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行业“猫腻”成不争事实环评亟需回归独立公正

2015/1/29 15:37:11
5636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老崔
关键词:环评报告气体检测仪器废气处理设备
导读:专家称,作为环评机构业务主管的环保部门,急需依法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监管。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日前,广州市环保局公开披露5家环评单位存在的具体问题。此事一出,再次引发人们对环评报告性和公正性的困惑。行业内“猫腻”不少也已是不争的事实。专家称,作为环评机构业务主管的环保部门,急需依法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监管。



行业“猫腻”成不争事实 环评亟需回归独立公正
  
  环评报告中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不足、污染源强核查不准、大气监测布点不科学、引用标准不当、结论重大笔误……这些可不是民间猜疑或杜撰,而是广州市环保局日前公开披露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5家环评单位存在的具体问题。
  
  这5个机构分别是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环评机构对环境影响评价不公正乃至故意弄虚作假等现象在全国并不鲜见。而环评的公信力缺失,又与环评机构多隶属于地方环保系统或科研院所、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三方不无关系。要确保环评的性和公正性,必须彻底割断环评机构与审批部门的脐带,让其回归独立性,严防“裁判员”利益部门与“运动员”环评机构“同穿一条裤子”,堵塞潜在的利益输送渠道。同时,以包括环评机构、专家、审批机关等在内的环评责任溯源追究机制,倒逼各个环节的把关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
  
  因此,环评报告的性和公正性令人困惑。
  
  社会对于环评的重视程度,或许仍未达到理论上应有的高度。行业内“猫腻”不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可以加重处罚力度,通报批评还不够,罚掉涉及项目的环评收费,甚至加倍施以惩罚性罚款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并不过分。其次,要落实责任终生追究制,环境影响一般历程数年甚至数十年才会出现,等到项目真出了问题,当初环评负责机构也要一并受罚。但就目前一些环境事故的处罚情况来看,对环评机构的处罚似乎很少见诸报道。再次,要依靠体制创新,根本上切断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的利益关系,不妨采取资金托管方式。
  
  作为环评机构业务主管的环保部门,急需依法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监管。业内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提议:
  
  一是实行准入制度。加大环评资质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公开环评资质受理和审查情况,全面公开环评机构资质等级、评价范围、工作业绩和环评专职技术人员相关信息。对环评机构编制环评的期限、环评费用、服务质量等方面,要作出服务公开承诺,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
  
  二是建立考核机制。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抽查的形式对其进行监督考核,每半年对环评机构的得分进行汇总,按环评文件的平均得分进行排名。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环评机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期间,环评机构不得开展环评业务。对环评造假、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并造成一定影响的环评机构,要依法查处,并责令其退出当地市场。通过严格考核,促使环评机构提高环评质量,与环保部门共同努力,真正把好项目环保准入关。
  
  三是提高管理水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评审批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及时了解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动态和产业政策导向,熟练掌握环境准入标准和审批原则,切实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正确运用好环评管理法律法规,增强环评审批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出现地方保护。同时,也要听取和采纳环评机构的合理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热门评论

上一篇:探路环保警察“威慑面孔” 执法前请公安提前介入

下一篇:土壤修复争论“僵持不下” 生物炭或获傲人成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