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碳交易新政出台加速市场激活 千亿级产业蓝图即将开闸

2015/8/17 16:39:22
5520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小晴
关键词:碳交易碳市场节能减排
导读:发改委网站近期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并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
  【中国环保在线 市场行情】发改委网站近期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并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即将开闸,投资机构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要不然会很被动。在全国碳市场开启之前,投资机构可以先开展业务筹备,以免失去先机。
  


碳交易新政出台加速市场激活 千亿级产业蓝图即将开闸
  
  在经济社会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碳市场所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
  
  碳市场的未来可期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想——3年前,中国碳市场尚是襁褓中的“婴儿”,哇哇哭声挺大,却鲜见实质性进展。令人没想到的是,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长成为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7家试点碳交易平台竞相发展,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也已呼之欲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未来温室气体减排中承担起核心作用。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将达600亿至4000亿元,现货市场将达到10亿至80亿元。从数字上看,碳市场确实前景诱人,但中国碳市场本身并不成熟,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须放眼长远,尽可能避免发达国家碳市场发展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在碳排放额度与价格的确定上,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个值得反思的教训。
  
  从长远看,未来碳市场发展应形成一个层次丰富、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碳金融体系,比如包括产业绿色转化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准的绿色信贷等。在产品领域,以碳资产为抵押延伸出的理财产品,碳基金、碳债券、碳信托等衍生产品,都是未来碳市场发展的方向。
  
  尽管碳市场的未来可期,但相较于日交易额数百甚至上千亿的其他交易市场,眼下年交易额仅有几亿元的碳市场却不无尴尬。数据显示,全国7个试点中,高履约率、高活跃度的北京年交易额仅为2.36亿,交易额大的湖北也只有3亿元。控排企业的碳资产长期放在账上不动,亟待激活。只有赋予碳配额更多的金融属性,才能让控排企业意识到参与碳市场不仅仅是碳排放权的买卖,更是获得资金的重要手段。
  
  2014年,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均提到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碳配额市场。
  
  一个成熟的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投资机构,是实现市场流动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碳市场比较单一的交易模式,却在某种程度上迟滞了投资机构入场的脚步。
  
  “从技术角度讲,全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碳市场,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过程中,应该对现有的试点进行整合。”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看来,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环境问题的根本改善,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现在无疑是启动京津市场整合的佳机遇期。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即将开闸,投资机构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要不然会很被动。在全国碳市场开启之前,投资机构可以先开展业务筹备,以免失去先机。
  
  碳交易新政加快出台
  
  发改委网站近期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并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的出台将从法律层面提供保障,有助于各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据介绍,发改委气候司7月29日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听证会,重点就涉及的新设行政许可问题进行探讨。气候司介绍了草案的起草背景,并就涉及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管理制度、碳交易核查机构资质认定两项新设行政许可作了说明。
  
  按照中美气候减排声明,我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据悉,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首批试点行业将包括钢铁、电力等6大行业。此举标志着容量高达千亿元级的碳市场将正式开启。
  
  京津冀跨区域交易启动
  
  截至2015年6月15日,河北承德市的6家水泥企业已全部纳入北京碳排放交易系统。北京和河北承德的携手合作,标志着在中国碳交易市场中实现跨区域交易。时隔半年,“承德市6家水泥企业已经纳入了北京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初步测算,这6家企业占承德市碳排放的近60%”,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承德的林业碳汇项目在北京的环交所挂牌后,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7.05万吨。承德通过碳汇交易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京津冀启动跨区域碳交易,不仅服务于京冀协同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更使碳市场从城市走向区域,为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铺平道路。
  
  多地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除了京津冀区域,上海、深圳等地也在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并且推出了多款碳金融产品。8月5日,上海市首单借碳交易签约仪式举行。6月30日,上海第二履约期顺利结束,并成为国内连续两年实现100%完成履约的试点城市。同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借碳交易业务细则(试行)》发布,正式对外推出借碳交易业务。
  
  除了借碳交易业务以外,上海今年推出了多项碳金融服务。4月8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完成上海碳市场首笔CCER交易。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卖家,与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完成。总体而言,借碳机制有利于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促进碳市场的发展。
  
  另外据介绍,广东将加强碳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计划打造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为平台,金融机构和银行为核心团队的碳金融创新力量,在碳交易方面进行适度的金融创新,研究开发碳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产品,开展碳期货可行性研究等,同时将碳资产作为企业的新型融资工具,设计相配套的风险控制和价值评估体系,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发展碳金融业务。
  
  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湖北、重庆等试点碳市场先后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权的履约工作。据统计,96%以上的控排企业都能足额清缴配额,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这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顺利的进展,碳交易全国统一市场也正呼之欲出。专家指出,尽管中国碳交易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但以7大碳交易试点为核心的“国家队”正跑步入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任务,碳市场的建立恰恰能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低成本、能的市场化机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制订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标准,推进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积极开展碳交易相关宣传和人才培训,为实施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础。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将加快,未来市场可期。
  
  (参考资料 中国证券报,经济日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法治与政策利好双重催化 环保后续发展亮点十足

下一篇:助推京津冀大气治理 “冬奥蓝”开启环保行业百亿蛋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