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海绵城市解下雨看海尴尬外地经能否治愈本地涝?

2015/8/19 11:11:14
5729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枫叶
关键词:污水处理设备污水提升器海绵城市
导读:“海绵城市”作为治愈“逢大雨必涝”城市顽疾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备受关注。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海绵城市”作为治愈“逢大雨必涝”城市顽疾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备受关注。继多部委联合发布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日前,水利部再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强力推进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大浪。“海绵城市”能否缓解“下雨看海”尴尬?外地经验又是否能治愈“本地内涝”?

  
  海绵城市解下雨看海尴尬 外地经能否治愈本地涝?
  
  “海绵城市”建设在多地上演“看海”模式的尴尬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8月13日,水利部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政策密集出台
  

  长久以来,台风给我国沿海等地带来严重影响,暴雨导致城市内涝严重,多个城市出现市民在家门口看湖捕鱼的场景。今年我国多地轮番强降雨也让城市涝情接连报警,城市道路被积水淹没时有发生,“看海”模式真实上演。“逢大雨必涝”的城市顽疾已然成为当下公众尤为关注的民生热点之一。
  
  如今“海绵城市”的概念,正走入中国城市治涝的视野。
  
  “海绵城市”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2014年底,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将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分档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今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包括南宁、济南、武汉等16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除了这些试点城市外,也有很多城市纷纷把“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也在近的一次会议上为这种“城市病”开出药方,要求趁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加快地下综合管廊方面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外来经难治“本地涝”
  
  针对“海绵城市”,业内流传一个“6字箴言”——蓄、排、滞、渗、净、用。而早在首批16个城市列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之时,中国台湾台北市便已有了做法可供大陆地区借鉴
  
  台北市在蓄水上下足了功夫。
  
  台北正尽量将道路、广场改成透水性的铺面,让雨水可以透过缝隙渗进地底。此外,在空旷地增设贮水池,让屋顶、路面积水流入池内,达到“雨天储水、晴天散热”效果。
  
  目前,在台北的广慈公园、青年公园就推广建设了“雨扑满”(扑满原指古代储钱瓦器)地下蓄水设施,让雨水流入扑满内,不仅让道路不积水,也能减轻区域排水系统负担。以广慈公园的“雨扑满”为例,可储水18吨,供绿化浇水、清洗街道用。
  
  就构建海绵城市而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可谓不密集。但无论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还是到效果评估,建设海绵城市在部分业内人眼中尚缺乏相应的指导手册:现阶段,在试点过程中,首先缺少的就是具有规划设计能力的单位或者机构,传统上的市政设计院对于LID还不具备相应的设计能力,难以满足这一市场的设计需求。
  
  不同城市降雨情况、地势、土壤、植被、排水、污水处理能力各不相同,仅下渗砾石的选择就有很多讲究。海绵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依照国外或者其他国内城市经验进行建设,忽视自身特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是难达到理想效果。就此,部分业内人士建议,应因地制宜,针对城市自身情况进行设计、施工;与此同时,还需出台相应的指导手册。
  
  材料来源:水利部网站、中国建筑报、东南网、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微信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严标准助推超低排放 火电行业一年收获颇丰

下一篇:清凉降暑吹走雾霾 城市风道让这个夏季不再闷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