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阳盛业玻璃钢集团有限公司

环保在线高级12

收藏

中国民间“小人物”的环保路:每人都有义务做环保践行者

时间:2017-03-06      阅读:1310

在河北省辛集市张古庄镇南吕村村民们眼中,同村人郝建设是一个“发明家”。其获得国家的“节能环保炭化炉”不仅能将桃核、杏核等废果壳加工后“炼”出净化空气和污水的活性炭,还能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烟,并将之转化成为庄稼增产的营养液。

  “环境污染倒逼企业和个人求变,每个人都有义务成为环保的践行者。”3年来,65岁的郝建设前后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在炼制活性炭的基础上,通过钻研先后获得74项国家,其中发明57项、实用新型17项。

走进郝建设的公司,成堆的桃核、杏核、椰子壳等堆积在厂内空地上。20年前,郝建设在查阅资料时发现这些“废料”可以被烧制成炭,经过多方,他从外省请来技术人员将果壳烧制成活性炭,用于污水处理和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并远销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活性炭的,让郝建设意识到环保产业前景广阔。

  然而,烧炭虽挣钱,生产过程却不太环保。zui初,郝建设做活性炭用的都是zui原始的土法烧窑,冒出的黑烟能飘到十里地之外。因常年接触炭灰,郝建设面色黝黑,双手也常年带着褪不去的黑色。

  近年来,河北省雾霾频发,中国政府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大。看到家里小孙子在雾霾天咳嗽,看着自己公司上方飘着的黑烟,郝建设开始盘算自己的“环保经”:“环保不等人,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情。

上一篇:河北环保厅长:雾霾问题一定要正视,老天不帮忙更需人努力 下一篇:河北:小项目不涉及环保 符合政策可不再审批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