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iena 试剂使用说明
I. Ultrasnap、Supersnap等ATP和过敏原拭子使用方法
图1![](https://img76.hbzhan.com/bb33f2c9b6dc3b85bc2fe3879bfa886a1a0213acc688504207387d28defb5bb4d0fea13b08364f41.jpg) 握住球管,从试管中拿出沾湿了的棉拭子,按10X10CM的面积涂抹检测区域。 将棉试子插入检测管中,4小时内进行检测。
图2 ![](https://img76.hbzhan.com/bb33f2c9b6dc3b85bc2fe3879bfa886ab04a1fb1c61642b1416fc90f686cd1eafa1f02120446f803.jpg) 握住吸阀,倒转装置并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球管,从吸阀处折断。 轻挤球管两次,挤出球管内液体,清洗检测管内标本,轻摇两到三次。
图3![](https://img76.hbzhan.com/bb33f2c9b6dc3b85bc2fe3879bfa886ada9d8f2703fc48e29569926da2fa4ab46eed0abfb1b238ef.jpg) 将整个检测管放入发光仪中,盖紧盖子,进行测量。
储藏 1) 拭子需保存在2-8℃的冰箱内,不要冷冻。 2) 注意避光保存,放于铝膜袋中,密封保存。
安全性 如按照标准实验程序操作,拭子各部组成不对人体健康有任何威胁。废弃装置丢弃无需经过特别处理。 如有需要,可提供原材料安全性资料(MSDS)。
Micro-SnapTM肠杆菌科检测拭子使用说明 产品编号:MS-EN-100/配套Hygiena荧光仪使用 该产品可配套下列产品使用: 产品编号:ES-ES-100增菌拭子(Hygiena的一体化棉签采样头和球阀拭子头设计,可用于涂抹取样,同时也可以用做巴斯德吸管,方便现场精确移液) 产品编号:EB-EE-100增菌肉汤2ml 产品编号:MS-CC-100大肠菌群检测拭子 产品编号:MS-EC-100大肠杆菌检测拭子 包装规格:每盒100支 用途 Micro-Snap检测拭子采用了一种快速生物发光方法,可在1-8小时内完成对表面样本、食品样本和过滤液体样本中肠杆菌科的检测,检测结果无需确认。 检测步骤 检测分两步骤进行,需要采用两种一体化拭子。拭子1为一体化增菌拭子(ES-ES-100肠杆菌科、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通用增菌拭子),拭子2为检测拭子。 MS-CC用于大肠菌群检测、MS-EC用于大肠杆菌检测 1、 样本准备,可参阅增菌拭子说明书 2、 取0.1ml(2到3滴)的增菌样本到检测拭子 3、 折断拭子头上端阀门并挤入反应液 4、 轻轻摇晃拭子混匀液体 5、 在37℃±1℃条件下至少孵育10分钟,20分钟到60分钟的更长孵育时间可以得到更高的灵敏度。 ( Hygiena 配有37℃拭子孵育器,可容纳 11 支拭子同时孵育) 6、 放入Hygiena荧光仪里进行检测 进一步检测 如果用MS-EN拭子检测到一个阳性结果,则需要确认样本中不含大肠杆菌,这可以简单地通过用Hygiena*的大肠杆菌检测拭子重新检测同样的增菌液来进行进一步的大肠杆菌检测。参考MS-EC-100检测拭子操作说明。 结果说明 结果以相对光单位(RLU)显示。在ENSURE荧光仪中阳性样本的阈值设为10 RLUs,阴性样本值为0-9RLU。根据要求,对于其它Hygiena仪器如SystemSure Plus和Hygiena Pi-102其阈值也可以通用。 这些用于定性分析的阈值和接种时间表仅提供一个zui初接种样本中大概的目标菌含量,接种时间表1是基于检测拭子10分钟的孵育时间。 接种时间表1 zui初接种范围 (CFU/ml或/g) | 37℃下zui少孵育时间 (小时) | 1-5 | 7 | 10 | 6 | 100 | 5 | 1000 | 4 | 10000 | 3 | 100000 | 2 | 500000 | 1 |
定量检测 定量分析需要在同一根增菌拭子的不同孵育时间将增菌液转移到Micro-Snap检测拭子,所以需要多根Micro-Snap检测拭子。 还有一种算法是对在特定时间的RLU结果进行运算来判定zui初接种的目标菌含量,需要更多信息请访问www.hygiena。。net和参考文档“用动力学进一步分析Hygien a Micro-Snap的应用”。 控制 根据良好实验规范进行阳性和阴性控制 安全预防措施 当正确使用时,Micro-Snap检测拭子的各个部分不会产生任何健康危害。用过的拭子应根据良好实验规范和安全卫生规定正确的将其处理掉。 1、 拭子为一次性使用,不要重复使用 2、 不要用过期拭子 3、 应在无菌条件下取样,避免交叉污染 4、 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孵育温度和时间 5、 当活化拭子时,确定拭子头内液体已经释放到拭子底部 没有提供的所需原材料和试剂 样本准备设备和稀释液 产品样本推荐稀释液:缓冲蛋白胨水(BPW)、磷酸盐缓冲液(Butterfield’s)等 储存和有效期 在2-8℃下存储在拭子包内 拭子有12个月的有效期,检查标签上的过期日期 注意事项和用户责任 1、 Micro-Snap拭子目前尚未测试完所有的食品产品、食品加工过程、测试协议和肠杆菌科菌株。 2、 不要用本产品来诊断人体和动物样本。 3、 因可能受到如样本采集方法、检测流程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仅靠单一培养基有时并不能复苏相同菌株。 4、 用户应根据自身需要来判定检测方法的合适与否。 5、 不能将Micro-Snap检测结果作为产品质量的保障。 用户须按照说明要求正确操作检测流程。 II.Micro-SnapTM肠杆菌科检测拭子使用说明 产品编号:MS-EN-100/配套Hygiena荧光仪使用 该产品可配套下列产品使用: 产品编号:ES-ES-100增菌拭子(Hygiena的一体化棉签采样头和球阀拭子头设计,可用于涂抹取样,同时也可以用做巴斯德吸管,方便现场精确移液) 产品编号:EB-EE-100增菌肉汤2ml 产品编号:MS-CC-100大肠菌群检测拭子 产品编号:MS-EC-100大肠杆菌检测拭子 包装规格:每盒100支 用途 Micro-Snap检测拭子采用了一种快速生物发光方法,可在1-8小时内完成对表面样本、食品样本和过滤液体样本中肠杆菌科的检测,检测结果无需确认。 检测步骤 检测分两步骤进行,需要采用两种一体化拭子。拭子1为一体化增菌拭子(ES-ES-100肠杆菌科、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通用增菌拭子),拭子2为检测拭子。 MS-CC用于大肠菌群检测、MS-EC用于大肠杆菌检测 1、 样本准备,可参阅增菌拭子说明书 2、 取0.1ml(2到3滴)的增菌样本到检测拭子 3、 折断拭子头上端阀门并挤入反应液 4、 轻轻摇晃拭子混匀液体 5、 在37℃±1℃条件下至少孵育10分钟,20分钟到60分钟的更长孵育时间可以得到更高的灵敏度。 ( Hygiena 配有37℃拭子孵育器,可容纳 11 支拭子同时孵育) 6、 放入Hygiena荧光仪里进行检测 进一步检测 如果用MS-EN拭子检测到一个阳性结果,则需要确认样本中不含大肠杆菌,这可以简单地通过用Hygiena*的大肠杆菌检测拭子重新检测同样的增菌液来进行进一步的大肠杆菌检测。参考MS-EC-100检测拭子操作说明。 结果说明 结果以相对光单位(RLU)显示。在ENSURE荧光仪中阳性样本的阈值设为10 RLUs,阴性样本值为0-9RLU。根据要求,对于其它Hygiena仪器如SystemSure Plus和Hygiena Pi-102其阈值也可以通用。 这些用于定性分析的阈值和接种时间表仅提供一个zui初接种样本中大概的目标菌含量,接种时间表1是基于检测拭子10分钟的孵育时间。 接种时间表1
zui初接种范围 (CFU/ml或/g) | 37℃下zui少孵育时间 (小时) | 1-5 | 7 | 10 | 6 | 100 | 5 | 1000 | 4 | 10000 | 3 | 100000 | 2 | 500000 | 1 |
定量检测 定量分析需要在同一根增菌拭子的不同孵育时间将增菌液转移到Micro-Snap检测拭子,所以需要多根Micro-Snap检测拭子。 还有一种算法是对在特定时间的RLU结果进行运算来判定zui初接种的目标菌含量,需要更多信息请访问www.hygiena。。net和参考文档“用动力学进一步分析Hygien a Micro-Snap的应用”。 控制 根据良好实验规范进行阳性和阴性控制 安全预防措施 当正确使用时,Micro-Snap检测拭子的各个部分不会产生任何健康危害。用过的拭子应根据良好实验规范和安全卫生规定正确的将其处理掉。 1、 拭子为一次性使用,不要重复使用 2、 不要用过期拭子 3、 应在无菌条件下取样,避免交叉污染 4、 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孵育温度和时间 5、 当活化拭子时,确定拭子头内液体已经释放到拭子底部 没有提供的所需原材料和试剂 样本准备设备和稀释液 产品样本推荐稀释液:缓冲蛋白胨水(BPW)、磷酸盐缓冲液(Butterfield’s)等 储存和有效期 在2-8℃下存储在拭子包内 拭子有12个月的有效期,检查标签上的过期日期 注意事项和用户责任 1、 Micro-Snap拭子目前尚未测试完所有的食品产品、食品加工过程、测试协议和肠杆菌科菌株。 2、 不要用本产品来诊断人体和动物样本。 3、 因可能受到如样本采集方法、检测流程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仅靠单一培养基有时并不能复苏相同菌株。 4、 用户应根据自身需要来判定检测方法的合适与否。 5、 不能将Micro-Snap检测结果作为产品质量的保障。 用户须按照说明要求正确操作检测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