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各方博弈难成监管合力北京首提垃圾分类却蜗行牛步

2015/3/27 10:04:44
5739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垃圾处理设备环保垃圾站垃圾分类
导读:然而,14年过去了,北京垃圾分类仍然无法到位,症结究竟在哪?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分还是不分,相差巨大。垃圾混运给垃圾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加剧环境污染,并造成可循环资源的严重浪费。从2000年起,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作为试点,开始试行垃圾分类。然而,14年过去了,北京垃圾分类仍然无法到位,症结究竟在哪?

  
  各方博弈难成监管合力 北京首提垃圾分类却蜗行牛步
  
  尽管北京很早就提出了垃圾分类,但当时的垃圾分类主要是出于节约意识,人们把旧报纸、牙膏皮等可回收物品卖到废品回收站卖钱。而对于今天的垃圾分类来说,更主要是关系到如何无害化处理垃圾、终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14年,北京试行垃圾分类,一个不长却足以反思的时间跨度。面对指缝中溜走的资源,还有与摩天大楼比肩蹿升的垃圾……“垃圾分类”值得政府与公众更多地思考。
  
  事实上,对于北京而言,如果说从2002年到2008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那么自2009年开始的垃圾分类工作,根本目的则是为“垃圾围城”寻找一条解决之道。
  
  2009年,垃圾分类被提上北京市政府的议程,时任北京市长郭金龙在北京会议中心亲自召开垃圾分类动员大会,市长的“每日市情”里也有垃圾分类的信息,年底也有专门的工作汇报。
  
  北京市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到2013年年底,共设立了近30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配备了相应的垃圾桶和回收人员。但几年下来,垃圾分类并没有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许多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甚至回归到初的境地。
  
  居民嫌麻烦 七成以上需二次分拣
  
  清晨7点半,北京市海淀区光大西园内,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吴师傅开始回收小区4号楼前的垃圾,摆放整齐的蓝、绿、灰三色垃圾桶分别标注着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但宋师傅并没有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分门别类直接倒入垃圾车,而是手拿专用的大夹子,重新分拣。
  
  “我们每天都要把居民倒的垃圾打开再分一次,现在天凉了,好多了,夏天那味道就能熏死人。有的人家分得很好,大部分人家什么都放在一个垃圾袋里,我们得一点一点分拣,这也保证不了能把厨余垃圾分得很干净。”宋师傅说。
  
  住在小区的孙女士介绍说,光大西园是北京市2010年命名的垃圾分类小区,当时每家居民都领到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册、两个家用垃圾桶和两卷垃圾袋,她还特别认真地看了看。为了做到垃圾分类,她在厨房放了两个垃圾桶。而且全家只有她分类,每次去倒垃圾她都要再分拣一次,感觉很麻烦。
  
  相关媒体在该小区随机走访发现,虽然不少居民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是在投放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没有完全分开,多数桶里扔的都是混合垃圾。大家扔垃圾根本不看分类桶,离单元门近的桶,垃圾也多。“没养成习惯”、“麻烦”是回答多的理由。
  
  据悉,城市80%以上生活垃圾从家庭中产生,社区是生活垃圾排放的主要源头场所。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后一公里”,2010年,北京市聘请了5000多名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队伍,目标是当年年底前让试点社区居民100%知晓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正确投放率达到90%以上。
  
  然而,现实让这些数字都成了美好期待。2010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在600个试点社区1.3万多户居民中进行的垃圾分类调查显示,试点社区当年的生活垃圾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居民投放后由保洁员和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二次分拣的约占75.6%,而居民对分类知晓率(非常了解分类)只有15.5%,约60.1%的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晓程度只停留在初步知晓阶段,在两年后进行的回访显示,情况依然没有多大改变。

热门评论

上一篇:土壤顽疾频亮“红灯” 祛除沉疴关键在四剂猛药

下一篇:千万元为暴利走私买单 洋垃圾再生打破环保压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