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自吸泵进口管道漏气浅析自吸泵的结构类型
时间:2015-10-14 阅读:805
自吸离心泵是依靠叶轮的高速旋转使自吸泵内产生低压区而进行泵水的,所以离心泵必须保证其进水管不漏,即保证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进水管。否则,不仅会影响泵水效率,而且水泵作业时产生严重的振动和噪音。工作中,若水泵出水不足或不出水时,首先就应考虑进水管是否因砂眼、裂缝或接合处不严密有空气进入,并对其进行观察,以找出进气处。有的缺陷很细微,肉眼直接查找很难发现,往往是劳神费时却无结果。现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泵进口管道漏气的方法。
(1)鸭毛法:用一根鸭绒毛,在水泵运行时凑近所怀疑的进气处,观察鸭绒毛的飘动情况。同理,可用点燃的香烟照此法操作。通过鸭绒毛和烟气的飘动方向来帮助查找。
(2)机油法:对难以查明的进气点,可在确定的大概进气部位涂上少许机油,机油很快被吸走处即是进气处。2、预防自吸离心泵进气的措施
(1)自吸泵的安装位置应尽量接近水面,保证在水位下降时不吸进空气。
(2)安装吸水管路时,进水横管应向来水方向稍往下倾斜或者水平安装,进水管任何一点都不得高于水泵进水口,否则管内空气排除不尽。
(3)要防止填料涵漏气。填料涵的松紧应合适,如果过松,应上紧填料压盖;填料损坏、失效,应及时更换;填料涵盖处的水封管堵塞并发热,将引起填料涵盖漏气,应清洗水封管。
(4)用法兰盘连接的进水管安装前,要将2个法兰盘相接触的平面清理干净,中间加1个3~5mm厚的胶垫,要对称、分几次逐步地将螺栓拧紧。
(5)自吸泵底阀要有足够的淹没深度,从阀门平面算起淹没深度应等于底阀外径的1.5~2倍,至少不小于0.5m。如果淹没太浅,容易形成旋涡,从而吸进空气,产生汽蚀并损坏叶轮和泵壳。如果发现水泵运行时进水位下降很快,可以在水面上放几块木板,以减少旋涡,防止空气进入泵壳。(6)自吸泵体上设有放气螺塞,为便于放气,可用螺纹尺寸相同的水代替放气螺塞,放气时打开水即可。
(7吸水口处的真空度是有限的,真空度过大,易使泵内水汽化,对自吸泵工作不利。所以,各自吸泵都有其zui大允许吸程,一般均在3~8.5m之间,安装时应控制在此范围。
(8)注意排气。在启动自吸泵前应加足引水,以排除自吸泵内的空气;平时应定期打开泵盖上的放气螺塞,排除积聚在里面的空气。
不需在吸入管路内充满水就能自动地把水抽上来的离心泵称为自吸泵。
自吸泵的结构类型很多,其中,外混式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另一方面,被叶轮排到气水分离室中的水又经左右回水孔流回到叶轮外缘。左回水孔流回的水在在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射向叶轮槽道内,并被叶轮击碎,与吸入管路来的空气混合后,甩向蜗壳,向旋转方向流动。然后与右回水孔流来的水汇合,顺着蜗壳流动。由于液体在蜗壳内不断冲击叶栅,不断被叶轮击碎,就同空气强烈搅拌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并不断地流动致使气水不能分离。混合物在蜗壳出口被隔舌剥离,沿短管进入分离室。在分离室内空气被分离出来,由出口管排掉,而水仍经左右回水孔流向叶轮外缘,并与吸入管空气相混合。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尽,使水进入泵内,完成自吸过程。
内混式的自吸泵,工作原理与外混式自吸泵相同,其区别只是回水不流向叶轮外缘,而流向叶轮入口。内混式自吸泵在启动时,须打开叶轮前下方的回流阀,使泵内液体流回到叶轮入口。水在叶轮高速转动的作用下与吸入管来的空气相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排至分离室。在这里空气排出而水又从回流阀返回到叶轮入口。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空气排尽,吸上水来。
自吸泵的自吸高度,与叶轮前密封间隙、泵的转数、分离室液面高度等因素有关。叶轮前密封间隙越小,自吸高度越大,一般取为0.3~0.5毫米;在间隙增大时,除自吸高度下降外,泵的扬程、效率均降低。泵的自吸高度随叶轮的圆周速度u2的增大而增大,但到zui大自吸高度时,转数增加而自吸高度就不再增加了,此时只是缩短自吸时间;当转数下降时,自吸高度则随着下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吸高度还随着储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超过分离室的储水高度)。为了在自吸泵中更好地使气水混合,叶轮的叶片须少些,使叶栅的节距增大;并宜采用半开式叶轮(或叶轮槽道较宽的叶轮),这样更方便于回水深入地射进叶轮叶栅中。
自吸泵大部分与内燃机配套,装在可移动的小车上,宜于野外作业