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俄机因霾盘旋八圈等风来治霾需强化硬约束机制

2014/10/28 8:45:20
6247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雾霾 废气处理 PM2.5
导读:俄机为等风来可以绕圈盘旋,治理雾霾,政府部门却不能兜圈子。
  【中国环保在线 废气处理】10月26日凌晨,一架俄机于北京遭遇雾霾,在内蒙上空盘旋8圈“等风来”,引发国内网民围观和各种吐槽。俄机为等风来可以绕圈盘旋,治理雾霾,政府部门却不能兜圈子。强化硬约束机制,将治霾措施落地生根,才不会重复绕圈做无用功。



俄机因霾盘旋八圈等风来 治霾需强化硬约束机制
  
  网曝一俄机北京遇雾霾 在内蒙上空盘旋8圈等风来
  
  “天上两架飞机在跳舞,比着个的转圈。”26日凌晨,适逢北京首都机场遭遇雾霾,有网友通过实时查看飞机航线的手机应用发现,有俄罗斯航班没有选择备降,而是在内蒙古上空盘旋8圈多至冷空气吹散雾霾而后降落目的地,结果引发国内网民围观和各种吐槽。
  
  “我就在数它到底能转多少圈。”网友“沉默改良者Tinkoff”回忆当时的情形说。26日凌晨,这位网友连发7条微博,称通过一款实时查看飞机航线的手机应用,发现一家25日由莫斯科飞北京的俄航SU200,在内蒙古上空持续盘旋,直至2时10分左右在北京首都机场成功降落。
  
  据了解,25日北京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而北京首都机场发布航班延误橙色预警,称受大雾天气影响,自23时30分起航班无法正常起降,并预计会持续到昨天凌晨2时。正是在应对雾霾的过程中,才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绝大多数飞机四向选择备降机场的情况下,SU200则与另一家货机一起选择等待。
  
  有网友就认为,既然预报天气会好转,等待也是一种选择。比如,“仗镜走天涯”就评论说:“别人从其他地方飞来,它从冷空气的方向飞来,知道就快到了,所以它在那里转圈。”也有网友调侃说:“可能是油钱不一样吧。”
  
  航班可以兜圈等风来 雾霾治理不能兜圈子
  
  北京在进入十月下旬之后,连续迎来了几波雾霾天气,污染程度之重,超出人们的预计,虽然首都人民有去年冬天屡屡被笼罩全城的雾霾考验的心理准备,但是面对“几米开外不见人”的浓见度,人们还是再次感受到虐心一般的焦虑和不安,因为再也没有比呼吸更重要的大事了。
  
  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为了不备降别的机场,采取了空中盘旋的方式,在空中等风来,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片《风之谷》中那让人感到恐怖的“腐海之上的雾霾”,如今,几十年前动画片中的虚构情节在现实中有了映照,不禁让人感慨一代动画大师的眼界和对大自然遭受人类破坏的悲悯情怀。
  
  回到俄罗斯航空客气绕圈飞等风来这事,虽然后来也有资深飞行员出来解释说,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客机在空中绕圈飞的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因为天气原因或临时航空管制时都会采用,而且比备降更安全和省油,但是这件事情的影响其实早已经超越了“飞机空中绕圈只为等风来”这样的新闻猎奇,人们思考的更多的是,雾霾不仅仅是引起了人们对未来身体健康的焦虑,而且更重要的是直到现在为止,人们对于雾霾的成因、危害程度、治理方法、持续时间等还都处在比较模糊和混乱的状态,单单是雾霾的成因,就有几十种说法,什么工业污染说,化学溶剂挥发说,垃圾处理不当说,更有汽车尾气说,焚烧秸秆说,甚至是厨房油烟说都被当做其中的一个原因了。
  
  面对近几波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雾霾,一些专家学者甚至媒体人开始站出来具体阐释北京的雾霾形成机理了,而不论阐述长短,无非就是表达一个意思:北京的雾霾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北京的雾霾和西方国家工业污染时期的雾霾构成成分不同,对人体的影响没那么大,还有一个央视媒体人甚至在微博中公开声称,对于北京雾霾的治理投入耗资巨大,不如把这笔钱投在更需要投资的地方,搞好民生——笔者特别想问问此君,当你呼吸都有夺命之可能的时候,你说的“民生”还有一毛钱的意义吗?首都人民就不用呼吸就能搞好大民生了?
  
  和雾霾大飞机不能降落相比,用切实有效的路径和时间表安排好治理北京雾霾的具体路线图,可能是当前大的民生,因为事关民生事务的安排,还可以有个轻重缓急,但是对于呼吸这件事来说,对每个人来说,都刻不容缓,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在雾霾中的孩子来说,我们相信,每一个家长想到自己的孩子的肺部如吸尘器一样遭受雾霾“洗肺”时都会焦灼万分,这一点,政府部门不可不察,也不可不重视这种民怨和焦虑,俄罗斯客机为等风来可以绕圈盘旋,治理雾霾,政府部门不能再打哈哈、兜圈子了。
  
  治理雾霾须强化硬约束机制
  
  近段时间,雾霾再次肆虐,从政府到民间无不如临大敌,群策群力治之。然而,在环保部近期针对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工作的督查中发现,一些地区工作形式大于内容,应急机制不协调、不顺畅,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号在河北省未能统一执行,被列为治霾重点的钢铁、玻璃等重污染行业关停淘汰工作也在一些地方步伐迟缓,部分企业甚至拿着国家巨额环保补贴却不正常运行环保设施。
  
  一直以来,国家层面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主基调是“恩威”并施,约束和激励机制并行。在激励机制方面,每年拿出百亿元以上的大气污染防治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同时,考虑到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制定了脱硫、脱硝及油品质量升级的价格补贴机制,以激励地方政府及污染大户的积极性。但政策推行至今,不少地方和企业仍视环保治理为负担,政策落实不力,企业行动迟缓,甚至出现钻国家治污补贴“空子”的投机行为。
  
  专家指出,针对当前大气污染防治激励机制收效不佳的情况,需要政策层面切实加大处罚和监管力度,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硬约束机制。
  
  首先,加紧修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雾霾治理的法律层面约束。雾霾治理既然被上升为国家战略,理应获得与这种战略相匹配的法律地位。这就需要在终修订完善的大气法中,针对污染企业制定具体条款,明确其违法排污及治污不力的法律责任,而非仅仅承担经济层面的损失。同时,针对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监管职能弱化问题,新制定的大气法应在强调地方政府的环保监管职责外,还应在法律执行层面强化其职能,避免一些地方治理雾霾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应建立污染监管的长效机制。当前治霾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当雾霾天气来袭时,相关部门才开始启动应急工作,包括加强治污执法督查,出台企业停限产清单。这些临时性措施只能一时奏效,往往过不多久污染又会卷土重来。2008年奥运会期间,京津冀地区众多企业用20多天的临时停限产换来了首都的一片蓝天,但过后这些企业死灰复燃加码生产排污。因此,相关治理措施应该形成系统持续的长期性机制。例如,环保部门应定期组织重点行业重点监测对象的污染治理督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再次,应切实加强雾霾治理的行政问责制。污染治理具有很强的政策主导性,政府部门特别是“一把手”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污的力度和成效。基于此,业内专家建言,对治理污染不力的地方,亟待建立针对行政“一把手”的环保监管问责制度。当前不少地方的环保工作处于边缘地位,在环保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的当下,环保应该成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倒逼地方政府树立转型观念,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后,建立企业排污及治污行为的全社会监督机制。污染企业作为雾霾产生的“元凶”之一,受害者是社会大众,理应被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一直以来,部分污染企业与环保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后者不胜其累,广泛的公众参与势在必行。应当要求企业在享受公共财政提供环保补贴的同时,定期公开发布企业所涉污染源的实时排放数据。同时,环保部门应当制定公众参与污染监督的系统措施,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中国将引捷克治霾技术 烟气再迎炒作期

下一篇:我国部分城市饱受雾霾之苦 国外经验教训或可借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