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5年仍冥顽不化企业插脚整治有何看头
- 2015/7/1 9:47:40
- 62973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枫叶
- 关键词:垃圾处理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5年仍冥顽不化 企业插脚整治有何看头
重庆打响垃圾治理之战
垃圾治理战役在有着内陆腹地之称的重庆全面打响了。
6月30日,重庆市政协跟踪督办四届二次会上《关于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几点建议》提案时,该市市政委负责人表示,重庆市将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明年主城区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重庆日前重拳治理垃圾分类工作并非一时兴起。今年5月,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名单揭晓,重庆主城就位列全国26个示范城市。按照要求,2020年,主城建成区居民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应达到90%。
目前,主城区生活垃圾日均收运量近9000吨(固体生活垃圾约7600吨,餐厨垃圾1200吨,果菜垃圾200吨)。其中,50%焚烧处理,35%填埋处理,15%作为餐厨垃圾、果菜垃圾进行了综合利用处理。近年来,主城区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预计到2020年每天将达到1.4—1.5万吨。为避免“垃圾围城”,开展主城区垃圾源头减量及分类工作势在必行。
据重庆市市委负责透露,今年在主城各区各选择一条街道50个封闭式管理小区和居民点进行大规模试点,明年起将在主城区全面推广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同时将积极推进《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立法工作,统筹规划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加快分类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设施,同步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网点建设。
企业参与整治冥顽不化的垃圾
自2009年9月九龙坡区在重庆市试点垃圾分类以来,截至目前,主城只有不到两万户、不足8万人参与垃圾分类。据重庆日报记者实地采访中发现,重庆垃圾前端(源头)处理环节异常冷清,七成受访者认为分类垃圾桶是摆设,一半市民没有减少垃圾的意识。
不仅市民不“感冒”,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试点效果也不佳。消息称,在重庆主城尝试垃圾分类5年,亏损额却超过1000万元。实际上,2014年前,不光是重庆,国内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做得也不好。比如,南京曾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垃圾分类,却出现过“公众知晓率90%、参与率10%”的尴尬。
看到政府唱“独角戏”难以取得突破,2014年起,南京、广州等城市开始探索第三方服务模式,希望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以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为例,引入某环保科技公司后,仅半年时间,就减少垃圾200余吨。而引入企业后,该街道每千户家庭一年的垃圾分类支出,仅是过去开支的1/4。
南京企业插脚垃圾分类,收获颇丰
5个塑料瓶换5个大蒜头、3袋厨余垃圾换一个鸡蛋……去年4月以来,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在该市试点“垃圾换物”模式,居民将家中的剩饭剩菜、塑料制品、泡沫板等垃圾交给志达环保,就能兑换鸡蛋、蔬菜等生活物品。
朱星龙介绍,志达环保每周都要拿出上万斤的食品“换购”居民的生活垃圾。今年,南京将有70个小区实施这种“垃圾换物”的方式。
朱星龙是四川巴中人,在重庆装修房子时,因为装修垃圾的价格问题,和收破烂的起了争执,引发了他当“破烂王”的念头。
“市民丢弃的生活垃圾中,有2/3是可以回收的。”朱星龙说,2009年他在重庆成立了恒奥环保技术开发公司,进入小区收购居民家中的垃圾,再运到资源回收中心卖钱。其中的价差,就是企业利润。
为把恒奥环保做成品牌,朱星龙推出了两个措施:一个是“什么都可以卖钱”,另一个举措是“计费到克数”。他还不时搞些矿泉水瓶换鸡蛋、废报纸换抽纸等活动吸引人气。
在重庆做垃圾分类的5年多时间里,恒奥曾吸引了40个小区参与,取得过干垃圾减量90%的成绩,却因试点规模不够大、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亏了钱。
“在垃圾分类法规、市民环保教育和财政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推行第三方服务,或是我市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出路。”重庆市市政委人士认为。
如何淘金垃圾分类市场?
在国外,垃圾处理业被视为经济增长快的行业之一。德国玻璃制品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接近100%;冶金生产中留下的矿渣95%得到重新利用。在瑞士,70%的废纸、95%的废玻璃、约90%的铝罐得到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回收率达到2/3。
“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关键,应是涵盖越长越挣钱。”有业内认为,国内一些垃圾分类企业主要承担“收买佬”的收集功能、废品收购站的粗分功能。如果打通垃圾分拣、垃圾大宗回收、商家合作链条,实现资源深加工,做垃圾分类回收的毛利甚至可以达到20%至30%。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是垃圾分类的关键。”朱星龙认为,政府制订垃圾分类奖惩的法律以及财税扶持政策;企业则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把垃圾分类的蛋糕做大,才能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文章整合自重庆日报、中国报告大厅、新快报等相关报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