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水土不服“后一公里”何以疏通?
- 2015/3/16 14:55:05
- 48593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小疯子
- 关键词:清洁设备垃圾车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水土不服 “后一公里”何以疏通?
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根据《决定》,广东省东莞市等市比照适用有关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定。东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认为,这将给解决东莞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带来新机遇。
垃圾分类5年仍就“带不动”
四年前,一对中国台湾夫妇在东莞的小区设立了一个垃圾分类的环保站,相信“这是大家的环保站”;四年后,他们觉得自己太“天真”。
嵇大昕为住户配了一百多把钥匙,但四年来,来环保站自己动手分类垃圾的只有两户。中国台湾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一一失效,更多的住户只是把垃圾放到环保站门口,转身就走。
谁也没想到,今年1月15日晚,世纪城环保站会被砸,三处地方被写上“垃圾”二字。
这是一个民间自设的垃圾分类站点。四年前,由在东莞设厂的中国台湾夫妇嵇大昕和谢仁贞在自家小区建立,一间小房,约5平米。“当初信心满满,只想着带动业主们来做垃圾分类。”谢仁贞说。
2000年,北上广等8座城市成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但国内城市真正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展开对应试点工作,则要到2011年前后——这一年,台北做到生活垃圾零掩埋,分类被证实对垃圾减量是卓有成效的。台北的成功,令大陆城市看到希望。
广东垃圾分类“后一公里”难打通
2011年6月29日,广东东莞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世纪城环保站正是在一个试点小区里诞生。它的艰难生存,正是大陆城市垃圾分类推广的尴尬缩影。
2014年12月,一份由广东广州市城管委委托“宜居广州”所做的垃圾分类调查报告显示,在对102个垃圾分类验收合格的社区进行暗检后发现,其中只有7.8%的社区做到了分类收集和运输的结合。
与其他许多公共政策推广一样,垃圾分类也需要上下互动、知行合一,方能行之有效。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只有7.8%的社区做到了分类收集与运输结合,这难免有点尴尬。有业内人士表示,说明垃圾分类“后一公里”还没完全打通,仅提供基本设施配置是不够的。
垃圾分类或引入民资
垃圾分类在广东开展试点已久,但效果仍就是乏善可陈,这也带动了相关部门积极主要的参与垃圾分类难题破解的探讨。
3月7日,农工党东莞市委会代表作客某电视台,为东莞破解垃圾分类难题建言献策。
东莞市从2011年6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但目前效果并不明显,市民参与度不高,垃圾分类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比较突出。
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委员熊俊:“我们每家每户政府有投入的话,可以做很漂亮的垃圾分类的家庭的垃圾箱。我们用个简单的,分成两个储存部分,对好的住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据了解,目前东莞日均产生垃圾1万吨,处理的方式包括焚烧、填埋和外运,要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委员熊俊表示:“公共事业是一个很大的投入,仅仅是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完善市场机制,引入一些民营的资金进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经济的补贴,使他们充分发挥经济科技的实力。”
广东或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根据《决定》,广东省东莞市等市比照适用有关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定。东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认为,这将给解决东莞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带来新机遇。
推动城镇化、严惩欠薪逃匿、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及过需要立法的领域。根据《决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东莞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东莞获得立法权后,诸如历史的违法建筑处理、餐厨垃圾管理、垃圾分类等众多城市管理难题,或将破题,镇一级行政效率也将提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