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未可知催生GDP“变形”何以难落地
- 2014/10/22 10:38:31
- 64388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关键词:GDP 环境债务 绿色GDP 生态GDP
前路漫漫未可知 催生GDP“变形”何以难落地
告别“唯GDP论”动真格了。截至目前,中国超过70个县市告别“唯GDP论”的时代,取消GDP考核,以环境和民生的考核导向取而代之。应景的是,截至季度全国31个省GDP总和仅比季度GDP总量高出3.64%,较2013年高出11%大幅下降。但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告别。
此外,用什么考核标准替代GDP便成时下的当务之急。取消GDP考核,只是迈出了重要的步,并非一劳永逸,尚需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如果一些地方缺乏科学的新考核体系,就很难防止“GDP考核”换个马甲卷土重来。因此,以环保先行为代表的绿色GDP、生态GDP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
环境“债务”超数万亿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对干部的考核,也逐渐形成了“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部分地区不惜以牺牲环境和百姓利益的代价换取GDP的增长,导致的结果就是曾经的环境红利开始以债务的形式出现,目前中国环境修复需要超数十万亿的投资。
这是近日召开的2014年生态文明企业家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上透露的消息。与会专家认为,在如今经济新常态的增长下,众多专家纷纷指出,应尽快建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绿色核算体系,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在GDP统计合理体现,这将是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资金难题的措施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介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占到的1/10,但是能源消费却已经占到世界的1/5,污染物排放、化石能源浩劫和生态系统退化水平比经济发展提前达到世界高位,环境保护和能源保障能力远远滞后经济的发展。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的时候,环境红利就以债务的形式出现,目前全国3.6亿亩耕地被污染,修复需要6万亿。
同时,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表示,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在于改革,应该走出一条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要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企业会计核算都需要改进和调整“下一步更要解决的是要把人们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种种研究、开发、创新投入在GDP统计中得以正确反映。”
于是,以环保理念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便应运而生。
以“绿色”为先导
事实上,近10年,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与环境生态相关的政府部门下设研究机构中,早有学者研究新指标。有的想取代GDP,有的欲与GDP共存,还有的想作为政府决策参考。
“我们希望‘生态GDP’指标取代GDP指标。”中国林科院研究员王兵团队牵头研究的生态GDP指标,正是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进行的。2012年底王兵提出生态GDP概念,即在现行GDP的基础上减去环境退化价值(如草地退化等),减去资源消耗价值(如木材的消耗等),再加上生态效益(如涵养水源等),后得出的值。
行动更早的是从2004年起,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及其团队,开始核算一项名为“绿色GDP”的指标。就是从传统GDP中减掉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之后的剩余GDP。不过王金南表示,他们一直未核算资源部分,故是不完全的核算,还有待改进。
另一个新指标是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这一指标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共同研究,于2012年被提出。GEP包括生态系统产品价值(如木材)、生态调节服务功能(如大气净化)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如休闲旅游)。
显然,生态GDP、GEP和绿色GDP三个新指标的共同点,均是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代价相关联。据悉,三个指标均得到了中国部分地方政府的支持。
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公布GDP总量已超过全国GDP总量的现象,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全国GDP统一核算的难度在于如何剔除重复计算的部分以及基础资料的完善。在这方面,伴随中央逐渐淡化GDP指标考核,地方也在逐渐落实。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个县市明确取消了GDP考核。黑龙江和吉林等东北地区都在做生态GDP的核算;GEP的概念受到广东欢迎,且贵州被GEP选为论文的研究省份。一位宏观政策研究员透露,中国正在告别“唯GDP论”时代,“淡化GDP,重视民生”成为政绩考核的新导向。
加法与减法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世界,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但污染物排放、化石能源耗竭和生态系统退化水平比经济发展提前达到世界高位,环境保护和能源保障能力远远滞后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说道。
而如何更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是目前摆在决策者面前的课题。
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专家王兵介绍道,生态GDP核算体系方案基本落实,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正在对方案进行后的打磨。“如果理想的话,今年年底这一核算体系将实施。”王兵也是生态GDP核算指标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生态GDP核算由其研究团队于2012年底提出。
与此前热议多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体系”)不同,生态GDP核算是在传统GDP的基础上减去环境退化价值(如草地退化等)和资源消耗价值(如木材的消耗等),再加上生态效益(如涵养水源等),后得出的值即为生态GDP。
所谓生态效益,即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产品,包括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绿色GDP核算,即是在现行GDP中减掉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之后的剩余GDP。
但因绿色GDP核算只做“减法”,所以从一开始被提出来就备受争议。
“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绿色GDP本身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资源损失,体现的是负能量,而没有反映出生态环境自身的正能量,即其产生的正面的生态效益。”王兵此前曾对媒体解释。
目前,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核算指标,生态GDP何时推行还尚未可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
曾有媒体报道称,在部门协调问题上,绿色GDP的核算涉及到统计、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到底是环保部还是统计局主导,也存在不同意见。国家统计局官员就曾公开表示过对环保部“高调”、“越权”的不满。
在一些专家看来,绿色GDP之所以遭到抵触,一个原因就在于这种只做“减法”的核算只会给地方官员带来“负政绩”。
“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绿色GDP本身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资源损失,体现的是负能量,而没有反映出生态环境自身的正能量,即其产生的正面的生态效益。”王兵曾对媒体表示。在王兵看来,生态GDP因为把生态效益做了“加法”,因此弥补了绿色GDP的缺陷,也更利于地方接受。
“如果将来各地进行生态GDP排名的话,那些经济不够发达但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其排名可能会靠前,由此可以更好地督促这些地方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王兵谈道。
对此,马中表示,环境的价值是GDP本身的增加值,绿色GDP核算的统计和计算口径与现行GDP核算不同。GDP是一种真实的价值,但绿色GDP无法在市场中体现。
“传统GDP是按年统计的,体现的是一年内的国民经济增加值,但环境的增加值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这个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当年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损害,不一定在当年就体现出来,环境的改善也一样,当年的经济行为不体现为当年的价值变化。”马中说。
此外,他还认为,这和生态GDP核算面对的问题是类似的。“一项生态改善和一个物种的丧失,如何评价它的影响?如果要评价,一定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来衡量,比如衡量100年内一个物种的丧失对经济、环境等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可以的。但如果不在一个时间尺度内来衡量,二者是对应不起来的。”马中解释道。
“致命的原因在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统计大多是根据物理量来完成的,而将其换算成统一的价值量,就涉及到计算的方法、换算的标准等复杂的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学界并未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其结果存疑。这也是绿色GDP后来被淡化几近失声的原因所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分析道。
拿什么取代你,GDP?
专家在发问:何时放弃GDP政绩考核?人们在思考:用什么考核标准替代GDP?
众所周知,无论中央或上级,对领导干部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实属必要。政绩考核本就应当是一个指标体系,而不是某个的指标。“唯GDP论”的要害,是把GDP当作的考核指标。其特点是顾此失彼,其后果往往呈现出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重污染,惠及民生少的怪像。
然而,“不唯GDP”,就是“不要GDP”吗?毕竟在向往青山绿水之际,生产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即使维持简单再生产,仍需GDP以此权衡。仅从字面理解,“不唯GDP”,也就是不要把GDP当作“”的考核指标,而并非旨在把GDP从考核中除去。
不唯GDP等同于不要GDP,此种非此即彼的代替又何尝不具一种的哲学色彩。大抵面对公众对于官员考核体系的质疑,各行其是、五花八门的指标频出,其宗旨莫过于希冀大力发展经济之侧,同时也能还原于青天碧水的畅快。
由此,十八大顺应民意提出生态文明,政府部门必须抓紧落实。因而,无论是生态GDP也好,GEP和绿色GDP也好,宜应尽快研究量化,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