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生产厂家厂商性质
深圳市所在地
LED背光源如何分类?
目前,按照LED背光源技术种类划分:目前可以分为RGB-LED和白光LED。前者借助了动态分区背光技术的能力和三色RGBLED的出色光源,在色彩和对比度上相比传统背光都有着质的飞跃,所以通常应用于电视产品,一般造价都在3W元以上产品。而后者是比较常见的LED背光种类,在笔记本和液晶显示器中也应用比较广泛,白光LED背光通常采用从显示屏的边缘摄入光线,和RGBLED以及传统背光的背面直射是不同的。
字符0802液晶黄绿屏
LCD液晶显示屏模块节能省电设计,就是为客户提高利润——降低成本
按照背光源入射位置划分:LED背光模块依光源入射位置分为直下式与侧入式两大类,大致可分为直下式RGB-LED、直下式白光LED、侧光式白光LED等。
RGB-LED和白光LED的区别:RGBLED色域表现略好,劣势是成本较高,电视成品的售价尚难以让普通消费者接受;而白光LED光源,虽然在色域上稍逊于RGBLED,但是其相对较高的对比度以及科技承受的成本是RGB-LED不能比拟的。
元鼎承诺:绝不以质次价低LCD液晶显示屏模块作为吸引客户手段
我们服务更加给力 价格更加实惠 产品更加丰富
直下式与侧入式的区别:LED侧光源由机身两侧发出光源,通过内置的高透光率导光板的作用,使光线投射到面板上。限制LCD厚度zui大的就是荧光灯的厚度,侧光源位于两侧的投射位置,使得其并不占据电视厚度的空间。
字符0802液晶黄绿屏
我们专业、专注、专心,LCD液晶显示屏模块行业优质股,真情回馈各位新老客户,优惠*品质,低端价格,*诠释“性价比”
与侧光源相比,直下式背光源LED能够动态控制背光灯,这样在表现某些黑暗场景的图像时,只需要调整必要的背光灯区域(在画面上表现为黑色或较暗的部分)的局部灯光,即能展现出明暗对比自然的高品质图像效果。
元鼎光电获得3C、ROSH、CE等出口认证证书,打造世界*品牌LCD液晶显示屏模块
客观的说,各种位置和光源在技术上各有优势。通过不同的取舍,可以达到不同的产品诉求。但是眼下LED液晶电视尚处于导入期,直下式RGBLED在整机成本上没有较好的体现。因此,侧光式白光LED在现阶段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重视品质要付出代价,忽视品质代价更高
如果您想对LCD液晶显示屏模块型号选择等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请! 深圳市元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王 : 在线咨询:
OLED的关键零组件及材料
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我们可按发光材料将其分为两种:小分子OLED和高分子OLED(也可称为PLED)。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器件的制备工艺不同: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高分子器件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墨工艺。目前上与OLED有关的已经超过1400份,其中zui基本的有3项。小分子OLED的基本由美国Kodak公司所有,高分子OLED由英国CDT(CambridgeDisplayTechnology)和美国Uniax公司拥有。表1是两类有机发光材料的比较。
有机小分子材料以金属鳌合物和稀土配合物为代表。1987年TangCW首先采用此种化合物Alq3实现较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常见的此类物质有:Alq3,Almqs,Zn(5Fa)2,BeBq2等。此类发光物质的缺点是制作过程中难分离。其它性能比较*的发光薄膜材料有Perylene,Aromaticdiamine,TAD,TAP,TAZ,TPA,TPB,TPD,TPP等。
人们发现小分子有机发光器件稳定性差,而聚合物结构与性能都很稳定。若要得到高亮度、高效率,通常要采用带有载流子输运层的多层结构。以前都采用小分子材料作为输运层,由于小分子材料容易重结晶或与发光层物质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和激发态聚集导致性能下降,而聚合物则能克服上述缺点,因此,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到聚合物上。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Friend与Burroughes等人用共扼聚合物PPV实现了电致发光。共轭聚合物是有机半导体,从原理上讲,这种材料比无机半导体更易于处理和制造,电荷输运与量子效率也不逊色。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炔、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共轭聚合物。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发光与其它性能都比较优良的聚合物中,电致发光薄膜材料有PBD,PBP,PRL,PMMA,PPV,PVCZ等。
在国外OLED产品中,投入小分子OLED产品的多为日商及中国台湾厂商;而投入高分子OLED产品的则以欧美厂商居多。据统计已有约85家厂商投入研发,其中60家以上厂商都采用小分子OLED材料系统为主,只有25家左右厂商采用高分子OLED材料系统。
OLED的关键元件包括ITO导电玻璃、小分子有机材料、封装相关材料、高纯度金属材料、低温多晶矽TFT技术及驱动IC。以材料需求面来说,TFT-LCD需要玻璃基板、背光板、偏光板、彩色滤光片及液晶材料等,总计加起来的面板厚度约近1公分左右,但OLED的材料则仅包括1片约1.3mm的玻璃基板以及小于0.3mm的高纯度金属材料及ITO导电玻璃等,合计总厚度小于2mm,二相比较下,OLED的面板厚度仅约TFTLCD的10~20%,因此OLED不但比TFTLCD减少许多材料,也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OLED与TFTLCD的发光源不同,因此也设有视角上的顾虑。
目前在OLED的二大技术体系中,低分子OLED技术为日本掌握,而高分子的PLED的技术及则由英国的科技公司CDT的掌握,中国台湾瀚立光电则是引进CDT技术的合作企业。OLED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厚度略大于1mm,加上驱动IC以及玻璃保护层,厚度也仅约2mm左右,比一般LCD的厚度减少许多,而且PLED的驱动电压仅3-5伏特,反应时间也几乎为即时,符合动态影像的显示需求,另外,PLED不需经过薄膜制程,故投资成本较低,量产后的平均成本不到TFTLCD的一半,但PLED的商品低制程仍有技术瓶颈存在,即PLED在产品的彩色化上仍有困难。相对PLED,低分子OLED则较易彩色化,然而OLED因驱动电压较高,能量的使用效益也较差,产出率也较低,但是制程控制则较稳定且容易。由于低分子OLED的投资额相对比PLED高,也使得平均成本比PLED高,业界普遍认为未来OLED将朝高单价、高附加价的产品发展,PLED则是定位在量大、单价低的产品上。
在主要的关键零组件及材料上,中国台湾铼德在导电玻璃上已有所突破,国硕也和材料合作进行研发;小分子有机材料方面,国内目前永信药品也与材料所合作开发;金属材料也是由材料所研发,另外目前拥有低温晶矽TFT技术的公司不多,而中国台湾工研院电子所即是其中之一,对中国台湾在OLED的发展上也提供了不少的助力,因此中国台湾未来在OLED产业上的发展值得密切留意。以中国台湾目前投入的企业进度来看,铼德可能是脚步zui快的业者,铼德于99年完成有机EL面板的实验室技术研发,并建立了玻璃基板尺寸400*400mm的生产线,是采用全自动生产线的厂商,4月起*条OLED产线将进入量产阶段,并将于10月开始架设第二条全彩的有机EL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没有厂商专事生产有机EL使用的ITO导电玻璃,包括PIONEER、PHILIPS等皆以自给自用,铼德成功开发出有机EL用ITO导电玻璃后,对抢占有机EL地位具有关键性意义,加上铼德拥有*条全自动化生产线,铼德今年有机会拿下*的宝座;精碟投入OLED的研发也有2年,试产线预计在8月底完成,明年初即可量产;国硕亦与工研院合作跨入OLED产业,预估明年亦可开始量产单色OLED,2年后则将生产多彩OLED;另外以国联光电为主体投资成立的联宗光电科技也已掌握到OLED完整的制程量产技术,已设立试制工厂,产品品质亦相当令人满意;胜华转投资的胜园科技由于自美系厂商*移转的OLED制造技术,预计明年第二季亦可进入量产。
OLED目前虽只能开发单彩小规格的显示器,主要应用在车用型显示器,行动游戏机、PDA、Handled-PC,但未来在高解析度的全彩化小尺寸显示器开发成功后,则更可应用在摄影机、数码相机、SMARTPHONE等。另外,据StanfordResources估计,OLED将在2005年产值将突破7.15亿美元,OLED未来市场的成长相当值得期待。反之,由于OLED的迅速崛起,竞逐中小尺寸显示器的应用市场,因此在未来数年间,中小尺寸的TN/STN产业将面临重大冲击。
LED背光与无彩色滤光片技术
当前平面显示器产业蓬勃发展,显示技术日新月异,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以量产规模而论,稳居平面显示器技术主流地位,然而,其它显示技术,诸如等离子(PlasmaDisplayPanel,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iode,OLED),甚至是场发射式显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SED是FED的一个分支)等,各自拥有优于LCD的特性,例如自发光、快速响应、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可挠性等诸多优点,给LCD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
为保持LCD显示技术现有的竞争优势,各厂商已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力求提升传统LCD的显示效率和质量。在LCD技术发展中,新型背光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对于LCD整体结构以及色彩表现的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LED背光在LCD显示中的应用比例在近年来大幅提升,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色域表现的提高,甚至有可能LCD的传统结构,对于LCD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意义。RGBLED背光的应用,演绎出场序式色彩(FieldSequentialColor,FSC)技术,部分厂商已经试制出无彩色滤光片的产品,可大幅度提高面板系统的电光转换效能达到约40%,对于提升系统色域及饱和度、降低材料成本等,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两种不同的混色原理
在传统彩色滤光片应用中,单一像素乃由三个子像素所构成,每个子像素由一颗场效晶体管(FieldEffectTransistor,TFT)控制该子像素的电场强度,以决定通过该子像素的光强度;通过各子像素的光能量,再经由各子像素所对应的原色(红色、绿色及蓝色)滤光片调变,以得到各子像素所需的各原色光强度,zui后再依靠视觉系统的作用,将各子像素的原色混合成该像素所欲表现的颜色。这样必须使用白色背源模块,如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或是LED光源。在混色原理上,各原色是以空间轴混色,空间轴上的混色意思是,人眼看到东西可以看出颜色,是靠空间轴上R、G、B三个子像素(sub-pixel)在小于人眼视角的范围做出混色。
相对地,场序式技术则移除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less),且各像素不需再分割出子像素,其色彩形成,必须依靠背光模块中,三种原色光源依时序切换,搭配在各色光源显示时间内,同步控制液晶像素穿透率,以调配各原色之相对光量,再由视觉系统对光刺激的残留效应,以形成并察知该颜色。也就是将原本以空间轴混色改为以时间轴混色,就是让R、G、B三色快速切换,若转换时间短于人眼视觉所能分辨的时间,借助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就能产生混色效果。
免彩色滤光片技术益处多多
相对的,ColorFilterless的作法,不使用彩色滤光片,让R、G、B快速在人眼前变换,开口率大,光的使用效率几乎没有损失,一比较起来就突显出ColorFilterless的优势。
无彩色滤光片之LCD在显示效能上的zui大增益,则在于大幅提升光利用效率,理论上可提升至传统LCD的三倍。
传统以CCFL做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当背光源提供8500nits的亮度时,经过各组件的损耗(zui大损耗在彩色滤光片),实际输出的光亮度约为800nits。同样是输出800nits的光亮度,由于去除彩色滤光片使得光效率提升三倍,再考虑开口率的提高,RGB-LED背光源只需提供不到2500nits即可等效传统背光源提供8500nits时的出光亮度。
光学效率的提升,意义在于背光功耗的大幅度降低,对于光源亮度要求的大幅度降低。LED背光在LCD市场的应用,zui大的阻力在于成本、功耗和散热三项。光源亮度要求的降低,可以减少LED的采用数量,功耗和散热的瓶颈迎刃而解,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同时,数量的减少更可以降低控制电路的复杂程度,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省下彩色滤光片,在制程上除节省原料成本(约占面板15%左右)外,实质上还省略滤光片涂布、制作之工序、减少工时及提升良率;更可以免去配套建设CF厂房设备的大笔投资。
事实上,采用ColorFilterless技术时,一个子像素即可构成一个像素,连带减少单一像素中所需之TFT个数,简化控制电路之复杂度,增加像素开口率,有利于提高面板像素的空间分辨率。
此外,若妥善选择适当光源,则可进一步增进系统的显示质量。例如色序法须使用脉冲式光源,LEDzui为适合,因LED一般均具有窄半高宽之频谱特性,可呈现出高色彩饱和度的颜色,即可有效扩大系统色域(ColorGamut),即可呈现更丰富、多样的色彩。
液晶的反应速度和色分离控制是技术关键
事实上,ColorFilterless不是很新的东西,它的技术原理问世事实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将此技术应用在电视领域,主要是因为它的速度要求要快3倍以上,才不会让人眼察觉到在做颜色的切换,但是这个技术已经在某些投影机上实现,例如DLP技术做成的投影机(DigitalLightProcessor,或称为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因为DLP型投影机的微镜片(micromirror)的反应速度够快,所以可以用色序法来实现彩色显像的效果。
LCD方面,液晶响应速度不够快,始终是无法采用色序法技术的障碍。主要因素就是液晶速度不够快,因为原本画面频率为60Hz,使用ColorFilterless就必须增为180Hz。一般较少使用的OCB技术,在液晶响应速度方面可快到1ms,这样的表现可以满足需要。现在液晶以IPS和MVA为两大阵营,过去OCB一直不被看好,主要是因为它的对比只有600:1,相对于MVA的1000:1,显得较为逊色。不过将OCB结合动态区域控制(Dyn*eaControl)技术,使得OCB的对比可以到达数千比一,因此解决了对比不足的问题。
ColorFilterless技术有几个关键所在,首先如上所述要有够快的液晶响应速度,使用OCB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就是现在雷声很大雨点很小的RGBLED背光模块,虽然导入量产还有一段时间,不过若不考虑价格,其实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
同时,色序法产生的色分离现象也是一个技术上待解决的议题。色序法的原理是一幅彩色图像由三个连续的图像色场组成,三种颜色的光投射至视网膜上各像素所对应的相同位置,则各像素的色彩信息将可被视觉完整重现。若是一彩色图像所包含的三图像色场,其对应像素投射在视网膜上不同位置而被视觉系统察知,则观察者将看到色场分离错位的影像,此即称为色分离(CBU)现象。又因为CBU通常在图像中物体的边缘形成色带排列,如虹条纹,故CBU又称彩虹效应(RainbowEffect)。色分离现象除了降低观觉质量,亦有研究报告指出,在长时间观看色序型的显示器后,亦可能造成晕眩的感觉。
至于改善色分离的方法,主要有增加显示组件的响应速率、改变色场顺序、动态画面补偿等等,需要复杂的控制算法和强大驱动电路能力。
大厂已有成果发布
目前色序法已经成为各厂商研究的重点,陆续有一些新的成果发布。
05年10月底横滨展,三星首度展出32英寸ColorFilterless的液晶电视,造成轰动。三星电子此次开发的产品采用可发出RGB(红色、绿色、蓝色)的LEDBacklight,具备110%(NTSC)的色再现性与78%的高开口率,以及500nits的画面亮度,其色彩表现相当鲜艳,在色分离现象的控制上,若非专家不易察觉。同时,功耗只有82W,仅有现有500nitsCCFLBacklight的60%,并支持适合电视产品的5ms以下的高速响应速度。这说明了色序法在提升光源使用效率上的确有显著的效果。
三星电子相关人员表示,藉由免彩色滤光片LCD的开发,将可大幅降低设备投资、材料费用与制程时间,并有助该公司主导32英寸、40英寸与46英寸等高画质大尺寸液晶电视市场,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量产。
华映早在2000年时就展示过1.5英寸ColorFilterless技术的原型。06年6月的中国台湾平面显示器展,会场有一台华映的32英寸无彩色滤光片(ColorSequential,或称ColorFilterless)LCDTV,是中国台湾厂商*次展出使用该技术的大尺寸产品。
触控元件多元化材料与关键技术概述
自从2007年初苹果发表的iPhone引发触控式面板商机以来,旗下产品iPhone、iPad陆续问世后,吹起一股触控技术应用之旋风,从携带型消费性电子产品到家电及车用装置等,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触控的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等数种,皆有其使用之适合环境及优缺点。从叠构的模式又可分为G/G、G/F/F、G/F及OGS等,其制作流程及工艺皆有所不同,但其中之透明导电薄膜为关键材料之一。
目前透明导电薄膜之材料供应商研发不同之复合材料,有单纯之ITO/PETFILM、Cu/ITO/PETFILM、Ni-Cu/ITO/PETFILM等不同材料,而其制程亦会因材料之不同而有所差异。
透明导电薄膜(ITO)为关键材料之一,所使用之稀有金属─“铟”,因近几年来TFT-LCD使用量大增且生产矿场由少数国家控制,造成“铟”数量持续减少且取得不易,价格应会持续上扬,造成ITO的成本逐年提高。故有研究报告预估于2015年ITO使用率会降低至50%以下。近年来已有诸多企业投入资源开始研发ITO之替代品,例如:“CNT”碳奈米管材料(CarbonNanoTube)、“ZnO基TCO薄膜”、“PEDOT”导电高分子...等。
“CNT”碳奈米管材料(CarbonNanoTube)是一具有奈米级直径与长宽高比的石墨管。可由单层或多层的石墨层卷曲形成中空管柱状结构,改变CNT卷曲方向可以表现出碳管金属、半金属、半导体等特性。制造成本虽已逐年降低,但依目前技术,其面电阻若要达到500Ω/□以下,透光度会是一个问题。
“ZnO基TCO薄膜”ZnO的光学禁带宽度约为3.2eV,对可见光的透明性很好。Zn的蕴藏丰富,无毒,价格便宜,比ITO更容易蚀刻。但若环境温度高于150℃时,其电性之稳定度不佳。此材料之瓶颈点为于大面积制程下,ZnO基TCO薄膜之导电度均匀性较ITO差,仍待突破。
“PEDOT”导电高分子于1970年代由日本筑波大学的白川英树(HidekiShirakawa)教授于实验中偶然发现,2007年日本富士通公司开发出采用导电高分子之触控面板,其优点具有与ITO相同之透光度且使用寿命较ITO为长约10倍。PEDOT的另一优势是于大气及较低温环境中即可成膜。但目前导电高分子之耐候性较ITO差,故此材料仍须于技术上持续研发。
事实上,触控技术于现代人之生活环境中*,触控面板带动更多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因而触控面板需求量大增,目前已有数十家厂商投入触控面板生产,如何掌握关键材料及技术、整合上中下游供应链,为当务之急。“奇奕”在此同时亦投入研究、发展,并与触控厂商及触控设备商合作,期许能脱颖而出,共同找出降低成本、提升良率的解决方案,提升中国台湾触控产业竞争力。
解除“头晕”的3D液晶电视应用技术
在成熟的产业链中,产品的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品牌、产业规模、上下游资源等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中国处于竞争白热化阶段的电视机市场;但在一个全新的产业中,技术往往扮演着*的“破坏者”作用,可以打破旧势力*的垄断优势,并让技术创新者在新格局中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格局,显然3D电视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全新领域。
《阿凡达》的热映,引得众多技术专家与媒体人对3D技术、3D产业各抒己见,其中对3D电视的分歧和争议zui大。但就在人们的争论声还未消去,我们看到了3D电视产业开始了急行军式的狂奔,一些激进的厂家甚至已经明确提出今年3D电视的销量目标。在进入4月时,电视厂家纷纷召开发布会,推出自己全新的3D电视,以期在传统旺季的“五一”期间能有所斩获。在*的下,厂商将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3D电视的盛宴。而消费者该如何选择物美价廉的3D电视?我们将在下文中对你购买时遇到的技术优劣做详尽的分析。
关键点1:3D效果
我们购买3D电视,zui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感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现在的3D技术标准依然是五花八门,他们可以统称为3D显示技术,但各自实现的3D效果就是效果迥异了。3D显示的核心原理,就是根据左右眼的视差可以造就景深不同,从而产生远近分明的立体感。现在有个别不需要带特殊眼镜就可以实现的3D电视,但其效果较为粗糙,观看角度要求苛刻,只要不在正面观看,就看不到3D效果了。
带有眼镜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3D效果会更好,其中快门式是成像立体感的方式,它至少每秒向左右眼各发送60帧信号,通过特制眼镜的透过和闭合状态的高速转换,在3D电影和3D游戏的应用中有*的临场感,由于技术较为*,实现难度也较高,所以需要配备价格较高的3D眼镜和专门的红发信号发射器。色分式需要配备zui常见的红蓝3D眼镜,其眼镜价格低廉,3D效果中等,适合在公共场合中使用。
3D电视是买回家与家人分享,在中国的家庭中,老年长辈和年幼的小朋友们通常是长时间收看电视的主体,所以我们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你选择3D显示效果zui逼真的方案,也就是快门式方案。从今年CES大展的情况来看,采用快门式3D方案的厂家也是zui受参观者和专业人士好评的方案,LG一直采用的技术,在3D电视领域也是如此,LG480HzIPS硬屏+LED背光+快门式系统,是目前3D电视领域的3D效果zui为逼真的方案之一。
关键点2:观看舒适度
我们应该辨证、发展地去看待新事物,对待3D电视,有些媒体大肆鼓吹,只提优点不说问题,其实现在很多3D电视都存在威胁健康的严重问题,其实3D显示装置早在十几年前就屡屡在一些技术展会上露面,但由于以往产品会容易导致眼疲劳、头晕、等一系列不适感,所以其商业化售卖遭到了媒体和消费者的*抵制。时至今日,其实很多3D显示产品所采用的技术依然是十几年前的旧技术,依然会危及我们的健康。在《阿凡达》热映期间,在我身边就有不少邻居和朋友,由于他们的宝宝在在观影过程中出现、头晕的现象,而对3D显示产品产生质疑和抵触。
若要保证观看3D影像的舒适度,从技术上实现图像的高稳定度是必然趋势,就想以往我们使用与市电同频的60Hz的台灯时,人眼容易疲惫一样,随后推出的120Hz的护眼灯确实能让视觉更舒适,其原因就是光源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若要舒适地观看3D电视,对画面稳定性和连贯性的要求自然就更为苛刻,若采用更*的快门式技术,那么面板和相关信号的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若要实现更高的效果,则具有240Hz甚至更高的刷新率技术。但纵观液晶电视的上游,能真正大规模量产供货的也无非只有LGD、三星等少数面板厂商。我们以LGDIPS硬屏的“迅畅(Trumotion)480Hz技术”为例,它直接将3D画面的刷新频率由主流的240Hz提升了两倍,从画面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而言,代表了目前液晶面板高倍速技术的潮流。
关键点3:环境适用性
在2D时代,由于绝大多数的屏幕电视都具有超过160°的水平视角,所以可视角度问题并没有被重视。但在3D电视时代,由于要对画面进行特殊处理,所以导致了3D电视的可视角度普遍降低的显示,也就是说你偏离3D电视正面的角度过大,那么很可能就让3D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立体感。通过各个面板厂商公布的资料来看,新一代480Hz的IPS硬屏,在显示3D图像时,具有水平120°可视角度,相比一般产品在3D显示时100°水平可视角度,几乎提升了20%,对于观看人数较多,或者习惯随意在家中zui舒服的位置躺卧观看的用户来说,3D显示可视角度的差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点。
由于3D电视能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小朋友们对新生事物天生充满了好奇,当3D电视中出现让他们感兴趣的景物或者玩具时,他们无可避免地想去触摸和拥有。如是普通软屏,那么家长只能用或温柔或严厉的“不能碰”的制止,避免孩子对面板可能造成的损伤;如果是新一代480HzIPS硬屏的话,则可以让孩子们随性去接触好了,当他们发现摸到的只是一块屏幕,家长可以因势利导地去引导孩子:新技术可以带来多么奇妙的感受啊,顺便还能鼓励他们用奇思妙想去创造新的技术奇迹。
关键点4:成本与价格分析
3D电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个全新的产品,需要花多少钱来购买,就成了很多朋友心中的一个疑问。从目前索尼、创维公布的3D电视的售价来看,46英寸的3D电视售价在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0000元左右),相比46英寸普通平板电视要贵500美元(这个人民币3100元左右)。从我们掌握的一些资料来看,采用的快门式3D方案,从成本上增加的数额应该在千元之内,目前3D电视的售价依然偏高。
LED背光是另一个让价格偏高的因素,从性能上来将,它对提升对比度方面有所帮助,能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突出优势,但由于成品率和成品*性所限,目前白光LED背光型产品有些甚至比普通CCFL灯管贵了一倍,如果未来加上3D功能模块,那么售价肯定比现在主流的同尺寸平板电视要贵超过*。
所以在选购3D电视时,性价比是必须考虑的因素。LGD的480HzIPS硬屏,可以搭配CCFL背光,组成价格实惠、3D性能*的组合,又可以与LED形成新合力,去争取zui高性能的桂冠,对于电视厂家而言,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一个技术组合与方案。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3D目前的节目源还较少,2D节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是观看的主体,所以平板电视的2D效果其实也是必须关注的。现在显示品质的有三家,三星、夏普和LG,至于我国中国台湾出差的面板则在显示品质上略输*。现在一些日系电视厂家,在中低端产品中大量采用了中国台湾面板,从液晶分子的形状非常容易分辨,只是可能面板曾经运到过日本进行2次组装,所以就叫日本*,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一些国产品牌,诸如创维,在中产品中,大量采用了IPS硬屏,就其画质而言,要比很多日系品牌的产品要好一个档次,其中色彩表现、响应时间、可视角度等关键指标更是明显。我们预计国产品牌将会在3D浪潮中主打480HzIPS硬屏技术牌,并采取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去赢取市场,这类产品是我们普通百姓zui为期待的。
小结:综合而言,选购3D电视,就必须去关注3D实现方式,观看的舒适性,以及产品的性价比。从显示品质而言,LGD的480HzIPS硬屏是目前3D显示技术zui成熟、品质的面板之一,它是极少数能有效抑制3D显示带来“头晕眼花”现象的成熟量产面板;从购买的实用性和耐久性方面而言,LGD也有突出的优势,在2D节目中的优秀画质以及坚硬耐磕破的物理特性,也使得它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加之480HzIPS硬屏可与不同的背光源灵活组合,让IPS硬屏可以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如果你想超前感受3D魅力,那么现阶段,480HzIPS硬屏是综合了性能、舒适度和性价比等因素的理想之选。
数码3D技术重现动态莫高窟壁画
设想一下,不必千里迢迢奔赴敦煌,即可身临其境般欣赏莫高窟内色彩斑斓的壁画佛像、如梦如幻的胡旋舞蹈,聆听千年前的古韵琴声,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体验?
15日,在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这不可思议的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由城大互动视觉及体现应用研究室、敦煌研究院和香港之友合办,香港敦煌之友理事会主席余志明赞助的《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览在这里举行。30名各领域专家历时6个月,利用的虚拟实境技术,将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内的瑰丽景象,以全新的立体动画形式,辅以数码音像效果展现在观众面前。
站在尺寸一如真迹的投影厅内,参观者四周360度环绕屏幕上展现出220窟内部景观:高大的佛像、精巧的装饰、灵动的舞者,个个栩栩如生。此次展出的是220窟北壁上药师琉璃光佛的东方净土世界。此窟建于初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壁画展现了药师佛的7个化身,是初唐时期佛教艺术的代表作。出于对文物保护考虑,在敦煌原址,这一洞窟很少对公众开放。
《人间净土》的制作首先由敦煌研究院提供激光扫描数据及北壁高清照片。动画家小组利用这些材料,在艺术史学家和莫高窟专家的指导下,先在纸照原画的笔触和颜色,将选取的部分重新绘制,后将这些元素进行数码和动画处理。此外,小组还邀请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者编舞、表演,以演绎壁画上的舞蹈动作。这样,药师佛头顶的华盖、壁画上的舞者以及古代,可以在导赏员的操作下,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除动画外,观众还可在“洞窟”内欣赏到多种数码效果:“虚拟手电筒”模拟开启手电筒浏览洞穴的情况;“虚拟放大镜”则可以让观众放大壁画表面,观赏高清晰度的细节。
数码3D技术重现动态莫高窟壁画
设想一下,不必千里迢迢奔赴敦煌,即可身临其境般欣赏莫高窟内色彩斑斓的壁画佛像、如梦如幻的胡旋舞蹈,聆听千年前的古韵琴声,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体验?
15日,在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这不可思议的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由城大互动视觉及体现应用研究室、敦煌研究院和香港之友合办,香港敦煌之友理事会主席余志明赞助的《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览在这里举行。30名各领域专家历时6个月,利用的虚拟实境技术,将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内的瑰丽景象,以全新的立体动画形式,辅以数码音像效果展现在观众面前。
站在尺寸一如真迹的投影厅内,参观者四周360度环绕屏幕上展现出220窟内部景观:高大的佛像、精巧的装饰、灵动的舞者,个个栩栩如生。此次展出的是220窟北壁上药师琉璃光佛的东方净土世界。此窟建于初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壁画展现了药师佛的7个化身,是初唐时期佛教艺术的代表作。出于对文物保护考虑,在敦煌原址,这一洞窟很少对公众开放。
《人间净土》的制作首先由敦煌研究院提供激光扫描数据及北壁高清照片。动画家小组利用这些材料,在艺术史学家和莫高窟专家的指导下,先在纸照原画的笔触和颜色,将选取的部分重新绘制,后将这些元素进行数码和动画处理。此外,小组还邀请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者编舞、表演,以演绎壁画上的舞蹈动作。这样,药师佛头顶的华盖、壁画上的舞者以及古代,可以在导赏员的操作下,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除动画外,观众还可在“洞窟”内欣赏到多种数码效果:“虚拟手电筒”模拟开启手电筒浏览洞穴的情况;“虚拟放大镜”则可以让观众放大壁画表面,观赏高清晰度的细节。
OLED生产中将有机层敷涂到基层上三种方法
OLED生产过程中zui重要的一环是将有机层按照驱动矩阵的要求敷涂到基层上,形成关键的发光显示单元。OLED是一种固体材料,其高精度涂覆技术的发展是制约OLED产品化的关键。一般完成这一工作,有三种方法:
1、真空沉积或真空热蒸发(VTE)
位于真空腔体内的有机物分子会被轻微加热(蒸发),然后这些分子以薄膜的形式凝聚在温度较低的基层上。这一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几乎可以生长所有化合物及合金半导体,非常适合于生长各种异质结构材料,可以生长超薄外延层,并能获得很陡的界面过渡,生长易于控制,可以生长纯度很高的材料,外延层大面积均匀性良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但是用于OLED产品效率较低。
2、有机气相沉积(OVPD)
OVPD(有机气相沉积)是由德国爱思强公司研发,该工艺设计改进了可生产性,相对于蒸镀技术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开一看做是VTE的升级。具有*的重复性和工艺稳定性以及显著的膜层均匀性和掺杂的精确控制,为高良率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减少了维护和清洁要求,从而降级了材料消耗,具有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巨大潜力。
OVPD在一个低压热壁反应腔内,载气将蒸发的有机物分子运送到低温基层上,然后有机物分子会凝聚成薄膜状。使用载气能提高效率,并降低OLED的造价。但是,该技术还不能突破大面积玻璃基板和彩色OLED制备的诸多瓶颈。
3、喷墨打印、转引等新兴技术
OLED层的涂布,传统方式是以气相沉积技术为基础的,而新兴方式是以转印和印刷技术为基础的。比如,利用喷墨技术可将OLED喷洒到基层上,就像打印时墨水被喷洒到纸张上那样。
新兴方式中转印技术由三星和3M联合开发和研制;印刷技术主要由爱普生开发和研制。这两种方法zui大的优点是提高材料使用率和简化生产制程,但其技术和材料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在印刷类技术中,又有不同的技术类型存在。比如,激光感应热成像(LITI)技术,这主要是用一种回扫的近红外激光来对热转印胶片进行成像曝光。LITI转印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激光寻址高分辨率图形处理方法,转印的厚度极其均匀,多层迭的转印能力及具有可扩展性的大尺寸母板玻璃等等。
总之,以各种印刷技术为主体的新型OLED层涂覆技术正在成为该行业成长的重要技术动力和装备路线。这些技术大大降低了OLED的生产成本,还能将OLED打印到表面积非常大的薄膜上,用以生产大型显示器,例如80英寸大屏幕电视。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成为OLED产品大规模实用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