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在线

登录

巡测边境朝核辐射 守护辽东生态环境

——访辽宁省环保厅核与辐射监测中心林殿科
发布时间:2016-10-29
浏览次数:54470
  【中国环保在线 人物故事】比邻而居,辽宁环保部门的很多监测人员,在每次朝核试验后都要深入边境线,密切跟踪监测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指标的变化,为及时有效的应对朝核试验可能对我国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巡测边境朝核辐射 守护辽东生态环境
  
  从辽吉交界的浑江河口到鸭绿江入海口,我国辽宁省邻近朝鲜的边境线306公里。从2006年10月开始,朝鲜五次核试验震动世界。
  
  比邻而居,辽宁环保部门的很多监测人员,在每次朝核试验后都要深入边境线,密切跟踪监测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指标的变化,为及时有效的应对朝核试验可能对我国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一支鲜为人知、神秘而特殊的监测队伍,无数个惊心动魄、紧张忙碌的日日夜夜,徐徐向我们展开。
  
  边境巡测
  
  昼夜不停
  
  2006年10月9日上午10时许,朝鲜咸镜北道花台郡舞水端地下坑道内的一声巨响,令全世界为之震动。朝鲜进行了次核试验,监测震级3.6级,相当于800吨TNT爆炸烈度,距离中国边境137公里。
  
  面对突如其来的朝核试验,时任辽宁省核安全局管理科科长的林殿科,受命担任前沿应急辐射监测小组组长,带队到边境前沿开展应急监测。
  
  对2006年次朝核应急的经历,在林殿科记忆中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事发如此突然,我们都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真的有点茫然紧张。但是面对这样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尽快理清工作思路,一边研究应急监测方案,一边准备各种监测仪器设备。”林殿科说。
  
  边境应急监测必须贴着国境线展开。巡测根本不可能走高速公路,连国道都很少,走的基本全是山路。
  
  按照应急监测方案要求,白天每隔3个小时上报一次监测数据,夜间每隔6个小时上报一次监测数据。为了确保数据按时上报,监测小组沿着边境线昼夜不停地开展监测。每天还要在边境前沿采集大气中的气溶胶和气碘样品,送往400公里外的沈阳进行分析检测。
  
  “当时根据应急工作要求,我们上报数据只能使用传真。由于那时的条件有限,应急设备还不齐全,我们没有传真机。次到了监测前沿后,为了不耽误上报数据,布置完应急监测任务,顾不上吃饭,马上还要连夜到处找传真机。”林殿科说。
  
  次朝核应急期间,林殿科带领的应急监测小组,昼夜不停地在边境线上往返,监测、送样、报送数据,周而复始,就这样一直持续了20多天。
  
  应急监测
  
  使命所在

  
  “次是刚过国庆;第二次是2009年5月25日临近端午节;第三次是2013年2月12日,正好是正月初三;第四次是2016年1月6日,刚进新年;近的这次是9月9日,临近中秋。”林殿科对朝鲜历次核试验都可以准确地说出时间。
  
  第二次朝核应急工作中,林殿科再次担任了应急监测综合组组长,每日除了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指挥调度外,还要对各监测小组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研判。那段时间,他一直坚守在应急值班室里,经常是白天调度监测工作,夜里还要通宵编写上报材料。
  
  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应急工作中,已经调任辽宁省核与辐射监测中心副主任的林殿科担任朝核应急监测工作的负责人,带领应急监测团队,始终战斗在工作线。
  
  “艰苦的那次算是第三次了。因为是事发正月初三,当时我们单位所有人都已回家过年了。但是接到任务,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刻放弃休假返回单位。四川、河南、陕西,远的是新疆,任何人没有一句抱怨。我们觉得,在此时此刻,为了国家的环境安全,我们心中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刻就会升腾起来。”林殿科激动地说。
  
  尽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监测设备也不断完善,但是,他们还是遭遇了的困难。
  
  “头一天就下起了大雪,天气特别寒冷,路上全是冰,非常滑,应急监测车根本不敢开快。为了快速赶到前沿,我们只能冒着危险往前走。”林殿科说。
  
  由于刚过完年,边境一带所有的饭店全都关门了,吃饭成了大问题。近十天的巡测,他们只能吃面包、饼干、火腿肠。
  
  有时候时间来不及,就只能饿肚子。那段时间,由于吃饭时间不固定,加上寒凉食物的刺激,应急监测小组中好几个人都犯了胃病。由于胃疼,林殿科每天只能靠芝麻糊充饥。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一直坚持到应急结束。
  
  此次监测,林殿科带领的工作组行程超过5000公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从辽宁省东北边境应急监测工作材料中发现,每次边境应急监测,辽宁的应急监测队伍都要行程4万余公里,监测数据1000余组,采集各种样品近百个。
  
  根据他们的监测结果,应急期间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当地辐射本底涨落范围内,各采样点的放射性核素分析结果未见异常,未监测到朝鲜核试验产生的任何人工放射性核素。
  
  科学的监测,准确的结论,消除了公众顾虑,稳定了社会情绪,这背后凝结了林殿科和他的团队大量艰苦的付出。
  
  五次应急
  
  十年磨砺
  
  能够亲身经历五次朝核应急,让林殿科尤其感到骄傲。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林殿科先后两次获得边境辐射应急工作先进个人,他所在的应急监测团队3次受到环境保护部的表彰。辽宁省委、省政府也对他们在朝核试验应急监测工作中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林殿科经常这样对身边的监测人员说:“辽宁边境辐射应急工作从零开始起步,监测能力从弱到强,监测体系不断完善。能够见证这个过程是荣幸的,能够参与其中更是幸运的。无论是身为辐射监测人员的责任,还是为了国家环境安全的使命,我们都应该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承担下来。”
  
  “五次应急,十年磨砺。我和我的同事可以自豪地说:边境应急,用我必胜。”林殿科说。
  
  原标题: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

上一篇:博世科研发工程师刘熹:博世科奏响环保“智造”强音

下一篇:王成文谈陕西环保“两个责任 ” 责任落地还需建章立制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