排放”。这两类锅炉是目前燃煤发电所用的主要类型。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车得福认为,三部委制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指标比较合理,属于大多数企业“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水平,对东部地区进一步提升煤电清洁发展水平、减轻雾霾天气将有很大帮助。
  
  许多发电企业对于新指标望而却步,主要是由于实施环保改造必然导致经营成本骤升,但从目前国内已经实施“超净排放电厂的结果来看,成本增加在可控、可接受范围之内。
  
  广州市第二大发电企业广州恒运集团完成超净排放改造的燃煤9号机组已正式投入运行,公司总工程师王艳军透露,改造后每千瓦时发电成本较改造前提高0.019元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截至2013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已达到8.6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量的69%。东方锅炉总经理徐鹏表示,在未来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我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电力供应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推广“超净排放”是煤电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超净排放是燃煤机组的必然选择
  
  关于超净排放的争议主要围绕着“环境和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太低属于劳民伤财”,“超净排放技术方面没有重大创新且严苛的条件并非一般电厂所能达到”,“电厂用煤其他用户用劣质煤依然会间接增大环境污染”等等。
  
  首先关于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不同的声音是,从已完成的超净排放燃煤机组项目来看,发电企业基本可以承受。随着超净排放技术与装备的深入发展,未来成本下降有很大空间,做到0.015元/千瓦时甚至0.01元/千瓦时是完全有可能的。节能减排发展到今天成本升高是必然,不能因为成本升高就停止。
  
  其次是超净排放严苛的条件并非一般电厂所能达到。不同的观点是,实现超净排放的条件并不严苛,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基本上一半以上的煤粉锅炉和约70%的CFB锅炉都可以实现超净排放,而且成本可以接受。
  
  再次是关于使用煤与低质煤的争议。事实上,无论是电厂还是其他用户都要用煤,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应该鼓励用印尼、澳大利亚等进口煤,价格便宜,运输、装卸方便,内地鼓励用神华煤等烟煤。
  
  另外,有观点称企业上超净排放是为了新建煤电,保留现有煤电,怕气电替代煤电而付出更高成本。甚至有偏激的声音称超净排放是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或者为了获得局部利益而采取的不科学、不合理且对社会造成损失的做法。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燃煤发电为主的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目前我国天燃气发电依然比较昂贵。超净排放具备充分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作为需求创新,必将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煤电绿色发展新方向
  
  “诸多原因致使我国火电厂在脱硫、脱硝改造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脱硫工作由于较早开展,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成以上,但设备运行的程度值得关注;而脱硝工作开展起来难度极大,尤其是中小火电企业购买脱硝设备的积极性并不高,设备利用效率同样不容乐观。”中投顾问研究员任浩宁如是说。
  
  “从理论上来讲,‘超洁净排放’更多的是增强火电企业自身的治污能力,能够在部分指标上符合天然气排放标准。但要做到‘超清洁排放’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如脱硫脱硝设备的引入、除尘技术的采用、中小产能的淘汰都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对部分火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任浩宁秉持这样的观点。
  
  诚然,地方政府和电力企业主动探索,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展示自我实力、承担自身责任的表现,应鼓励越来越多的有能力的企业向“超洁净排放”努力,为未来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更上一台阶积累经验。但若将这一标准强加于大多数企业,目前来看还缺乏现实基础。正如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所言,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污染物治理都必须下决心,且要保持理性。污染物的削减不能仅靠已获得高分的企业将分数冲刺到100分,应尽快帮助不合格的企业将分数提上来,毕竟这一部分还占大多数。

热门评论

上一篇:复旦研发新型空气净化器 “效果争论”或将解决

下一篇:政策推除尘设备升级改造 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明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